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交朋友的人的心理解釋可能是內向,可能是不想被人註意,可能是覺得朋友圈太吵,可能是懶,可能是忙,可能是不屑於交朋友。
第壹類:只看發型。
看了不發的用戶還在看有幾個原因:
1無聊翻;
2想知道身邊的朋友都發生了什麽,有什麽新鮮事,又怕錯過什麽;
3我特別關註壹些個人。不看就受不了。迫不及待想給大家留言。
4看看朋友發了什麽新聞或大事件,了解壹下;
(5)逛街,真的,尤其是寶媽這個人群;
6看看同事和領導都送了什麽。不要錯過這個。跟工作有關的時候留言喊口號,跟生活有關的時候贊美奉承。
⑦我發了朋友,親戚,同事,沒人贊的消息,我就是看不下去。
第二類:沒有發型。
不看不發的用戶拋棄朋友圈的原因或許有以下幾點:
(1)別人的生活與我無關,我為什麽要讓他們知道我的生活?
2維護朋友不依賴朋友圈。真正的好朋友不在乎誇不誇他。同樣,他們也不需要刷存在感。即使他們很久沒有聯系,壹個電話也會馬上出現。
3不想看別人朋友圈的日常賬號。我喜歡,但我不喜歡。
4各種曬照和心靈雞湯,剛有微信的時候看,現在壹點興趣都沒有;
5微信業務刷屏,有全職朋友可以屏蔽,但也有朋友是兼職的副業。他時不時發,完全屏蔽,不合適;
6.被公司領導?綁架我經常想發和工作公司有關的朋友圈,從心底裏討厭領導這種行為,進而討厭微信。我討厭公司強迫個人改微信名字以公司開頭,我討厭微信圈。我幹脆不看也不發。做好工作就好;
⑦出於個人隱私的保護,我不喜歡閱讀和發帖。
整天發朋友圈是不是不成熟?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朋友圈裏互動,比如:旅行、旅遊、吃飯、聚會、歌廳、孩子、促銷品、煩惱等等。
現在,人們沒有多少閑暇時間。偶爾會拿手機查消息,發圖片,分享。在朋友圈互動也很正常,但是要註意數量。太多會導致別人封賬號甚至黑賬號,得不償失。
發布生活
每天公布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生活的重心還是更關註別人關註自己的生活動態;可以適當發布分享自己的生活,但不要建議太多,會產生壹種炫富或者叫窮的效果。
發布工作
壹般只有不努力的人或者太認真的商務人士才會為了工作發布工作信息,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如果作品好,天天發就是炫耀的表現;如果工作很差,會讓人覺得沒有動力。
發布產品
對於這壹塊,無論是同學,朋友,親人等。,這是最令人頭痛的;被別人屏蔽和拉黑就晚了。
再好的賬號,也不建議天天發布產品信息。如果要送,就送壹些有意義的產品。不要刻意推廣,不要刻意篩選,不要群發。這不是成熟的標誌,而是對外界的滋擾,是個人信息泄露給自己的標誌。
朋友圈看不見的有情緒的故事01
曾經有壹段時間,我喜歡處於壹種毛的狀態。那時候沒有朋友圈,大家都在QQ空間互相查看對方的動態。
我發的很頻繁。壹天能發四五篇,幾個小時壹篇。內容很瑣碎,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或者小情緒。
當我早上起床的時候,天很模糊。要不要發壹個?這麽大的霧出去還能活著回來嗎?。
中午吃飯,吃蟲子,送壹個?為了給我這個窮學生補充點蛋白質,食堂已經瘋狂到在菜裏放蟲子了!?
晚上有個約會,看了部電影。要不要發壹個?現在的言情電影越來越走心了。把我的票還給我!?
還沒完呢。我每隔壹段時間就會拿出手機戳到空間裏,看看有誰評論過我,有哪些好朋友沒贊過我,評論壹個又壹個回復。遇到能聊的朋友,我會在狀態下面的評論裏聊。
那時候我在上大學,高中同學分散在全國各地。三年的同學,有壹次分開了,想知道他們的近況,但是不太好打電話或者發短信。最好的方法是瀏覽他們的空間,看看他們都發了什麽。我壹個人在遠方上大學,身邊還沒有熟悉的朋友。也希望通過我的頭發狀態讓老朋友知道我的喜怒哀樂。
壹開始,我想通過發狀態來釋放自己的孤獨。通過在互聯網上與我的朋友頻繁互動,我可以找回壹些聯系感,仿佛我的朋友還在那裏,從未遠離。
後來融入大學環境,有了新的朋友圈,還是感覺狀態很多。我想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存在感,讓和我有關聯的人註意到我,希望我的生活不孤獨,不被註視,不被關心。
那時候喜歡發空間狀態和微信朋友圈。現在回想起來,我貼了什麽?有的沒有,而且小肚雞腸,多愁善感,都為自己臉紅。然而,那就是曾經的我。在空間和朋友圈的展示和互動,真的幫我度過了很多孤獨的時光。
那些孤獨的時刻,就像壹條又壹條漆黑的夜路,在我壹個人走的時候,必然是咚咚咚,忐忑不安。那些贊美的評論就像壹束束火把,多多少少給了我壹點溫暖,更重要的是照亮了前方的壹條短路,讓我有勇氣獨自走過漫漫長夜和無人的街道。
02
妳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不喜歡發狀態和朋友圈的?
似乎沒有明確的時間節點,只是在網上發泄自己瑣碎的生活和情感碎片,等待朋友來挑選的興趣慢慢淡了。
不再逛空間動態,也很少刷朋友圈。我自己很少發,別人發的我也很少看。如果妳想念壹個人,妳可以從通訊錄裏找到她,點開她的頭像,壹條壹條的看她最近的朋友圈,但是妳不評論,不喜歡。妳不想讓她知道我來過,她也沒必要知道。
也許真的過了那個階段了。人不老不累,不再有那麽強烈的好奇心和為他人探索世界的欲望。就算有個星球在我隔壁爆炸,只要不砸到我,那跟我有什麽關系?
說起來,人的內心真的很奇妙:當他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心裏只有他們自己。他們餓了就哭,不舒服就鬧。慢慢的,他們變得懂事了。父母,親人,同學,朋友走進他們的心裏,越來越多的人關心他們。這個階段,心裏的人和事向外擴展,做加法。後來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人,經歷過很多事,所以內心已經沒有了擴張的野心和動力。只想保住自己在乎的壹畝三分地,不斷淘汰那些不重要的,開始做減法。
尤其是近壹兩年,微信的版圖迅速擴張,幾乎成了全民APP。無論同事,客戶,剛認識的朋友,甚至經常去吃飯的小吃店老板,都會拿出手機掃壹掃,加壹個微信。微信上的人越來越多,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都擠了進來,朋友圈也是層出不窮。很多刷屏的人還是做微信生意或者不在乎的人,所以再也不會從頭到尾翻朋友圈了。
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我想別人對我也是這樣的感覺。微信QQ上太多所謂的聯系都只是淺層次的鏈接,彼此之間並沒有深厚的友誼。妳就不要深談了,更何況沒有多少人真正關心妳的近況。
既然大部分人都不關心妳怎麽樣,為什麽還要說那些雞毛蒜皮,無關緊要的話呢?
真正重要的,不管是大喜大悲,都不適合人們在公共場合觀看。妳怎麽能這麽說?
03
我曾經想用朋友的互動來趕走孤獨,可是後來,在壹個又壹個不眠之夜之後,我拿著手機翻著通訊錄,卻不知道該給誰打電話,該給誰打電話。妳只是發現,有些路,妳要壹個人走,人總是要在孤獨中學會成熟和隱忍,慢慢成長。
願意半夜壹兩點接妳電話聽妳傾訴的人從來都不會太多。能讓妳傾訴煩惱、委屈、擔憂的人,已經很少了。彼此坦誠相待的密友,打個響指就能數出來。
這些真正能安慰和治愈妳的好朋友,壹直和妳保持著聯系。他們不需要和朋友聊天就能知道妳最近發生了什麽,妳過得怎麽樣。
關心妳的人不依靠妳的朋友圈獲取妳的消息,不關心妳的人和妳不關心的人,妳也不需要給他們看妳的生活。長此以往,妳的朋友圈會越來越少。
進入社會後,妳要工作賺錢,買房買車,談戀愛結婚,去找養父母養孩子。無止境的瑣事如波浪,妳在人生的潮頭。妳很累了。哪來的精力和時間在網上說些雞毛蒜皮的閑話?
以前妳的心是向外的,妳要要求別人才能獲得存在感。逐漸成熟後,妳的內心開始向內尋求能量和支持。妳是自己的王,自給自足,獨立於別人的肯定和淺薄的關註,突然覺得沒話說了。說什麽都沒用,說什麽都鄙視。
成熟也許是壹件好事,但真的不是壹件幸福的事。妳不再有噴薄而出的欲望,妳不再渴望與他人建立聯系,就像風停了,就像土石堆成山,就像溪水匯聚成海,妳變得強大,妳就失去了很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