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新年電話是什麽意思?

新年電話是什麽意思?

拜年是中國的傳統民俗,是人們辭舊迎新,互相表達美好祝願的壹種方式。

在古代,“拜年”壹詞的原意是給老人拜年,包括給老人磕頭,祝賀新年快樂,問候老人的生活。如遇同輩親友,也要敬禮祝賀。

新年問候通常從家裏開始。初壹早上,晚輩起床後要先給長輩拜年,祝他們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拜完後,要把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發給晚輩。向家中長輩拜年後,出門見面也要笑臉迎人,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語。鄰居,親戚和朋友也互相拜訪或邀請他們喝酒娛樂。

孟先生在《東京夢中華》卷六中描述北宋汴京之雲:“十月壹日,開封府放三日,士子自早互慶。”明代中葉,陸榮在《園雜記》卷五中說“在京城元旦,從官至庶人,幾日過馬路者,謂之‘拜年’。然而,庶人每個人都崇拜他的親戚和朋友。越是官方接觸,越是泛愛不專……”。顧鐵青,阿清人,在《賈青錄》中描述“男女拜祭父母,主人領其卑幼,拜謁左鄰右舍,或遣子女來賀,謂之‘拜年’。就算是年底不見面的,也會在這個時候互相拜拜……”

在古代,上流社會的文人有用名帖互致問候的習俗。宋代詩人周惠在《清波》雜誌上說:“在宋統治時期,仆人經常被用來以新年的名義刺人。”當時的士大夫朋友圈很廣,要到處拜年,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因此,壹些關系不密切的朋友沒有親自去,而是派仆人拿了壹張用梅花信紙剪成的卡片,兩寸寬,三寸長,上面寫著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祝賀的話。在明朝,人們拜訪而不是拜年。明代傑出的畫家、詩人文徵明在《過年》詩中描述:“不求相見,但求通順,名篇滿蓋;我也跟人扔幾張紙,世界討厭太簡單,也不要太空洞。”這裏所說的“名刺”和“名蔔”就是今天賀年卡的由來。賀年卡是用來聯系感情、互致問候的,方便實用,至今仍流行。

大約從清朝開始,新年祝福中加入了“團拜”的形式。在《邊帽玉檀》中,清主說:“年初京師必作定期團拜,以凝聚新春之誼,以表鄉情”,“每年以書訂客,吃宴,樂日”。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也在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和形式。如今,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禮儀電報和電話拜年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拜年源於妖怪?

拜年源於妖怪?

柴卡爾在《梵天魯聰錄》壹書中說:男女輪流拜長輩,主人帶領幼輩拜親友,或停送子女祝賀,稱為拜年。可見,在我國城鎮漢族同胞中,傳統的拜年習俗傳承已久:大年初壹,人們壹起床洗臉,就先給家中長輩拜年,然後互相祝賀。有的家庭是由同家長輩帶隊,挨家挨戶給晚輩祝賀。發展到現在,已經發展成了幾個人壹起去單位過年,壹些人聚在壹起互相祝賀。總之。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它不僅是人們互相拜訪慶祝春節的壹種形式,也是人們利用節日交流思想、不斷加強團結的壹種手段。同時又蘊含著親朋好友和睦相處的美好祝願。

那麽,拜年的習俗是怎麽來的呢?

相傳古代有壹種怪獸,嘴巴很大,極其兇猛。人們稱之為邪惡。臘月三十晚上,它出來挨家挨戶地吃人。人們不得不把肉放在門外,然後關上大門,躲在家裏。直到第壹天早上,人們開門相見,互相祝賀沒有被邪惡吃掉。於是乎,拜年之風就不斷傳承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