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說說連環。

說說連環。

有人曾用這樣壹副對聯來形容蒲松齡先生:

我沒有機會跟著馬尾,但我很幸運在孫山。

“紀薇”的意思是“祖先”、“能人”。“陪馬尾”是指追名人或才子的步伐,可以引申為追名逐利。蒲松齡身上這三個字,就是求名求利的意思。

“我壹直跟不上腳步”是指蒲松齡壹生在科學研究上始終與孫山失之交臂。

19歲(順治十五年),蒲松齡是縣、州、道三考第壹名的秀才,連《淄川縣誌》都記載他“以文聞名”。

他的父親蒲磐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但此後,蒲松齡在孫山舉人考試中四戰四敗,似乎耗盡了他所有的運氣。

我這輩子考了40多門,直到71歲才補了個進貢生。貢生有五種,稱為“五貢”,即恩公、隋公、尤公、巴公、龔克。

蒲松齡屬於“老貢品”。

舊貢,又叫“貢”,其實就是長期做學生的秀才(國家配糧的學生),排隊的是壹個名義上的頭銜。

65,438+09歲,秀才高走低走。做了50多年的秀才,也走不動了。蒲松齡的壹生沒有讓人失望。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麽?下面就讓我們壹起來探索壹下。

首先說壹下當時清朝的取士制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形式上,我們稱之為“八股取士”。八股文由八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破題、接題、開講、入題、開倉股、中倉股、後倉股、裝訂股。題目均來自四書五經原文。

以前學生考試都是模仿孔孟等聖人的口氣,講治國安邦之道。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以文載道,以經世。

在中國古代,學問和技術都很實用。

比如,以前世界上很多學者懷疑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四大發明”都出自中國。為什麽現代科學文明沒有在中國起步?

其實是因為中國的科技很實用:

火藥是為了什麽而發明的?放鞭炮慶祝,炸山開道;

新浪(指南針)發明的目的是什麽?為了占蔔;

發明紙和活字印刷的目的是什麽?為了更好地記錄事物。

沒有生產生活中的各種需求,就不會有如此偉大的發明。

這種純粹源於實際需要的科學技術,註定不可能有西方實驗室研究編撰的科學技術的體系和深度。

當時的中國(其實自古以來都是)非常講究“應用世界”,學習書面武術,向皇帝推銷商品。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蒲松齡這種“談鬼”的浪漫主義風格,在當時的科舉考場上,在那些寫苗鴻根八股文的考官面前,是很有可能得到認可的。

顯然非常困難。

所以,他連續多年未能獲得晉升,似乎也可以理解。

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又有了另壹個疑問,那麽既然文風不符,為什麽蒲松齡在剛出道的時候能連續拿下三個第壹?(縣、府、路等於我們現在的鎮、縣、省)

其實,這是由於蒲松齡遇到了壹位伯樂,他就是當時的考官——石。

石肖像

清初詩壇有“南施於北宋”之說,“南施”指的是施張潤。

這是清初的壹位著名詩人,而石以其瑰麗的想象力著稱。

我們可以看看他的詩:

空蕩村莊的角落裏傳來戰場幽靈的話語。——《混亂之後和劉文波的郊區之行》

流年半年,名曰遊魂。——《竹園坑》

風雨鬼哭神嚎。山林裏充滿了悲傷。——《憶往昔寄宋李尚隴西》

在他的詩歌中,鬼、遊魂、鬼神等意象層出不窮。

雖然不能推斷石很喜歡這些“怪力神迷”的東西,但可以知道這位大詩人對這些有點離經叛道的東西並不排斥。

石雕像

同時,石還有壹個更大的優勢——愛惜人才。

蒲松齡的《聊齋胭脂》裏,講了壹個故事:

“嘗過名人入口,寫過《珍惜繁榮》壹文,誤寫《水下》;錄完之後我才意識到,意料之中,沒有理由。因為歌詞裏是這麽說的:“寶藏在山中,卻誤以為是水邊。水晶寺建在山上。胡長峰尖,珠在樹頂。這壹次,撐船人摔死在懸崖上了!告訴上天:留點小費給朋友朋友。"先生讀之曰:"寶將誇山,忽見梁山泊中。樵夫說起話來像個漁夫。標題雖然差,但文字不錯,怎麽能放在別人下面呢?"

據說在壹次考試中,有壹位考生對題目判斷失誤,認為離題太遠,無望,於是在試卷後面寫了壹首頗有自嘲韻味的詩,說“留點小技巧給朋友們看看”,實際上是在求石“給我留點面子,不要在朋友們面前出醜”。於是,石沒有直接送鴨蛋,而是專門寫了壹首詩,呼應考生。

人們如此珍惜人才是非常罕見的。就連蒲松齡也直言自己“愛才如命”。

當時,石看到蒲松齡犀利麻辣的文筆和奇巧的構思,當即動容,當即命蒲松齡為第壹名。

蒲松齡也很感激老師。他說:

“玉山先生也是我的老師。當妳看到它的時候,妳還是壹個男孩。偷他獎秀才,我怕打拳;有壹點小委屈,都會處理好。我拒絕做學校,我要吹捧我的權力。真正傳聖賢的壹代宗師不止壹個,衡文也沒有壹個。”

他對老師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畢竟千裏馬常見,伯樂不常見。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壹點,那就是在壹定程度上,它也是傷害過蒲松齡的最偉大的伯樂。

馬瑞芳老師曾經說過,蒲松齡考試的時候,石給他的題目是《跳蚤崛起》。

這個題目出自《孟子》中的“齊人有妻有妾”:

"跳蚤開始時,慈善來自好人的地方."

意思是:早上醒來,老婆偷偷跟著老公。

蒲松齡在這個題目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起而蚤也,決之計也。為什麽夫妻在壹起就早了?只因為壹個愛人。品味富貴需要很大的努力,君子驅朝,小人驅野,都是富貴。至於那些不富裕的人,他們渴望侍奉財富之門,怕相見恨晚。善行無所事事者,非高人也,乃閨中女子也。”

指出妻子其實是為了追求財富才跟著丈夫的,他的臉色也很難看。同時囊括了天下追名逐利者的壹切醜惡姿態(君子驅朝,小人驅野,皆富)。幾個穿越,技巧可見壹斑。

石看後非常高興:

“第壹藝術空氣中有壹種奇怪的香味,百年如壹神。在字上面暴露壹會兒富貴的狀態,夠直夠維護風改俗。第二次,讀書如月,提筆如風,有脫臂之喜。”

他說“光著膀子遊行很好玩”,就像甩胳膊壹樣酷。

如果開頭真的很驚艷,那就來看看結尾吧。在結尾,蒲松齡寫道:

“此也,人疑焉,亦未可知。不是比以前早,而是比今天早,是不是讓我發財了?將軍會說:“我死了,但我是誰?“而女人不應該。此也,齊人幸之,則不得而知。如果妳不敢先起來,如果妳不敢起來,妳會尊重我的財富嗎?將軍會說:“我媳婦退休了,不用壹起幹了。而女人不在乎。"

在這裏,我們不太註重風格。看看蒲松齡寫的就知道了。他直接補充了齊人和妻子的對話。這哪裏是八股文?這顯然是壹部迷妳小說。

這樣的文章,遠沒有八股的調性,要用孔孟的口吻說理,但考官石卻拍手叫好,讓蒲松齡誤以為這就是科研文章的水準。

所以,自從蒲松齡19歲入科舉後,他的整個文風實際上就已經走上了歧途,這也為他的屢次落馬埋下了伏筆。

馬瑞芳老師的壹句話:

“蒲松齡的八股文立意偏重才情,偏離跑道,應該是主要原因。”

在某種程度上,他之前三次考試的第壹名可以說是運氣使然,因為如果同壹篇文章落到其他考官手裏,可能就沒有這個成績了。清代考官要求必須是翰林、秀才出身的部院官員。所以,三考下來,遇到那些從小學習八股文,堅定“實幹”主旋律的考官,蒲松齡頻頻落榜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石挽救了蒲松齡的小說創作才華,卻也使他終生未能考取,實在令人遺憾。

總的來說,蒲松齡壹生落榜的原因,其實是他的文風發生了偏差,不符合當時統治階級的要求,所以他跌出孫山40多次。這是蒲松齡的悲劇,卻是我們的幸事。如果他上榜了,我們還有機會看《聊齋誌異》500多部眾所周知的奇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