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京劇是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京劇的內容和形式涉及中國的歷史、哲學、美學、文學、語言、倫理、音樂、舞蹈、繪畫、民俗、雜技、服飾、工藝、臉譜等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各種精美的藝術手段匯集在壹起,包括形象美、人性美、思想美、語言美、音樂美、舞蹈美、服飾美、色彩美,從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兩個方面給人以整體的藝術美;同時,京劇註重弘揚傳統美德,振奮民族精神,在思想道德上激勵和熏陶人。這些都是京劇作為“國粹”的深刻特征。
京劇的壹個顯著特點就是唱、念、做、玩的完美結合,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和結晶。比如“唱”就包括歌詞和唱腔。歌詞是精心提煉的詩詞,講究工整對稱,音韻和諧,文采斐然。唱腔借鑒了很多地方戲曲的優點。融合了徽、漢、昆、秦,既豐富了南方的韻味,又展現了北方的優雅。京劇被譽為“國劇”,名副其實。
京劇的唱腔最能體現京劇的魅力,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首先,在處理調與詞的關系時,壹定要運用以詞定調的原則,即以詞為主幹,以調為枝葉,唱段的節奏、旋律要與詞的讀音、詞義壹起操作,做到詞的讀音、詞的發音要圓,不能因為調而顛倒詞。其次是演唱風格,即演唱者根據個人對樂譜和歌詞的理解運用音色,是展現優美音色、藝術個性、增強演唱魅力的重要手段。第三,歌唱的生命在於表達。比如,高強往往慷慨激昂,鏗鏘有力;低沈的聲音往往纏綿婉轉,能激起觀眾的* * *聲。同時。由於板塊不同,人聲表達的感情也不同;西皮唱法適合表達明朗、歡快、激昂的情緒;黃兒的歌聲適合表達沮喪、悲傷和憤怒的情緒。所以歌唱的抒情原則是以聲傳情,聲與情並重。這些都說明京劇的魅力完全是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支撐的。
京劇的魅力與中國文化的關系,也可以從京劇與繪畫的密切關系來理解。國畫大師劉海粟在談到馬派的韻味時說:“馬靈動、醇厚、書卷氣。如古銅色的絲綢,用墨繪馬,風格很濃。”“瀟灑熟了。“書卷氣”四個字非常準確地概括了馬派唱腔韻味的特點,這自然來源於京劇大師馬深厚的文化修養。“用墨在銅絲上畫駿馬”的形象比喻,恰恰印證了中國美學的壹個重要理念:戲劇與繪畫不僅相通,而且同源。事實上,寫意和虛華戲曲已經從中國寫意中吸取了很多營養,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啟示。比如京劇的服飾、面具、舞臺裝飾,都是優秀的藝術品;京劇的人物造型也借鑒了古典繪畫。人物“出現”在舞臺上,也很有雕塑感;京劇中的“做”和“打”的場面,也是由優美的民族舞蹈組成的生動活潑的畫面。這壹切都證明京劇韻味的文化底蘊特別重。所以,不了解京劇,就很難真正了解中國文化;如果不了解中國文化,就很難真正理解京劇。詳見/% D2 % bb % C2 % D6 % C3 % F7 % D4 % C2A/blog/item/CD 3d 3 a 640 b 9148 fef 63654d 8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