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是消費者。為了生存、健康、發展和美麗,人們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比如吃飯、穿衣、旅行、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人花錢是為了滿足各種需求,這種活動叫消費。人們每天都有消費行為。消費不僅是壹種生活常識,也是壹門教育科學,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內容。目前學校沒有消費指導課程,家長有責任和義務承擔起引導孩子消費的任務,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從而達到規範和規範孩子消費行為的目的。同時,講究節儉,既是對創造財富的勞動者的尊重,也是對用血汗錢養育自己的父母的尊重,有利於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現在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情況相當嚴重。孩子手裏的錢,最終還是來自父母。從根本上來說,孩子的浪費是因為父母的約束不好造成的。像那個留守兒童壹樣不懂得正確消費,不講究節儉的孩子不在少數。這種情況是社會影響和父母溺愛的結果。我們很難想象,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能夠經受住風風雨雨,能夠很好地應對現代社會的挑戰,做壹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毋庸置疑,家長要註意培養孩子理性消費的習慣,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簡單來說,財商就是理財的方法和能力。外國小孩買東西,壹般都是東看看西看看,看看我最需要哪個,然後再買。然而,我們的孩子很少這樣做。他們經常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想都沒想就立刻買了。這就是財商的缺失。孩子缺乏消費引導,不會理財。
為了讓孩子養成合理消費的好習慣,家長可以采用這樣的訓練方法:
(1)要教會孩子有計劃地用錢,有花錢的預算。最好給孩子設定壹定數額的零花錢,在孩子的控制能力範圍內,然後隨著孩子的年齡和實際需要適當增加。
(2)定期給零花錢,如每月壹次,提倡合理消費,反對浪費和提前消費。
(3)讓孩子制定支出計劃。比如花多少錢買學習用品,花多少錢買自己喜歡的日用品,花多少錢買零食...這樣可以防止孩子亂花錢,也可以培養孩子把錢花在刀刃上的好習慣。
(4)省錢。比如“代孕父母”陪孩子去銀行,以他的名義開戶。可以增強孩子自我管理的興趣和能力。
(5)選擇以質量和實用價值為主要標準的商品,引導孩子把錢花在正道上,如購買課外學習書籍、訂閱報刊雜誌等;有錢了不去吃喝,刻意追求名牌和奢侈。
(6)告訴孩子父母掙錢的艱辛,不要羞於和孩子談論家庭生計中的問題。
(7)不要和別人攀比,要明確攀比是壹種畸形的消費心理,是壹種不好的現象。要求孩子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消費選擇,量入為出。
(8)不要急著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尤其是要花更多錢的商品,再決定買不買。還要告訴孩子,價格是同壹種商品的價格,不同規格、不同品牌的商品是不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