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項社會研究表明,在超市購物可以教會孩子九門課程:統計、交通安全意識、語文、數學、勞動、繪畫、課外閱讀、社會研究和體育課。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01
—
崛起的超市“教育學”
美國高中生布裏坦·尼森(Brittan Nissen)憑借壹篇文章《神語》,同時被6所頂尖大學錄取。在她的《沈文》中,她寫了自己從小到大的超市購物經歷。
布裏坦·尼森的父母給了她充分的自由去探索。她開始觀察周圍顧客和他們購物車的習慣性動作;她看著超市裏的熱狗和酸奶油,想知道它們是否有其他創新用途。她看著商品從貨架上掉下來,想著它在做什麽樣的拋物線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
愛因斯坦說:“沒有特別的天才,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好奇的人,永遠進步。”孩子學會了探索超市,就學會了探索生活,就有了好奇心和思考力。
02
—
超市就是社會,社會就是學校。
天氣熱的時候,我總能看到恒帶著她的小孫子在超市裏呆上幾個小時。下班後,包爸爸和馬寶也帶著孩子去超市采購材料。經過了解,帶孩子去超市的想法不僅僅是蹭空調。我們隨機采訪了成都市禦龍花園社區8歲的孩子張女士:“這學期期末考試,她在班級考試中表現不錯。她答應獎勵她在超市免費購物1分鐘,所以今天也是我們作為父母兌現承諾的時候了。”
在超市購物也是與孩子交流和獎勵學習的壹種方式。現在很多年輕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玩出了新花樣”。
據壹位在成都某實驗外國語學校任教的老師說,我平時喜歡帶孩子去超市。壹是可以帶孩子出去活動,不要在家玩手機和遊戲;另外,我也想利用外部環境多和孩子互動,培養孩子熱愛生活的習慣。“周末想多陪陪孩子,又不想在家看他打遊戲看電視,就開車去成都的壹些超市,多給孩子看看,既能引起孩子玩的興趣,又能增加壹些生活知識。”
03
—
教育是精致的,生活是品質的。
生活是教育,社會是學校。妳會發現,在超市裏帶寶寶散步,只要做得好,就能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形成對世界的基本認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正如很多社區居民反饋的,目前除了市中心的幾個大商場超市,價格還是比網上貴。逛完超市,發現沒存多少錢,反而超支了,買了很多不在計劃內的物品。
年輕父母表示,如果要去更大的超市,會選擇開車2小時到成都,很不方便。
對於最近的超市來說,根本沒有逛街的欲望。壹般都是買自己需要的,還要仔細查看是不是雜牌。很多時候家裏老人會買假牛奶,假洗衣粉,比大超市還貴。
誠然,相比超市的規模、環境、商品種類、價格,社區超市的缺點並不占優勢,反而暴露出更多的痛點~
社區超市的痛點
1,季節性商品不突出,裝載量小;
2.DM貨沒有價格優勢;
3.環境不好,服務不熱情,購物體驗差;
4.商品品牌沒有保障,不知名品牌不放心,買不到優質商品;
5.沒有早晚市場,也沒有天天特價吸引顧客。
6,價格不透明,不統壹,沒有大賣場便宜。
本期話題:關於社區超市妳有什麽~歡迎在留言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