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元明清時期古代瓷器上龍紋的演變及其特征

元明清時期古代瓷器上龍紋的演變及其特征

除了纏枝花卉圖案外,“龍”也是青花瓷上常見的裝飾圖案。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這種中國特有的題材雄渾有力,生動靈活,形象高超,早已成為歷代龍紋的基調。但在元明清時期,由於繪畫技法和審美觀念的不同,各代陶工還是賦予了龍紋許多不同的變化。因此,本文根據時代來解釋青花龍紋的演變。?

壹、元代陶器的龍紋用線條勾勒出龍紋的形狀。龍頭斜向壹邊,嘴微微張開,舌頭從中露出。圓圓的眼睛像是戴了眼鏡,額頭微擡。頭上的毛發和腿上的關節毛發都呈帶狀。身體表面用細線描繪出鱗片或網格圖案。每個肢體有三個或四個爪子,爪子像鷹爪壹樣鋒利。

該主題的相關圖片如下:

例如,圖1顯示了元代的青花龍圖案。這條龍位於元代青花扁壺上。該裝置的鍋體略呈上寬下窄的梯形。表面被壹個雲頭圖案分割成兩個裝飾主題,雲頭圖案內部布滿密密麻麻的花卉圖案,中間有兩只鳳鳥穿梭。另壹方面,有兩條龍以壹升壹降的形式,並排在波浪上嬉戲。從圖中捕捉到的局部特寫可以看出,元代的龍紋以粗細線條勾勒出張口吐舌、弓身舞爪的形象,長條狀發絲飛散,以富有節奏的線條呈現出活潑生動的風格。同樣的龍紋也可以在土耳其托普卡的畢恭博物館收藏的青花飛龍紋扁壺上看到。雖然壺口換成了金套,肩上的雙系也不見了,但壺身還是完好的。除了表面被雲朵包裹的花朵,中間還描繪了壹條龍的圖案,獨自在波濤之上飛翔。龍紋的四肢靈活,冉冉的長胡須和毛發從它的眼睛和爪子中飛出。

第二,明代的龍紋青花瓷器雖然是在元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龍紋的形象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在龍頭、龍身、龍爪上最為明顯。

該主題的相關圖片如下:

比如圖2是明代宣德朝制作的青花葵花口盤的局部特寫。盤內底刻畫了壹個昂首闊步的遊龍,周圍雲霧繚繞,仿佛在雲中翻滾。龍的頭部保持眼鏡龍的形態。但嘴巴緊閉,嘴唇向上翹起,前額扁平,頭上的毛發成束向前飄,體表塗有綠色物質的鱗片。五爪均勻分布,像風車壹樣,整體風格相當穩定。這種眼鏡,上翹的嘴唇,扁平的額頭,風車爪,壹束束向前飄的頭發,是明代龍紋的最大特點。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宣德朝青花瓷中,有許多飾有龍紋的碗、碗、杯、盤,都具有上述特征。但明代嘉靖年間以後,青花龍紋在繪畫技法的變化下有了壹些變化。

該主題的相關圖片如下:

例如,圖3是明代萬歷年間青花盤的特寫。圖中所示的龍紋繪在圓盤的內底,龍首還是斜側視。頭上的毛壹束束向前飄,張開的五爪像風車。形制與宣德時期相似。而龍形的形體則是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鱗片,然後用長筆平繪法填充均勻的顏色。指骨和尖爪都是壹筆壹畫,內部也是用同樣的顏色填充。這種簡化的筆法和平繪的著色方法,使得明末的龍紋顯得潦草。比如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就有很多嘉靖、隆慶、萬歷時期的青花瓷器,也就是很多龍紋呈現這樣壹種簡化的風格。

第三,清代青花瓷器既有對明代仿古作品的模仿,又有當代的創新風格。這種現象自然體現在龍紋的制作上。但清代的仿龍紋大多是無形的,比不上明代的龍紋。但當時設計的新龍紋,因為全新的氣象,成為了這壹代人的標誌。清代新興的龍紋,壹改明末的古樸散漫,以更加雄渾寫實的形象出現。因為這裏缺少青花龍圖,所以臨時用的?圖4所示的黃色、綠色和彩色龍圖案用於說明。?

該主題的相關圖片如下:

繪於黃綠色盤內底,此龍紋為清代康熙朝作品。龍頭張著嘴吼叫,眼睛微微突出,額頭向上凸起,下巴長如水桶,頭上的毛發蓬松淩亂,鱗片具有逼真的立體效果。五爪張開成的“四加壹”形態似雞爪,關節短小精悍,成為清代龍紋的典型特征。同樣的龍紋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青花海水雲龍紋瓶和青花海水龍紋銀赫中也能找到,其扭動、躍動、有力的形象表現了康熙龍紋獨特的氣勢和精神。乾隆時期,以正面圖像為首的龍紋開始興起。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年間青花壽紋六角瓶,就是當時的窯監唐穎為乾隆皇帝祝壽而設計的。該裝置的瓶體為六邊形,從瓶口到圈腳有不同的裝飾圖案。位於器身腹部的六條龍圖案是該器的主要圖案。龍頭從正面取,額頭高擡,眼睛圓睜,嘴張開露出獠牙,蓬松的毛發從臉頰兩側和頭頂向上飛起,這是龍紋的最大特點。

該主題的相關圖片如下:

但嘉慶以後,以雄渾寫實形象著稱的清代龍紋開始發生變化。如圖5所示的龍紋,這條龍繪在光緒青花龍紋碗的內底,額頭高,雙眼雙凸,毛發蓬松淩亂,爪開如雞爪,關節毛短,是清代龍紋的典型特征。但淩亂的頭發向後垂著,身體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鱗片,再以近似平面繪畫的方式填充色彩,不僅缺乏清初龍紋的立體感和真實感,而且龍紋的精神也沒有早期那麽雄渾。中國古代的青花龍紋在不同的繪畫技法下生動、穩重、寫實,既體現了時代的不同風格,也是我們欣賞青花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