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8日,他組織了首屆“中國古鎮保護論壇”在浙江西塘舉行。中國文物保護屆三位長老做了主題發言。羅認為:“中國古鎮保護與發展的空間,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中國古鎮研究的迫切課題。呼籲全社會共同努力,保護人類的這個理想家園。”鄭對文化環境的保護與研究指出:“21世紀是我國文化與自然遺產和非物質遺產申報的高潮。除了正確的引導和專家的參與,行政部門還要加強對人文環境的保護。”謝辰生闡述了“文物法規是中國遺產保護研究的根本基礎,依法保護不可動搖”的觀點。他在會上做了總結發言,為中國多年來的古鎮(村)保護做出了壹些貢獻。
2003年9月9日至28日,與新疆大學非物質文化研究中心、中國文物報* * *組團參加,從新疆庫車、阿克蘇、烏什、兩代情、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哈什、塔什庫爾幹、紅其拉甫,再回到哈什。行程9700多公裏對莎車、墨玉、和田、洛浦、民豐、庫爾勒、吐魯番、烏魯木齊等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實地考察和調查,為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和保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當時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起步做出了標誌性的貢獻。
2004年7月中旬,擔任組長,帶領中國教育電視臺《走進康藏》攝制組拍攝大型紀錄片,數次面臨生命危險,最終圓滿完成任務。同年,他的文化散文《丹巴美人谷》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在該書的序言中,著名文物保護專家謝辰生是這樣評價他的:“作為壹名散文家,他多年來投身於文物保護的前沿,並做了實質性的行政工作,這在我國文物保護領域是不可多得的。”
2005年冬,他和謝辰生先生在新疆調研時,發現壹家集團公司瘋狂吞並南疆文化遺產的非法活動。受謝老委托,他冒著嚴寒,自費跋涉數千公裏調查取證,為謝老向中央領導匯報提供了詳實的第壹手資料。最終,在中央政府和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問題得以解決。
2006年4月,受、鄭、羅委托,對江蘇某市拆除文物的違法行為進行調查,並將調查情況如實向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幹之同誌匯報,得到周幹之同誌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在鄭、羅、給江蘇省主要領導和部門寫信,呼籲無果的前提下,他在《中國文物報》第三版發表了《炎陵——歷史文化名城拆遷的挽歌》壹文,產生了壹定的社會反響。《南方周末》在引用這篇文章的基礎上,用了4個版面討論此案,全國30多家新聞媒體和網站參與。在各種壓力下,他從不妥協。
2006年9月的《中國遺產》上,他的專欄《無聲的悲劇常州毀了》再次發表,再次引起媒體關註。
2006年9月,作為遺產專家,他應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廣播新聞中心、電視新聞中心、新華社長三角新聞中心、新民晚報、長三角周刊、中國遺產雜誌、新華網、Sina.com、Dongfang.com、長三角15都市交通廣播聯合發起的“穿越長三角”大型采訪報道團的邀請,在65445進行解讀。49866.38888386866
2007年6月,新華社?6?1新疆頻道發表了他的專題文章《麥積山:面臨的誤讀與尷尬》,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關註。天水市政府召集市旅遊局、麥積山風景管理局、小隴山林業局、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院、季翔寺籌備辦等部門和單位的負責同誌於2007年8月6日5438+08召開現場會。對《麥》壹文反映的廟遺址、森林植被被人為破壞問題進行了處理,並下發了《市長辦公會議紀要》(天水紀〔2007〕22號)。
隨後他自費再次趕到季翔寺的停靠點,看到壹些情況並不樂觀,寺廟的建造者有壹定的社會背景。同年8月31日,中國文物報刊登了他的《沒有旁觀者的生活》。本文揭示了停工現場的壹些不良現象。
2006年冬,何、羅、受中國文物學會委派,協助南京軍區進行文物普查和制定營區文物保護管理辦法。由他起草,謝辰生指導,經軍區主要部門負責人審閱,專家學者反復論證,《營區文物保護管理辦法》於2007年9月13日頒布。6月5438+065438+10月21《中國文物報》頭條以“首個軍營文物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的制定與實施”為題做了專題報道。同時,該報發表評論員文章《人民軍隊保護文物的傳統正在發揚光大》,對該辦法的實施給予了高度評價。
二十多年來,作為中國文物的守望者,丹青不負羅導師的厚愛和栽培,壹直堅守在文化保護的崗位上。他身體力行,用生動的事例感染著身邊的人。
多年來,以散文保護文化遺產、弘揚祖國歷史文化的文章、論文、專著,以百萬字記錄了他的人生軌跡。他的《吐魯番的愛情》第二部今年將再次出版。另壹本27萬字的名鎮保護散文集《品味同裏》也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