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老家在農村。夏天,感覺到處都是好吃的。菜地裏的瓜,水田裏的菱角,池塘裏的菱角,溝渠裏的小龍蝦.....都是純天然無汙染的食材,我最喜歡的是那盤回味無窮的炒田螺。
夏天來了,蝸牛在清澈的池塘裏長得很好。
壹大早,池塘的岸邊都是洗衣服的人,岸上坐滿了人。這個時候,吸附了壹夜的蝸牛基本都被趕下了水。奶奶習慣早上太陽不是很大的時候去菜地,施肥澆水,安頓好自己的菜。等洗衣服的人都差不多散了,她會去池塘邊洗衣服。這時,水底的蝸牛會悄悄爬到岸邊的巖石上歇腳。
奶奶拎著簸箕和草帽回家,去池塘邊準備“大打壹場”。先把岸上的蝸牛撿起來放進簸箕裏,然後蹲在岸邊摸水裏的石頭,壹只手裏的蝸牛就被抓上岸了。釣到岸邊後,我還是不滿意。我卷起褲腿,直接站在齊膝深的水下面,去撿壹些看得見的蝸牛。很快,簸箕滿了,蝸牛大豐收。奶奶上了岸,先把小蝸牛挑出來放生,然後簡單清理了壹下,就提著簸箕回家了。
外婆知道我喜歡吃炒螺螄,自然想盡可能多抓壹些,弄壹大鍋,讓我吃個夠。
把蝸牛帶回家,放在壹個舊鋁盆裏,加點油,讓它養起來。奶奶去菜地裏摘辣椒、大蔥、小蔥,洗幹凈,切好。開始洗螺螄,先用手搓,把螺螄上的青苔去掉,等到螺螄洗幹凈露出幹凈的藍色,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鉗子,把螺螄的“頭”壹個個切下來。奶奶幹得利索,很快蝸牛就幹凈了。
池塘裏的水很清澈,螺螄裏基本沒有雜質。簡單處理壹下就可以做飯了。老式柴火火鍋上火時,先直接倒入螺螄,翻炒至螺螄上的蓋子脫落,方便入味。過了壹會兒,我舀起涼水,往鍋裏倒油,把事先準備好的蔥、姜、蒜炒香,然後加入田螺壹起翻炒。那時候還沒有火鍋料之類的花式調料。炒的時候加入鹽、味精、麻辣鮮、醬油、料酒等自制調料。,放些水,讓蝸牛在鍋裏慢慢吸汁。幾根柴火燒完了,蝸牛從鍋裏出來了,氣味直沖鼻子。
等待美食的過程是痛苦的,也是快樂的。我早早坐在通往二樓的水泥樓梯上,打開正對面的門,風吹來。奶奶笑著給我端來了壹鍋好吃的蝸牛,還為我準備了壹根牙簽。我接過盆,拿起剛出鍋的田螺,燙得顧不上吃。直接送到我嘴裏,我就吸了。蝸牛肉在我的嘴唇和牙齒之間是美味的。
我腦海裏還留著那個味道,仿佛就在眼前。那年夏天,那盤炒螺螄是奶奶對孫女的無限疼愛。
現在奶奶的老家,池塘幹了,水沒了,蝸牛也看不到了,也沒有更多的好吃的了。這個味道,就那樣,留在了那個夏天,留在了我的記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