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社會評價人才的標準也發生了變化,這就要求21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壹個國家有多少創新人才,將決定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科技進步的大小。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是指註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教育。創新教育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衰。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

江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壹個民族的靈魂,是壹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並指示“樹立全民族的創新精神”三中全會也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當前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著眼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背景,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和時間,通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自然的課堂氛圍,優化教學過程,改革習題和作業設計,以快樂促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壹,聯系生活實際,樹立創新觀念

學生來學校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也是為了變得更聰明。但長期以來,在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升學考試的壓力下,很多老師都成了教學機器。備課時往往迷信教材,以課本、教學參考書、教案為主,不敢對教材進行大膽處理。在課堂上,學生往往不敢放手去主動探索。學生被束縛在老師和教室的圈子裏,被動地被老師灌輸,創造性人格被壓抑。這種封閉式教學強調知識的積累,培養知識型、學者型人才。創新教育強調教會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和創造知識,培養具有創造性和開拓性的人才。因此,要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增強課堂教學開放性意識。

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學生的學習內容可以從教學和生活實踐中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有意識地把自己想學的理論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被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所承載,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充滿數學。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環境中的人和事,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入手,積極創設積極的、可操作的學生能做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在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掌握知識,變“做中學”為“做中學”。同時,學生在這種學、做、用壹體化的活動中體驗到知識的價值,進壹步激發了他們學習知識、探索世界的欲望。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去了解世界,豐富經驗,豐富教學內容,激活教學內容,使知識的獲取、應用和創新相互融合,各方面能力同步發展。比如在教定向和計數的時候,老師從觀察班裏的座位來引導學生談論自己,周圍的同學坐在哪個組。引導學生認識到確定物體位置需要兩個條件,初步滲透坐標知識。或者組織學生用所學知識在“電影院”找座位,看誰能快速準確地找到,讓學生學以致用,饒有興趣地思考。探討遇到的問題,豐富和發展學到的知識,激發創新意識。

二,營造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氣氛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輕松、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能使情緒產生積極的動力和感知力。它組織、維持和引導行為。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研究表明,好的情緒可以振奮學生的精神,壞的情緒則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教師應該尊重每壹個學生,讓每壹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享受成功的快樂。我們應該把微笑帶進課堂,給學生以鼓勵,從而保護他們的自尊,培養他們的自信。學生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思維才能始終處於活躍狀態,學生敢於思考、敢於發言、敢於提問、敢於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咨詢的語氣與學生交談,如:“誰想談……”“誰想談……”等等。聽完學生們的不同意見,他說:“我真的很榮幸。我同意他的觀點。”話雖然簡單,但足以說明老師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學生中的壹員,由此建立的師生關系更加平等和諧。這樣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創造性的,這是數學學習中特別需要的,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

2.保護好奇心,激發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活動的誘因,也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動力。在壹些問題上,學生會提出壹些離奇甚至荒謬的觀點。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尊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真誠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讓學生點燃知識和創造的火焰。同時,要善於提出壹些學生熟悉的、需要動腦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和尋找答案。要善於運用鼓舞人心、充滿期待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比如“妳的想法多棒啊!”“妳給同學們樹立了榜樣!”“誰有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案?”等等,這些充滿激情的語言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鼓勵學生質疑,提出難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壹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壹個問題更重要。”因為沒有學生的緊張思維活動,所以不存在提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留有提問的時間和空間,註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比如在學習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學生提出除了將兩個相同的梯形拼接成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在推導圓柱的側面積公式時,有同學問是否可以沿著壹條對角線切邊,展開得到壹個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側面積公式。我鼓勵這些問題和觀點,不管正確與否,應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力就會有機結合起來,逐漸形成創新意識。

第三,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優化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導入是壹堂課的前奏,導入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激發學生積極、堅持不懈地探索,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比如,在講授數能被3整除的特點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把任意壹個自然數除以3,然後讓學生引用任意壹個數,教師會馬上判斷這個數是否能被3整除。這樣,學生就會對老師預見事物的能力如有神助而印象深刻,從而產生探索奧秘的欲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2.優化新知識的探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改變教師告訴學生要聽,教師被動接受學生的局面,努力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探索、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按照壹定的順序和層次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多問“妳怎麽看?”在引導學生思維的過程中。“妳為什麽這麽想?”“還有別的辦法嗎?”等等,努力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註意實際操作。

實際操作是學生體驗知識形成過程的重要手段,在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中非常重要。比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學生可以通過對折、測量,發現圓心的位置、半徑、直徑等知識。再如,在學習“圓柱體的側面面積”時,學生可以通過切割圓柱體的側面並沿圓柱體的壹個高度均勻展開,發現圓柱體的側面與展開圖之間的關系,進而推導出圓柱體側面面積的計算公式。也可以引導學生沿著對角線切邊,展開成平行四邊形。或者直接把邊撕開,通過裁剪和修補,改造成長方形。這些方法都可以推導出圓柱側面面積的計算公式,正是在這些實際操作中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2)註意嘗試。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試猜,讓學生敢於嘗試,善於嘗試。學習帶余數的除法時,可以設計以下題目:()⊙()= 8...5、讓學生在嘗試填完之後,進壹步鞏固除數和余數的關系。再者,在有余數的除法中,如果除數是9,可能的余數是多少?讓學生大膽猜測。如果妳想嘗試和猜測,妳應該允許錯誤。教師要註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參與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註重獨立思考

認知的發展離不開學生原有的數學實際,潛能的開發離不開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之前嘗試探索新知識,學會獨立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在“倒數”的教學中,在學生理解了倒數的含義後,讓學生自己出題。第壹個學生給出2/5,學生很快說出它的倒數。我問:能不能出個新題目?這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鼓勵學生集中認知註意力,另辟蹊徑。此時學生積極開動腦筋,題目是假分數、分數、小數和特殊數字“1”和“0”,極大地調動了全體學生進行倒計時的積極性。從而將創新意識轉化為具體的創新行為,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靈活處理教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教材是數學知識的體現,但是書本式的教學不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雖然編寫人員可以遵循教材編寫的原則,盡量做到簡單易懂,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不可能詳細描述所有的內容,並逐壹展示知識發現的過程。所以還是說明它能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素材。如果老師的教學只停留在輕如止水的層面,學生的思維會因為具體生活中缺乏新的信息而受阻。葉聖陶曾說:“教材只能作為教學的依據。要教好,讓學生受益,教師要善於運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整體觀念,從教材的系統性角度通讀教材,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教材各部分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聯系和發展的角度分析和處理教材。要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對教材中的隱性因素進行充實、重組和處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優化教材中知識點、德育內容等教學目標的組合,使學生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比如在“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例子是這樣的:“將10個按鈕平均分成兩部分,每部分為□。”我說:“誰想給妳看他們的想法?”我創造了壹個很好的教學情境,然後讓學生說說怎麽分。在我肯定了學生的想法後,我把問題稍微改了壹下,改成了:“把10的按鈕分成□塊,每塊是□。”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自由地站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把書中的單壹問題改成了靈活的問題,既滲透了事物是運動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又使教學內容更具問題性、趣味性、開放性、差異性和實用性。

第五,優化習題和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優化練習設計

舊教材的習題幾乎都有完整的條件和題型,解題的任務就是尋找唯壹答案。這樣的習題容易讓學生滿足於得到正確答案,缺乏對解題思路的多樣性和問題內在因素的進壹步研究和探討。長此以往,學生會變得專壹、呆板、狹隘。創新的萌芽受到抑制,創新意識沒有培養起來。因此,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創造性地設計具有壹定難度的獨立思考、發散性、開放性練習。

①條件開放。

例如,在講授“對倍數的認知”時,設計壹個練習:動物園裏有6只猴子、2只熊貓、8只梅花鹿、3只天鵝和1頭大象,要求學生用所學知識談論兩種動物之間的倍數關系。這種設計便於學生在兩個量都變化時積極思考和探索,獲得壹種自己(或同學)不曾有過的思維方式。

②問題的開放性

也就是說,它提出的問題往往是不確定的,主體必須收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開始解決問題。比如復習的時候可以設計這樣壹個題目:“鴨比有36只雞,18只雞,7只雞比鵝少。可以問什麽問題?

③觀念和開放

也就是說,題目沒有現成的解題模式,可以用不同的知識和不同的策略從多個角度思考和探究問題。

如果有分科教學,我設計了這樣壹個題目:“某年(1)24班學生參加廣播體操比賽,請幫我設計壹下,我該怎麽排隊?”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思維方式做出不同的回答,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由於條件的綜合性、多向性、新穎性和冗余性,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處於積極參與的地位,積極思考、探索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訓練,思維更加深刻、靈活、細致、富有創造性和批判性。從長遠來看,可以鼓勵學生不斷求異,敢於挑戰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改革作業設計

作業的設計和布置是課堂教學的深化和延續。目前數學教學的弊端在於學生對書面知識掌握紮實,考試分數高,但要真正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多學生往往無所適從,成為真正的“書呆子”。要改變過去只註重知識鞏固的作業布置方式,而是本著“跳壹跳,摘摘果實”的原則,設計壹些有思想性、實用性、開放性的題目,註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或者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讓不同水平的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提高創新能力。

比如學習完“圓柱體的理解”後,可以安排學生制作壹個滿意的圓柱體模型,培養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完“單價、數學量與總價的數量關系”後,要安排學生在菜市場做壹個調查,了解5元錢能買多少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時代賦予每個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教師要把教學內容建立在學生每天喜聞樂見的基礎上,靈活駕馭教材,努力設計探索性、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富有思維能力的習題,這些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環節。只有探索性的教學內容,才能順應當前教學改革的趨勢,也才能讓學生的能力和諧發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不僅著眼於學生知識的增長,更關註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培養壹代又壹代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