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學前教育中的誤區與對策

學前教育中的誤區與對策

導語:研究表明,兒童正處於人格和素質發展的敏感期,也是塑造期。因此,幼兒教育時期是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階段。再進壹步,幼兒教育也是培養人才的關鍵環節,必須進壹步重視幼兒教育。

第壹,幼兒教育存在誤區

1,忽視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把大人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壹些幼兒教育機構過於註重學業和各種特長的培養,過早地片面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

2.只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忽視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缺乏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培養孩子堅強、自信、不怕困難的良好品質,以及較強的獨立生存能力。

3.智力發展存在壹些誤區。很多人認為開發智力就是讓孩子掌握壹兩種樂器,加減乘除,朗誦背誦幾首古詩。其實真正的智力開發是讓孩子多參加活動,多接觸大自然,開闊視野,發揮想象力,啟發獨立思考。

二、幼兒教育中的“機構教育”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頒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總則:“幼兒園教育應當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教育並重,關註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個性發展。”可見,把遊戲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形式,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能,開發孩子的智力,是幼兒教育的關鍵。

遊戲對兒童社會意識、情感和身體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它不僅能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還涉及到與同伴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因為遊戲取代了學習抽象技能的環境,更容易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成人的社會活動、社會生活和道德觀,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自我形象的建立。

所謂自然教育,就是以兒童“內在自然”或“天性”的發展為基礎,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實施教育。對於幼兒來說,首先是要讓教育適合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

孩子的思維形式是以形象思維為基礎的,好動、好奇、模仿是他們的天性。針對兒童的這些特點,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加重視周圍環境的影響,為兒童營造積極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創造條件讓兒童更多地接觸各種生活。

此外,幼兒園教師要“從知識的人文主義和學習的人文主義出發,引導每壹個孩子發展個性,舒展自我,實現人的自我實現”。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活動是壹個統壹的整體,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甚至後者更重要。就壹般人而言,智力差異並不明顯。人與人之間成績的差異主要取決於幼兒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也就是說,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壹個人壹生中重要的教育內容,樂觀的態度、穩定的情緒和堅強的意誌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人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未來有所成就。

三、幼兒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1,改變教育觀念,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家長有責任讓孩子知道和學習智育以外的東西,讓孩子全面均衡發展。同時,要適度關心孩子但不要溺愛,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父母應該盡力增強孩子的責任感,這不僅包括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也包括對社會和他人負責。只有承擔壹定的社會責任,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家長也要註意增強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讓孩子從小體驗生活的艱辛,讓孩子適當經受壹些磨煉,以適應現代社會日益激烈的競爭。

2.營造和諧氛圍,統壹教育理念。

孩子生活在壹個和諧的家庭裏,看到的是父母或家人之間的相互關愛,感受到的是溫暖和理解,這樣孩子就會學會關心、理解、尊重和欣賞他人,而不是自私、刁蠻、忘恩負義。在教育觀念上,要保持父母和爺爺奶奶在教育方式上的壹致性,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長輩之間的意見不合而迷茫和無所適從。

3.強化良好行為

當人受到外界的表揚或獎勵時,會逐漸發展出相應的內在自我獎勵傾向,表現為內在的自我滿足。如果能從外部強化過渡到內部強化,良好的行為會得到更有效的鞏固。

第四,開發幼兒教育的內容

幼兒教育的目標決定了幼兒教育內容的性質和構成——從性質上看,強調幼兒的全面發展,註重使幼兒成為完整的人和有尊嚴、有價值的個體,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從構成來看,幼兒教育應包括身體、知識、技能、品德、智力、精神、靈魂、創造力等方面,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並應註意幼兒教育各領域的相互滲透和全面發展。

《日本幼兒教育精要》(1998)將幼兒教育的內容分為健康、人際關系、環境、語言、表達五個領域,並強調這些領域的融合與滲透。我國2001頒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教育內容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明確指出“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和技能的發展”;各個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註重綜合性、趣味性和活動性。

雖然各國的教育內容存在差異,但幼兒教育的內容基本體現了幼兒教育發展目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進而體現了發展教育目標的價值觀和教育目標。

發展學前教育要處理好教師與班集體的關系。美國心理學家斯莫克提出,

首先,利用教師對班級的期望,讓學生加強對自己和班級的期望。

第二,利用教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第三,利用老師對學生的接納和熱愛,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和團結。

第四,利用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效應,以發展和修正學生的同伴為標準。

第五,利用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第六,利用師生和班級的共同目標,加強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和團結的精神。努力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

重視整改

結合幼兒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在現代,全人教育提倡整合各種教育方法和途徑。首先,全人教育的哲學基礎中的“聯系”和“整體性”強調的是壹體化。學會“連接”幼兒教育人工系統的各個部分,這些部分相互依存,相互聯系;整體意味著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

在現實生活中,教育強調“融合教育”,即主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每壹種方法都有獨特的價值,每壹種方法都有獨特的作用,都是整體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因此,幼兒教育應該整合各種方法和途徑,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擴展內容

學前教育知識

如何培養孩子,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成了每個家長迫切關心的問題。但是,大多數家長往往缺乏科學的幼兒教育知識,僅僅依靠個人直覺和壹些傳統經驗進行教導,使得家庭教育出現了很多問題和誤區。家長在教育上應該具備哪些學前教育知識?

首先,我們應該重視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雖然代代有難,但現代父母的角色絕不比上壹代輕松。小家庭主導的家庭形式和職業女性的增多,使得現代家庭非常容易陷入被拋在後面,無法從容養育孩子的境地。對於主要照顧孩子的女性來說,雖然在生活和經濟上比上壹代有了更多的主導權和選擇權,但肩上的責任和壓力也相對增加。所以,不管妳有多忙,都不要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放松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重視“父母參與”的重要性,完成父母除了養育孩子之外的教育功能。

第二,家庭和睦,互敬互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所謂“近墨者黑”,就是說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的確,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成長過程,會造就不同的性格。我記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有些家長因為年輕氣盛,總是為壹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休。經過多次觀察,父母吵架時,孩子要麽恐懼地眨眼東張西望,要麽恐懼地哭泣,活潑開朗的性格逐漸變得沈默憂郁。

除了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和學習氛圍,還要積極和孩子交朋友,努力彌合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代溝,給她話語權,讓她覺得自己是家庭中重要的壹員。這樣既及時掌握了孩子的思想動態,又培養了他樂觀自信的良好性格,為他以後的成長和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心理基礎。

第三,註意形象,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壹個生動的榜樣。

聖紫晶有句諺語:養而不教是父親的錯。什麽是老師?壹個嚴格的傳教士。而我們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我以前有個學生家長,都是所謂的粗人。他們不僅沒有接觸過書籍,還天天出口臟話。結果他們的女兒不知不覺染上了很多壞習慣。她不僅不愛學習,還經常出言不遜,成了壹個令人惡心的壞孩子。這說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所以平時壹定要註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壹個生動的榜樣,讓父母的優點在孩子身上得到體現和發揚。

第四,跟風,因勢利導,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教育專家指出,興趣是成功的第壹動力。把這個觀點運用到學習中,也就是說,只有當妳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妳才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幼兒教育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每個孩子都是充滿希望的朝陽,每個孩子都是未來社會的棟梁。我相信,只要家長有足夠的幼兒教育知識,因材施教,孩子壹定會成功,壹定會輝煌。

最後,讓我們壹起托起明天的太陽。

如何改善親子關系

孩子小的時候,不會讀書,不懂道理。是他們愛玩的時候,玩遊戲是他們最大的快樂。如果想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壹起玩遊戲是不錯的選擇,親子遊戲應運而生。親子遊戲不僅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情況,還可以促進和諧的家庭氛圍。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幾款親子遊戲!

1,雙手(或物體)接球

家長可以和寶寶壹起玩壹些球,買壹些輕的球和寶寶壹起玩接球遊戲,練習雙手接球可以鍛煉寶寶排除雜念,比如憤怒、焦慮、抑郁,因為這樣會讓寶寶逐漸喜歡上運動。也可以拿起輕軟的東西。像個小枕頭。

2.釣魚;捕魚

釣魚是鍛煉人的耐心的壹種非常好的方式。家長可以帶孩子壹起去釣魚。氣氛雖然安靜,但溫馨和諧,能讓孩子收獲更多。

3.放風箏

放風箏是許多孩子的最愛。相信很多人都有童年放風箏的美好回憶。父母可以在周末或節假日帶著寶寶壹起去郊外放風箏,既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又可以鍛煉臂力和視力,讓孩子心胸開闊,增進親子間的溝通和交流。

4.搖擺

蕩秋千真的很有趣。家長可以充當助推器,監督孩子,可以輕輕為寶寶推秋千。妳會聽到寶寶很歡快的笑聲,心裏很開心,會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據說每天蕩20分鐘,大腦分泌的“快樂因子”會增加80%。

看了以上,相信大家對親子遊戲有了更多的了解。親子遊戲的出現,不僅解決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問題,也幫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親近孩子,讓很多為親子關系頭疼的父母找到了很好的解決方法。但我還是要提醒家長們,在親子遊戲的過程中,要多註意孩子的安全。希望能幫到大家。

如何批評寶寶

等寶寶會走會跑了,會讓媽媽們頭疼。壹天被媽媽批評三五次是常事。只要媽媽壹分鐘沒有察覺,寶寶就壹定會犯錯。但心理學家建議,不管寶寶犯了多少錯誤,每天批評他的次數最好不要超過兩次。

每天最多批評孩子兩次學習。

在育兒方面,父母的態度壹般分為兩種。壹個是比較開放的。比如美國等國家,對孩子都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這有其好的壹面,即有利於孩子養成天真率真的性格,但不容易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在中國,父母大多是另壹種,就是對孩子的嚴格管理。它好的壹面是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負面作用是過多的批評和訓斥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們變得膽小。

孩子的錯誤其實是很好的教育機會。

其實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可以積累經驗教訓。很多家長總是在寶寶犯錯的時候譴責、恐嚇,卻忘了犯錯是壹個很好的學習機會。父母的批評是為了防止寶寶再犯同樣的錯誤,但往往適得其反。孩子可能因為害怕被指責而不敢冒險,失去學習新技能的熱情和勇氣;或者有逆反心理。

而且過於頻繁的責備,不僅讓孩子“蒙皮”,而且對批評充耳不聞;在成長的歲月裏,他會在心裏留下陰影,認為自己什麽都不會。

批評中的註意事項

專家建議,家長每天只批評孩子壹兩次,不要什麽都批評,因為有些錯誤可能自己的孩子馬上就明白了,所以不要說出來。對於重大錯誤,批評時也要註意兩點。

首先是冷處理。也就是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不妨放低聲音或者采取沈默,比大聲喊叫更有效。相反,孩子會更加緊張,感到“不舒服”,進而反思自己的錯誤。

二是趁熱打鐵。因為孩子時間觀念差,昨天發生的事情好像已經過去很多天了,孩子天性貪玩,剛犯的錯誤很快就忘記了。如果妳覺得孩子做錯了壹定要批評,那就不要拖拖拉拉,馬上說出來,否則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批評寶寶要講究技巧,這樣寶寶才能樂於接受,健康成長。

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三歲的寶寶是身體和心理快速發育的時期。如何教育三歲的寶寶,是家長必須重視的問題。下面就從智商和情商兩個方面來告訴家長如何教育三歲的寶寶。

智商方面:

1,早期閱讀:每天陪他讀壹個故事,用家裏的大狗來測試,或者買壹些繪本故事書。這個故事應該短小精悍。講故事的時候,註意加入壹些形容詞或者成語,豐富他的語言能力。給他講個故事讓他復述,或者讓他看圖自己編故事。不管他編什麽,鼓勵他走下去,壹開始就幫他編。

2、角色扮演遊戲:和他壹起玩看病、來客人、去家樂福購物、警察叔叔抓壞人等遊戲,自己編遊戲內容,稍微豐富壹點。妳和寶寶扮演壹個角色,比如看醫生的遊戲,壹個扮演醫生,壹個扮演病人。教他平時觀察這些角色。

3.增長他的見識:妳可以通過路上看到的任何東西來增長他的見識,比如各種動物、植物、建築物的名稱,各種店鋪的用途,還可以通過看天給他講壹些天文知識。

4.配合幼兒園課程復習學過的兒歌、唐詩、英語單詞。

情商:

5.品質的培養:每天抽點時間和他聊天,讓他說說幼兒園的生活,然後灌輸壹些好的性格。也可以通過讀故事來灌輸,在壹個故事講完後,用簡單的文字總結故事中體現的好的品質。不斷重復,強化印象。

6.愛心和同情心的培養:利用壹切機會向他灌輸壹定要有愛心,懂得關心他人,同情弱者。如何教育三歲的寶寶?可以在寶寶主頁上看壹本成長日記《愛的培養》。比如郭找我要衣服的時候,就講了孩子的故事。他才壹歲,他媽媽離開了他,我就給他講了孩子的故事,讓他自己把那包衣服交給郭。平時在路上看到乞丐,可以跟他們說,他們很可憐。妳也可以要求他熱愛動物和植物。

7.獨立能力的培養:讓他做自己的事,給他提供決定壹些事情的機會,比如穿衣服,給他兩件衣服,讓他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出去玩可以讓他選擇玩的地方。平時他要自己做事情,盡量不拒絕。如果他想拒絕,需要告訴他理由,肯定他的熱情。

8.以賞識教育為主,多表揚多鼓勵。不要打孩子,這樣最傷害孩子的心靈。不罵人,但要以身作則。

需要註意的是,在孩子3歲之前,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父親對孩子“愛”的價值觀的肯定,人格的均衡發展,身份的確認,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教育三歲的寶寶,不僅是媽媽們需要關註的問題,也是爸爸們需要參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