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月初二,外甥拜舅舅,女婿拜張越,出嫁的女兒拜母親。特別是,新婚夫婦必須在這壹天去張越的家中向他們的長輩拜年,拜年者將設宴招待“新女婿”並贈送禮物。隨著社交禮儀的革新,年輕人給親戚磕頭拜年的習俗逐漸淡化,壹般走路就夠了。
其他親戚朋友在第三天、第四天互相拜祭。
(3)破五,即正月初五,趙佳村的人也叫“五窮”,習慣上吃“餃子”,叫“填窮坑”。在破五年計劃的那壹天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合適的,尤其是不要使用刀、剪、針等鋒利的工具,否則在新的壹年裏會出事。趙家村的人的活動主要是搖貧送貧。①震窮,趙村人又叫“響窮坑”、“炸窮坑”。每周五,全村放鞭炮、燒香、祭祀,抗議貧困。2送窮人。這壹天,許多家庭集體洗澡、洗頭、洗衣服,稱為“洗窮人的疥瘡”。洗去“窮痂”,容光煥發,脫貧致富。破五年計劃的活動,是先民對貧窮的恐懼,對富足充實生活的向往。
(4)七天,即正月初七。據說女媧在世界之初創造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然後在第七天創造了人,所以這壹天是人類的生日。根據傳說,這壹天也是靈魂回歸的日子。禁忌很多,幾乎什麽都不適合。尤其是不能使用刀、剪、針等鋒利的工具,否則對靈魂不好。那壹天,家家戶戶的飲食主要是長面,也叫“脫魂面”。“收魂”是關愛靈魂的簡稱,“收魂”也是無災無病、健康長壽的象征。
(5)元宵節,即正月十五,在趙村稱為“過十五”或“過十五”。元宵節是新年的第壹個月圓之夜。“十五”期間趙佳村人們的主要活動有:①早上放鞭炮,即起床迎接“十五”計劃的到來。(2)晚上祭祖掃墓、送竈等祭祀活動。給墳墓獻祭是特別重要的。壹般都是死者的直系後代。天黑前,他們帶著香紙(壹種折疊的黃紙)和冥幣,在逝者墓前跪拜,焚香,燒紙和冥幣,在又壹個月圓之夜寄托哀思。(3)燃放鞭炮和煙花慶祝第15個國慶節。(4)掛燈籠,天黑後,家家戶戶門前掛燈籠,通宵。孩子們提著燈籠,點燃煙火,四處遊蕩。從遠處看,壹切都是紅色的,非常壯觀。趙家村曾經是壹個制作紙燈籠的著名村莊。按其形狀分,品種有:牛屎坨、拔火罐、西瓜、荷花、燈籠車等。⑤玩社火,包括踩高蹺、跳鐘馗、花車等。演社火的趙家村也很出名。早期有句農村諺語說:“趙家孩子多。當他們出售土地時,他們在玩火。直到二月半,他們才種豌豆。”雖然貶義,但足以說明趙家村的社火很有名。這幾年因為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了,在外打工的人大多在十五前就上班了,學校也讓孩子在這壹天回學校註冊,所以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漸漸冷了起來。
(6)正月二十四日,趙佳村的人們稱之為“遼幹節”。在這壹天的清晨,家庭主婦們通常會用前壹年收割的麥稈在自家墻外的水洞口(雨水和汙水的排水口)燒壹堆火,在火焰上烘烤最近要用的日常工具等物品。孩子們在火上跳來跳去,以示辟邪、消災、祛病,希望家業亨通。趙佳村的人們在正月二十四日之前被禁止燒餅和鍋盔,只有在“遼幹節”後天氣熱的時候才能燒餅和鍋盔。
(7)清明節,壹般在公歷4月5日左右。清明節不僅是壹個重要的節日,也是壹個重要的節氣。“清明節前後,點瓜種豆”就是把清明節當作壹個節氣。趙佳村的人們在清明節去掃墓,主要是掃墓、祭祖和植樹。掃墓活動的細節與元宵節相同。
(8)端午節,即農歷五月初五。趙佳村的人們註意在端午節吃粽子和糯米。門楣上插艾葉,孩子耳朵上貼艾葉,手掌上塗雄黃酒,胸前掛香囊,手腕腳踝上系花繩等。,以達到鎮邪、驅蟲、祛病的作用。過去,孩子們在端午節穿“裹腹”。顧名思義,“肚兜”就是裹在肚子上的小衣服,有利於保護孩子不著涼。“裹肚”也是端午節臨近時,爺爺奶奶、叔叔們要送給小孫子、小外甥們的禮物。“裹肚”本身就是壹件藝術品,刺繡圖案栩栩如生,有“五毒”,有各種花鳥魚蟲草。趙家村有許多中老年婦女是制作“裹腹”的專家。因為現在很少有人穿,所以腸胃疾病頻發。據說當今世界上著名的“505”神奇活力袋,就是受“裹肚子”的啟發,為預防常見腸胃疾病而研制的。
(9)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趙家村的人們慶祝中秋節相對簡單。月圓之夜,團圓的氣氛比較濃。大多數家庭吃“炸糕”,各種時令水果和月餅放在院子裏,以獻月來慶祝豐收,收獲秋天的種子。但畢竟現在是農忙季節,很多賞月活動還是被農忙季節沖淡了。
(10)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29很重要,也叫“重九”。漢代中期以後,儒家的陰陽觀念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所以“重九”也叫“重九”。因為九月初九“九九”的諧音是“長久”,有長久的含義,所以這壹天往往要進行祭祖和敬老活動。趙佳村的大多數人不慶祝重陽節,但只有這壹天他們吃“棗糕”。“棗糕”的諧音是“糕”和“高”。作為壹種節日食品,它首先是為了慶祝秋糧豐收,喜歡品嘗新糧。百姓才有了“吃得越多,得越高”、“住得越高”、“住得越富”的吉祥寓意。
(11)十月壹日也是古歷每年六月65438+十月1的重要祭祀日。趙家村的人把6月65438+10月1的祭祀活動稱為“送冬衣”。“送冬衣”是由紙和棉花制成的、形似衣服的紀念紙制品,冬天到來時由死者直系親屬在死者墓前火化。“送冬衣”是“向墳墓獻祭”的壹種形式,表達生者對死者的哀思。
(12)臘八節,臘月初八。古時候叫“拉日”。從先秦時期開始,臘八節就被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好運。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得道的日子也是在十二月初八,所以臘八也是佛教節日,又稱“佛教開悟節”。趙佳村的人們在臘八節吃臘八粥。“臘八粥”選用大米、小米、綠豆、紅小豆、花生、大棗、核桃仁等八種原料,大火煮,文火煮,營養極其豐富。
(13)小年,臘月二十三,也叫“祭竈節”。趙佳村的人們慶祝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作為對竈神的祭祀。因為壹般家庭都在竈臺附近貼過竈神畫像,經過壹年的煙熏火燎,畫像又舊又黑。要把舊畫像脫下來火化,貼新畫像,燒香燒紙,甚至殺豬宰羊作為祭品。目的是讓竈神“在天說好話,回宮求好運。”臘月二十三貼的竈神畫像,大部分人都是正月十五以後揭下來火化的。由於臘月二十三臨近春節,大部分家庭從這壹天開始打掃室內灰塵,大人小孩都洗澡理發。俗話說“有錢沒錢,剃光頭過年”。
(14)除夕
除夕是指臘月最後壹天的晚上,與正月初壹相連。“除夕夜”裏的“除”字是“去;容易;“交替”的意思是“月窮舊歲盡”。人們應該擺脫舊的壹年,迎接新的壹年。所以期間的活動都是以辭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趙家大年三十的活動主要有:①貼門神,即在門扇上貼門神畫像。有壹些門神,如秦瓊、尉遲敬德(尉遲恭)、關羽和張飛。門神像有壹個左門扇和壹個右門扇。2貼春聯,是對聯的壹種。因為它們是在春節期間張貼的,所以被命名為春聯。趙家叫“對”。春聯大多是用紅紙寫的。但廟中用黃紙,白黃守護(喪未滿)。第壹年用白紙,第二年第三年用黃紙,第四年喪滿後恢復紅紙。除夕夜,把準備好的春聯貼在大門上。(3)墳、竈等祭祀活動。祭祀掃墓尤為重要。壹般死者直系後代在天黑前帶上香紙和冥幣,在死者墓前跪拜,焚香,放鞭炮,燒紙和冥幣,表達對舊年的哀思。(4)守歲,在趙佳村又叫“坐夜”,從年夜飯開始,要慢慢吃,從點燈籠開始就坐,有的家庭要吃到深夜。守歲的習俗不僅表達了對似水流年的懷念,也表達了對即將到來的新年的美好希望。⑤給壓歲錢,壹般是長輩在年夜飯後給晚輩的,鼓勵兒孫在新的壹年裏學習成長。也有家長在孩子晚上睡著後,把壓歲錢放在孩子枕頭下面。這體現了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是融入家庭倫理的習俗。告別舊日的鞭炮聲,是壹年的結束,是壹聲響亮的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