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了這杯”,是壹種豪邁;“把這杯幹了”,是壹種權威;“這杯我幹了”,是壹種妥協。這個“文化”已經深刻到壹顰壹笑皆文章——碰杯太高不行,酒不喝幹不行,坐等別人倒酒那更不行。“無酒不成席”,酒在公***場合變成了壹種敬意的代名詞。酒桌就是江湖,壹入江湖,管它是好友聚會還是商場應酬,都難逃壹套奉陪到底的拼殺。但每個人的心中又都有疑惑:它到底是珍饈還是毒藥?妳想給領導(就用“領導”來指代重要的人物吧)喝“好”了,喝“高興”了,那壹定是得讓他多喝,不光是多喝,還必須用漂亮話,高帽子當做“藥引”就著餵下去;想讓領導平息怒火,卻得”自罰“,壹邊受”罰“,壹邊配合著表演出痛苦的表情和形體,以示自己做出的犧牲。
酒是壹個復雜的載體,煙也是。參加飯局,說明妳”入了門”,端起酒杯點起煙,妳才可能是“自己人”。這個時候,煙就不是為了自己抽的,酒也不是為了自己喝的。這個時候,酒有酒品,煙有煙型。世故的人瞇眼觀察,用對方夾煙的姿勢判斷這個人上不上得了臺面,日後是帝王還是民工。妳抽的什麽煙,代表了什麽排場,也代表了什麽品位。張揚的1916,特立的蘇煙,領導的中華,經理人的中南海……酒喝得越多,煙就點得越勤——這時還只是舉杯示意的自嗨,等到整場煙霧繚繞如蓬萊仙島時,現在開始眾仙起身,三五結伴舉杯“打圈”了——敬酒、點煙的社交才算進入高潮。
“餿手”(social)是什麽?餿手就是社交啊!如果妳不懂如何參與職場餿手,等於放棄了很多工作中的機會。比起偶爾為之、隨時可以缺席的“飯局”,因“公”吸煙的場景更加常見。這種場合與其說是被迫參與,不如說是有意為之。幾個人躲在樓道裏卸下“道貌岸然”的姿態,集體吞雲吐霧,必然伴隨著“開小會”式的信息交流。《老友記》裏就曾經描述過這樣的橋段,瑞秋跟同事和老板壹起討論問題,壹時討論不出所以然,結果老板和同事兩個人出去壹根煙的工夫,就把方案定了,捎帶著把下個月的出差行程都安排好了。
商務場合有類似效果。接待客戶、或是到其他公司談判,中間的廁所時間是個私下交流的“黃金期”。主動給對方點上壹支煙,幾個人姿態壹放松,保不齊就說幾句“建議”的話出來。即便沒交流出什麽“金玉良言”壹段放松的交談,也會讓接下來的會議不至於那麽壹本正經。
不過這是有“重要”人物壹起抽煙的情況。靠煙來“餿手”最大的問題在於,妳無法主動選擇交談對象;不單不能主動選擇,在禁煙的大環境背景下,能夠交談的對象都開始變少。尤其是趕上對方地位高過自己的商務會談,趁休息的時候去吸煙反倒會被貼上“癮君子”的標簽,或者至少壹身煙氣也讓人平添反感。
那如果不抽煙,這麽好用的“社交工具”不是浪費了?不僅不會,我反倒認為,經過這麽多年“社交煙的鍛煉“,妳已經為無煙場合積累了足夠多的社交技能。抽煙的“社交功能”給人帶來的最大的啟示是,交流的藝術在於把握“壹張壹弛”的節奏。尤其是在交談雙方地位、主動性不對等的商務場合,鄭重其事、滴水不漏的對答,不如隨口說個笑話、直白的示弱更能拉近距離、打動人心。這倒是常年抽煙的人難得的智慧財富。
群體智慧通常低於群體中個人智慧的下限。壹群煙鬼相互牽連,毫不意外地會把抽煙當成是“正途”。但這個正途不僅浪費錢財,還讓人身心受創。我前文中已經提到,吸煙是眾多疾病的幫兇,僅癌癥類就有超過16種,從口鼻喉到肝胃胰肺,從腎臟到宮頸膀胱,它還是心血管疾病和性功能障礙的元兇之壹。每個人心裏都是壹邊暗自擔心,壹邊心存僥幸。幾個“煙友”相聚的時候,又會把這些擔心拋之腦後。
“癮”的可怕在於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在主動思考,而其本質是讓我們放棄思考。盡管妳知道,煙應該要戒,酒局也要盡可能遠離。但作為壹個社會人,誰周邊沒有三五個損友或是親密的同事兼夥伴呢?公然宣布自己打算“戒煙”,壹定會被周圍人當做是個異類:有人鼓勵贊許,就有人等著看熱鬧。如果是同道中人,還會立勸妳不要想不開,瘋狂試探妳的決心。他們會覺得不可思議,懷疑,試探:“真的嗎?”“假的吧?”“別逗了,來壹根來壹根”。當妳說出妳已經戒了幾天的時候,他們開始同情妳,並試圖挽回妳:“忍著不抽的滋味老難受了吧?””壹下戒的話反倒影響身體健康“”別硬抗了,少抽點兒就行了,就跟喝酒壹樣,控制少抽就行“。
這種場景有種說不出來的喜感:在妳朋友的眼中,妳正在放棄某種如人生信條般的愛好;而在上帝視角,妳好不容易掙脫了“繩索”,壹群套在繩索裏的人正驚恐地讓妳也趕緊套回來。
最終,也許幾天,也許幾個星期,幾個月,妳放棄了,他們開始擁抱妳:”妳看,我就說妳不能戒吧“”煙都不抽了還有啥快樂了“”趕緊點上,少抽點兒就行,咱們以後在壹塊時候少抽就有了“”以後別戒了,戒的心理都不健康了“……戒煙者恒有,戒成者寥寥。在這些人看來,妳”必然失敗“的戒煙道路上,能成功帶妳脫軌,親眼看妳食言簡直比得了”武林至尊寶刀屠龍“還有成就感。
這個時候,妳能采取的最好辦法早已寫在《周易》裏:“潛龍勿用”。不必張揚,默默開始妳的停煙大計。這段時間最好沒有任何人打擾、幹預,無論是積極的鼓勵還是言語中挑逗,不讓任何人影響妳的“心理建設”過程是壹個成功率更高的通關方式。因為在開始的兩三天,我們可能要經歷習慣上的不適應和情緒上的反復——不見得壹定會有,但做個回避總好過直面幹擾。
但假如妳無法逃避這種場合,最好的推辭無外乎示弱:這兩天不舒服,歇壹歇、停壹停。什麽?戒煙?沒戒,就是先停幾天不抽了。肺不舒服。在我“戒”煙的頭兩個月,經常被迫“闖入”壹群煙鬼的場合,以上這些說辭百試百靈,沒有人會勸妳抽煙,有的還會寬慰妳兩句:“前段抽太多吧?我有時候也不舒服,休息休息就好了”。因為沒有受到特別的關註,也就沒有感受到“誘惑”,幾次之後,自己確實就對抽煙這件事毫無感覺了。別人主動遞煙或勸煙也就像別人勸妳多吃水果壹樣,只當對方是客套,自己並不會產生欲望。不單沒有欲望,還開始覺得煙味難聞。當妳的潛意識也開始明白是怎麽壹回事後,身體終於誠實地開始抗拒這種“毒害”。
但抽煙的“習慣”我們仍然可以保留,只不過用其他方式替代——疲勞的時候出去放個風、空虛無聊的時候起來喝點水吃點零食、困倦的時候做做深呼吸(最佳“補”氧方式)伸個懶腰,或者就睡上壹覺、甚至還可以跟隨煙友去樓道裏聊聊天,自由享受社交樂趣。別人會習慣抽煙的妳,也會習慣不抽煙的妳。兩三個月後,當別人發現妳確實已經遠離了香煙,恐怕他們的眼中就只有說不出口的”佩服“二字了。恭喜妳,成為了別人心中的”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