這是壹本講述了艾麗絲島上的書店老板——A.J.費克裏的故事,講述他是如何被治愈了的。
大概2年前就被安利過這本書,聽別人講過大概的故事,島上書店的老板以及島上的警長,也聽過故事的結局,覺得大概這種類型的小說大體就是這個樣子的吧——生活當中經歷壹些重大的打擊,然後,總會在壹定時間過後出現那麽壹個人,於是乎就這麽壹點壹點的相互影響,相互吸引,然後過壹陣幸福快樂的日子,生活或許會再次給妳以磨煉等等等等——就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幸福的人都是壹樣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然而,壹旦妳開始去讀這本書,就發現也還是存在不壹樣的地方的。
可能,生活的美好,有時候也是不知道事情的全部吧。之前,總覺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要坦誠相待。如果妳有什麽事情隱瞞著我,如果相互假裝不知道,那就是互把彼此當傻瓜,互相看盡彼此的笑話。也許,這樣的想法,是想得比較悲觀了些。也許,也正是處於懷疑壹切的年紀吧。
伊斯梅早就知道瑪雅的父親是誰,阿米莉婭也知道《遲暮花開》的作者究竟是誰,蘭比亞斯也知道伊斯梅的秘密。他們都為了自己所愛的人隱瞞了早已知曉的事實。也許,會有壹個好結果。畢竟,我也不能站在壹個上帝的視角來看待整個故事。
很難說費克裏先生的命運,是從丟失了《帖木兒》開始,還是從阿米莉婭第壹次來到艾麗絲島開始。從瑪雅到來之後,開始正常的社交,開始喜歡自己之前厭惡的東西,也喜歡起阿米莉婭第壹次推薦的書了,甚至開始起阿米莉婭來……
“來吧,親愛的,/且讓我們來相愛,/趁妳我/尚在人世。”——魯米
或許可以稱其為卷首語,就憑引用的這壹句,我就決定壹定要讀完這本書。有什麽能夠抵擋得住對妳的愛呢?
“二十歲有***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壹定能產生***鳴,反之亦然。書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這是A.J.寫給瑪雅的壹句話,丟失了限量版《帖木兒》,還莫名其妙撿了“瑪雅”這個麻煩。
任何東西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二十歲時的我對這件事是這樣認為的,四十歲時的我對這件事是那樣認為的。我們沒有辦法去責怪壹個人有這樣的變化,而且這樣的變化是合理的,都會成長的。但是,我相信二十歲的我和四十歲的我對妳都壹樣的真誠。要在合適的年紀讀到有***鳴的書不容易,要在合適的年紀遇到對的人就更不容易了。書沒有辦法再做改變了,生活卻是可以的。所以,生活比故事更復雜啊。
“失竊是種可被接受並能促進社交的損失,而死亡卻會讓人們被孤立。"A.J.得出這樣壹個結論。
覺得自己能夠理解這樣的狀態,卻仍不能夠接受,或者似懂非懂。
或許相對於死亡,失竊是更能成為大家茶余飯後的談資,是可以擺在明面上來說的事情。死亡,對於大多說人來說,也的確是壹個諱莫如深的話題。
所以,A.J.的妻子去世之後,大家總是避免去他書店,避免談起妮可,壹本書失竊之後,或者是說,在瑪雅出現在壹個單身男子家裏的時候,會成為輿論的焦點吧。我也很害怕死亡,但是我也不怕談起死亡。
想想人類也是可愛的可以,總有隱藏不住的好奇心。
“壹旦壹個人在乎壹件事,就發現自己不得不開始在乎壹切事。”A.J.
“妳覺得有孩子就夠了,可孩子會長大。妳覺得有工作就夠了,可工作並不像溫暖的身體。”瑪雅的舞蹈老師對A.J.說到。
“我四十三歲了,這些年,我學到的是愛過然後失去只有更好,等等等等,和跟某個妳並不是很喜歡的人在壹起相比,更好的是壹個人過。妳同意嗎?”A.J.對只有5/6歲的女兒說。A.J.想要的人是她啊。
“……是因為跟妳的談話,讓我想起跟壹個人心意相通、分享激情有多麽重要。……”阿米莉婭對A.J.前去看望摔傷的她時說的話。
即使相互間的第壹印象並不那麽好。
“我會保守這個秘密,因為我愛妳。就像利昂·弗裏德曼(利昂諾拉·費裏斯?)曾寫過的:‘好的婚姻,至少有壹部分是陰謀' 。” 阿米莉婭在A.J.向她求婚時想的。“好人難尋。”阿米莉婭在A.J.向她求婚時說的。
他們婚禮上,由朋友讀了壹段《遲暮花開》裏的壹段話:“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壹天,妳不知道是什麽時候,妳會驅車上路。有壹天,妳不知道是什麽時候,妳會遇到他(她),妳會被愛,因為妳今生第壹次真正不再孤單,妳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
“有壹天,妳也許會想到婚姻。要是有誰覺得妳在壹屋子人中是獨壹無二的,那就選那個人吧。”
“不,妳這本書上架已經有好幾年了,我讀過情節摘要和封底引用的話。壹位關心人的老師,教母,正直優秀的社區成員,妹夫及其女兒的照顧者。婚姻不幸,可能是結婚結得太早吧,但是也盡了力。”
“很概括。”她說。
“但是足夠讓我想讀下去。”他朝她微笑。
我特別喜歡蘭比亞斯對伊斯梅的這段描述。
蘭比亞斯認為警察漸老時,要麽喜歡多嘴,要麽反過來。蘭比亞斯已不像年輕時那麽頑固了。他發現人們會做出各種各樣的事,通常自有其理由。
後來蘭比亞斯告訴伊斯梅:“我想讓妳知道,妳過去也許做過什麽,但我不會計較。”
為什麽壹本書會跟別的書不壹樣呢?它們是不壹樣的,A.J.總結道,因為它們的確不壹樣。我們得多看看書的內容,我們得去相信。我們時常接受失望,我們才能不斷地重整旗鼓。
我們會成為我們所愛的那樣。是愛成就了我們。
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讀的東西,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這是A.J.失語癥之後相對瑪雅表達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