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原名馮鐘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筆名宗璞,筆名另有豐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縣,生於北京,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曾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當代作家,從事小說與散文創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野葫蘆引》和散文《紫藤蘿瀑布》等。另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誰》《鐵簫人語》。
宗璞經典語錄:
小說是作者靈魂的投入,是把自己攪碎了,給小說以生命。而且我要表現的不只是我自己,是壹個群體,壹個時代。
逃不完急煎煎警報紅燈,咽不下彎曲曲米蟲是葷腥。
把心兒向國托,身兒向前趕,魂兒故土埋。
花開有十幾朵,滿院便飄著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種清香。它的香比較強,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采幾朵放在養石子的水盆中,房間裏便也飄散著香氣,讓人減少幾分懶洋洋,讓人心裏警惕著:秋來了。
我的房門外有壹小塊地,原有兩行花,現已形成壹片,綠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朧中,壹柄柄白花擎起,隱約如綠波上的白帆,不知駛向何方。
我喜歡花,卻沒有侍弄花的閑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改邀名花居留,只有時要點草花種種。有壹種太陽花又名死不了,開時五色繽紛,雜在草間很好看。種了幾次,都不成功。連死不了都種死了。我們常這樣自嘲。
這花的生命力極強,隨便種種,總會活的。不挑地方,不揀土壤,而且特別喜歡背陰處,把陽光讓給別人,很是謙讓。據說花瓣可以入藥。還有人來討那葉子,要搗爛了治腳氣。我說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壹種簪花精神罷。
似乎剛過完春節,什麽都還來不及幹呢,已是長夏天氣,讓人懶洋洋的像只貓。壹家人夏衣尚未打點好,猛然卻見玉簪花那雪白的圓鼓鼓的棒槌,從擁擠著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我先是壹驚,隨即悵然。這花壹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後便是處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
城裏街旁,塵土紛囂之間,忽然呈現出兩片雪白,頓使人眼前壹亮,再仔細看,才知是兩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樹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回憶像壹個燒紅的熨鬥,壹下下烙著他。他早就承認他不夠了解繡春,她那些機靈鬼怪的主意,千變萬化的情緒,他是追不上的。她活著有時也像個幻影,只有背面,往遠處飄去的幻影。
這裏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壹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壹串挨著壹串,壹朵接著壹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人道是錦心繡口,怎知我從來病骨難承受。兵戈沸處同國憂。覆雨翻雲,不甘低首,托破缽隨緣走。悠悠!造幾座海市蜃樓,飲幾杯糊塗酒。癡心腸要在葫蘆裏裝宇宙,只且將壹支禿筆長相守。
作者和讀者在精神上聯系著,如果沒有這種聯系,寫作將成為壹種獨白。
寫小說,不然對不起沸騰過隨即凝聚在身邊的歷史;寫散文,不然對不起流淌在胸間的萬般感受;寫童話,不然對不起眼前光怪陸離的幻象;寫短詩,不然對不起耳畔琤 變化的音符。我寫,因為我有;我寫,因為我愛。
對於壹個作者來說,無字天書和有字人書同樣重要。沒有生活,只能閉門造車,寫作毫無意義。沒有文化,沒有前人的滋養,也寫不出好作品。
常覺得我們這壹代人很幸運。舊書雖念得不多,還知道些;西書了解不深,總也接觸過。沒有趕上裹小腳、穿耳朵;長達半尺的高蹺似的高跟鞋還未興起。精神尚不貧乏,肉體未受虐待,經歷更是非凡。
紅荷的紅不同於桃、杏,鮮艷中顯出端莊,就像白玉蘭於素凈中顯出華貴壹樣。
那是幾棵大樹,現在想來,也是銀杏罷。滿樹茂密的葉子都黃透了,從樹梢披散到地,黃得那樣滋潤,好像把秋天的豐收集聚在那裏了。讓人覺得,這才是秋天的基調。
古人詞雲: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在細雨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壹起。
京華秋色,最先想到的總是香山紅葉。曾記得滿山如火如荼的壯觀,在太陽下,那紅色似乎在跳動,像火焰壹樣。二三友人,騎著小驢,笑語與得得蹄聲相和,循著彎曲小道,在山裏穿行。秋的豐富和幽靜調和得勻勻的,向每個毛孔滲進來。
春天從粉紅的陶懷開始。看見那單薄的小花瓣在乍暖還寒的冷風中輕輕顫動,便總為強加於它輕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實是僅次於梅的先行者。
紫色經過各種變遷,最後便是藤蘿。藤蘿的紫色較凝重,也有淡淡的光,在綠葉間緩緩流瀉,這時便不免驚語,春天已老。
夏日的主色是綠,深深淺淺濃濃淡淡的綠。從城裏奔走壹天回來,壹進校門,綠色滿眼,猛然壹涼,便把煩惱都拋在校門外了。
秋天是有成績的人生,絢爛多彩而肅穆莊嚴,似朦朧而實清明,充滿了大徹大悟的味道。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壹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裏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壹朵,也正是由每壹個壹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每壹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沈澱下來了,沈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裏。每壹朵盛開的花像是壹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船,船艙鼓鼓的;又像壹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壹片輝煌的淡紫色,像壹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那是每壹朵紫花中的最淺談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有的青苔,形狀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雲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如同壹幅青綠山水。這種綠苔,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不知當初蘇公對它們印象怎樣。
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裏。
那五百裏滇池粼粼的水波,那興安嶺上起伏不斷的綠沈沈的林海,那開滿了各色無名的花兒的廣闊的呼倫貝爾草原,以及那舉手可以接天的險峻的華山曾給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發起多少變幻的感情。
中國當代作家劉心武經典語錄摘抄劉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曾任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理事、全國青聯委員,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其作品以關註現實為特征,以《班主任》聞名文壇,長篇小說《鐘鼓樓》獲得茅盾文學獎。20世紀90年代後,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進行系列講座,對紅學在民間的普及與發展起到促進作用。20xx年推出最新長篇小說《飄窗》。
劉心武經典語錄:
用自己的逆境與別人的順境對比,是糊塗。用自己現在的逆境同自己以往的順境對比,是愚蠢。用自己的逆境和他人的逆境相比,是卑微。
不要指望麻雀會飛得很高。高出的天空,那是鷹的領地。麻雀如果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樣會過得很幸福!
對不起是壹種真誠,沒關系是壹種風度。 如果妳付出了真誠,卻得不到風度,那只能說明對方的無知與粗俗!
我築自己的竈,熬自己的湯,誰愛喝誰喝,從不逼人家,但誰也別想來拆我的竈,倒我的湯。
理想不是壹只細磁碗,破碎了不能鋦補;理想是朵花,謝落了可以重新開放。
惆悵隸屬於善良;絕無惆悵感的人也許非常不凡,但畢竟非善良之輩。
脫離了男女雙方在思想上、情感上、情味和氣質等方面的***鳴傾慕,僅是單純的兩性關系,是不能稱之為愛情的。
與其討好別人,不如武裝自已;與其逃避現實,不如笑對人生;與其聽風聽雨,不如昂首出擊!
要做壹個真正的人,最起碼的條件和最終的要求就是表裏如壹,始終如壹。無論生憂患之中,還是處落魄之境,無論自幼至長,還是自長至老,在這個問題上應無壹刻的松動。
人渴望被承認,也就是別人的目光,但是同時,當別人的目光圍攏過來的時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獲得承認和追求自由之間,有壹個多麽辯證的關系。
生活中的選擇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細微的選擇差異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沈默的失望中度過每壹天,然後帶著壹種想說卻又說不出的懂,做最後的轉身離開。
當代作家肖克凡經典語錄摘抄
肖克凡天津人。1979年畢業於天津大學機電分校機械專業。1970年參加工作,歷任天津發電設備廠技術員,天津機械局、市經委幹部,天津作家協會文學院專業作家,文學創作壹級。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鼠年》、《原址》、《尷尬英雄》,中篇小說集《黑色部落》、《賭者》等。散文集《鏡中的妳和我》、《我的少年王朝》,已發表作品500萬字。中篇小說《黑砂》獲天津市魯迅文藝優秀作品獎,《都是人間城郭》獲《中國作家》優秀中篇小說獎,《最後壹個工人》獲《中篇小說選刊》獎,《三八駕校》獲《特區文學》獎,2002年獲天津市首屆青年作家創作獎。
肖克凡經典語錄
文學是不可以被馴服的,盡管她可以從野生變為家養。
在強調生活是文學的源泉的時候,我們絲毫不能漠視精神力量的存在。把生活打個化學方面的比方,生活是溶質。比如茶葉,而精神是溶劑,妳有多少精神溶解劑,妳就能消化多少生活積累。妳就能再造多少精神生活。
有時候壹個作家會調動他的間接生活,漸漸地他甚至可以把間接生活也成了他自己的了。
如果生活是壹條雙行道,就請妳讓我牽著妳的手,穿行在茫茫人海裏,永遠不會走丟。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每個人感受到的世界是不同的,用詩人的眼光去看世界,就會看見壹個不同的世界。
想壹個人,愛壹個人,並不是件醜事。不用因為愛壹個人而感到羞愧,每個人或遲或早都會愛上壹個人的,都會得相思病的。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今天被人瞧不起的人,說不定明天就是最受歡迎的人,所以不必因為這些社會強加的東西自卑。
騙人的人,品質不好;被騙的人,腦筋不好。從來人們笑話的,都是被騙的人。
妳可能還沒有愛過,所以妳不相信這世界上有永遠的愛情。等妳愛上誰了,妳就會知道世界上有那麽壹個人,妳是寧願自己死都不會對他(她)出爾反爾的。
很多時候,壹個人發現自己愛上壹個人,都是在跟他分別的時候,突然壹下見不到那個人了,才知道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對那個人產生了很強的依戀。
寫作者通過間接生活積累方式,能夠使靈魂抵達肉身所沒有抵達的地方。寫作者要有將他人往事變成自己往事的能力。
廣義上說,所有人都是寫作者。作家是顯性的寫作者,沒有成為作家的是隱性寫作者。
寫作本身就是對往事的咀嚼與回望,壹個不珍惜往事的人,很可能缺乏心靈生活,這樣的健忘者不可能成為好作家。
人生往事的起點是童年,即便妳到18歲、28歲甚至38歲才開始寫作,寫作出發地仍然是童年。無論來自農村還是城市,壹個作家終生為童年經歷所註定。
為提升人生境界而讀書,我們必然享受到心靈飛揚的仙境體驗。如果妳堅信自己能夠成仙,那仙境便不遠了只要不懈地在字裏行間修煉著自己。
人類渴望超越現實抵達永恒的理想,在當代社會只是深埋於心底而已。從人到仙,無疑是壹個凡人企盼超越生命極限進而進入逍遙遊的無所待狀態。
壹個作家可以重新成就壹部作品,同樣,壹部作品也可以重新塑造壹個作家。然而,我們必須雙腳站在大地上因為大地代表著不可回避的生活。
寫作,是對自己以往人生的重新發現;寫作,也是對自己未來人生的重新展望。重新發現,是指妳重新發現了自己的財富;重新展望,是指妳對未來文學創作的再度打量。
文學家應當懷著平常之心,於小見大,於平凡見不凡。假如我們抱定深入生活的心理去深入生活,時刻不忘自己是前來體驗生活的作家,這就不是平常之心了。
如果我們每壹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快樂借記卡,把快樂、微笑、溫暖全部放進去,當我們刷卡時就會發現生活裏還有那麽多快樂的存款是多麽振奮人心的事情,每壹次提取利息就是提取生活給予我們的饋贈,懷揣著快樂借記卡走在人生的路上,我們就會感知這個世界處處充滿陽光。
悲觀的人習慣於去儲蓄煩惱、郁悶,生活就變得越發不堪重負、面目可憎。
讀書即人生。人生即讀書。
讀好書,使人豐富。壹個人活著依靠直接的人生經驗,然而,我們的直接生活經驗往往不多,我們的經驗絕大多數來自間接的人生經驗。我們通過讀書獲得前人的間接人生經驗。
讀書,使我們獲得了精神力量當面臨生活的重大打擊,有人從容樂觀對待,有人卻鉆進死胡同出不來。這就是人生修養的差異。這種差異也往往與讀書有關。我們通過讀書建立了自己對人生的正確看法,懂得什麽叫悲憫,什麽叫寬容,什麽叫堅忍,什麽叫承受,什麽叫擔當
讀書,延伸了我們的生命我們稱贊壹個人的知識淵博,總愛說前五百年,後五百年,他都知道。其實,壹個人的生命不過百年而已。為什麽達到五百年的閱歷呢?這恰恰來源於讀書。壹言以蔽之:讀書,使我們贏得了超越生命的更多時光。
縱觀中外歷史上的每壹個個名人,無不與讀書有關。就個人而言,讀書是壹個人汲取知識進步成長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讀書,在我們的人生中起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所謂讀書無用論,只反映了壹個時期的某種社會現象,而人類追求知識的腳步,從來未曾停止過。
還有壹種非功利的讀書,這就是知書達理。通過讀書明曉世理洞悉人性,從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文學至今仍然是壹筆可觀的資源,有人正像挖煤壹樣埋頭挖掘著呢。
容易說出口的話最不踏實,張口就說壹輩子的人,興許只熱乎壹陣子。
無論什麽時代,真正的愛情都不會被消解和否定。
小說的創作是完全自我獨立的,但是劇本只是電影工業的第壹個環節和工序,編劇不能獨立實現創作。
當代作家余秋雨經典語錄1. 碎了壹地的諾言,拼湊不回的昨天。
2. 惡者播弄謠言,愚者享受謠言,勇者擊退謠言,智者阻止謠言,仁者消解謠言。
3. 善良,這是壹個最單純的詞匯,又是壹個最復雜的詞匯。它淺顯到人人都能領會,又深奧到無人能夠定義。它與人終生相伴,但人們卻很少琢磨它、追問它。
4. 小人用卑微的生命粘貼住壹具高貴的生命,高貴的生命之所以高貴就在於受不得汙辱,然而高貴的生命不想受汙辱就得付出生命的代價,壹旦付出代價後人們才發現生命的天平嚴重失衡。這種失衡又倒過來在社會上普及著新的恐懼:與小人較勁犯不著。
5. 愛是平等的,可以付出更多,也可以愛他更多,但決不是妥協、將就、容忍。
6. 我們的歷史太長、權謀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內幕太厚、口舌太貪、眼光太雜、預計太險,因此,對壹切都‘構思過度’。
7. 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看的淡壹點,傷的就會少壹點,時間過了,愛情淡了,也就散了。
8. 是妳蒼白了我的等待,諷刺了我的執著。
9. 痛過,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哭過,才知道心痛是什麽感覺,傻過,才知道適時的堅持與放棄,愛過,才知道自己其實很脆弱。其實,生活並不需要這麽些無謂的執著,沒有什麽就真的不能割舍。
10.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壹天,喜也壹天;遇事不鉆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11. 不要總抱怨自己遇到的人都不靠譜,如果別人總這麽對妳,那麽壹定是妳教會了別人用這樣的方式對妳。
12. 因為有妳,我認真過,我改變過,我努力過,我悲傷過…我傻,為妳傻;我痛,為妳痛;深夜裏,妳是我壹種慣性的回憶…我不想在為過去而掙紮,我不想在為過去而努力,我不想在為思念而牽掛,可這些都只是不想,我、做不到。
13. 現代,不僅僅是壹截時間。現代是寬容,現代是氣度,現代是遼闊,現代是浩翰。
14. 生命中有壹些人與我們擦肩了,卻來不及遇見;遇見了,卻來不及相識;相識了,卻來不及熟悉;熟悉了,卻還是要說再見。-----對自己好點,因為壹輩子不長;對身邊的人好點,因為下輩子不壹定能遇見。
15. 與其被謠言壓死,不如發出光亮把謠言驅逐;眾人把懷疑的目光投向妳,妳把懷疑的目光投向謠言;傳謠者都是可憐人,他們能接受謠言,也能接受光亮;光亮是什麽?是那顆真正為眾人負責的心。
16. 我們壹直覺得妥協壹些、將就壹些、容忍壹些可以得到幸福,但當妳的底線放得越低,妳得到的就是更低的結果。
17. 有了朋友,再大的災害也會消去大半。有了朋友,再糟的環境也會風光頓生。
18. 每個人都有壹個死角,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闖不進去。我把最深沈的秘密放在那裏。妳不懂我,我不怪妳。每個人都有壹道傷口,或深或淺,我把最殷紅的鮮血塗在那裏。妳不懂我,我不怪妳。每個人都有壹行眼淚,喝下的冰冷的水,醞釀成的熱淚。我把最心酸的委屈匯在那裏。妳不懂我,我不怪妳。
19. 在我短暫的生命中,在許多生命中的某個瞬間,是那麽輕微的壹句言語,在多年後在來細細的咀嚼,我依然覺得是那麽溫心和甜蜜。
20.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另壹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妳萬箭穿心,妳痛不欲生,也僅僅是妳壹個人的事,別人也許會同情,也許會嗟嘆,但永遠不會清楚妳傷口究竟潰爛到何種境地。
21. 嫉妒的起點,是人們對自身脆弱的隱憂。
22. 什麽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東西。我們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鑿掉那些異己的、卻以朋友名義貼附著的雜質。不鑿掉,就沒有壹個像模像樣的自己。
23. 我們始終都在練習微笑,終於變成不敢哭的人。
24. 鼓動人們為了壹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所謂觀念上的疑點,毫無顧忌地告密、揭發、反咬、圍攻、賣友。只要做了這樣的惡事,不僅能自保,而且還能瓜分受害者的遺產;如果不肯這樣做,則遲早災難臨頭。這就以對生命最終威脅的方式培植起人性深處的惡,使之蔓延膨脹,顛覆全社會的人格系統。
25. 人們在名譽的爭奪中最容易降低自己的生命方位,降低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26. 對待愛人最殘忍的方式,不是愛恨交織,不是欺騙背叛,而是在極致的疼愛之後,逐漸淡漠的愛。
27. 聖潔總會遇到卑劣,而卑劣又總是振振有詞,千古皆然。
28. 壹個人會落淚,是因為痛;壹個人之所以痛,是因為在乎;壹個人之所以在乎,是因為有感覺;壹個人之所以有感覺,僅因為妳是壹個人!所以,妳有感覺,在乎,痛過,落淚了,說明妳是完整不能再完整的壹個人。難過的時候,原諒自己,只不過是壹個人而已,沒有必要把自己看的這麽堅不可摧。
29. 人們常常習慣於把那些對自己提出了不恰當批評的人看作小人,這其實是不對的。在很多時候,即便那些給我們帶來毀損和災難的人也未必是小人,因此,需要把對毀損的態度是壹種特殊事件,小人是壹種恒久存在。毀損針對個人,小人荼毒社會。
30. 我懷念的不是妳,而是妳給的致命曾經。
31. 文學壹進入考場已經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創作。
32. 儒家學說沒有設立人格神,卻設立了人格理想,那就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