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不管是反應過度還是故意避而不言,都不是壹個好的選擇。能控制自己的沖動和情緒,靜下心來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人。
《真正強大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壹書的作者是美國心理學家卡倫·霍爾博士。他是美國休斯頓辯證行為治療中心的負責人,也是美國著名的辯證行為治療(DBT)治療師。他獨創的情緒管理方法已經在歐美普及。
霍爾通過大量的訪談、調查和門診經驗發現,大多數情緒高度敏感的人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都有壹些相似的性格特征,盡管他們的情緒會不斷發生變化。在書中,霍爾首先通過梳理高敏感情緒人群的人格特征,介紹了高敏感情緒的特征和根源,並引入了“用正念控制情緒”的概念,然後詳細闡述了識別情緒、放下判斷、自我認同、克服孤獨等控制情緒的具體方法。
這套行之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和具體的實用策略,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件時,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和積極的應對。
不能簡單的說情緒是好是壞,要通過不同情緒表達的特點找到控制情緒的技巧。
01
情感敏感是壹種天賦,也是壹種負擔。
敏感的人對自然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理解力。那些千古聞名的大作家,無論是聞花香,聽松濤激越,看碩果累累,欣賞雪花潔白,寫出“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等感人篇章,都能感受到什麽。
高敏感度也是創造力的源泉。比如,優秀的產品經理需要對自己設計的產品有深刻的微觀感:壹個按鈕位置偏差幾毫米也會影響用戶的點擊,不同頁面的布局也會影響用戶的註意力。只有這樣,才能把分散的東西用不尋常的方式重新組合起來,做出改變世界的產品。
然而,敏感的人有自己的痛苦。他們很容易感受到周圍環境的變化,無論是傷春悲秋的情緒,還是與朋友的離別,甚至是看夕陽,都能引發他們悲傷的情緒。他們很善於捕捉別人的情緒,也很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影響。他們會因別人的快樂而快樂,因別人的憂郁而憂郁。
高度敏感的人會活得很累。他們通常對拒絕非常敏感,在應該拒絕別人的時候,害怕影響兩個人的關系,所以不敢說不;當別人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沒有那麽重要,甚至覺得兩個人已經不適合交往了。在這個反復的過程中,不僅妳會覺得很累,和他們交往的人也會覺得很累。
敏感的人經常會改變身份。強烈的情緒會幹擾他們的好惡和價值觀。比如在壹個情境中,他們會產生同情心,看到小動物受到傷害會感到難受,看到別人生活艱難會感到難過,看到社會上壹些醜惡現象會感到憤怒。但他們往往會對與這些現象對立的人很殘忍,恨不得壹下子全部消滅,從而走向另壹個極端。
高情緒敏感者通常有兩種表現方式:情緒反應和情緒回避,大多數人的表現介於兩者之間。
情緒化反應的人,不滿意就會對別人發脾氣,壹點小摩擦就會和對方大吵壹架。他們會不聽別人的解釋就馬上下結論,有時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情緒逃避的人總是不願意面對讓他們不舒服的感覺和情況。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不去想辦法解決,而是想通過暴飲暴食,瘋狂購物旅遊,或者喝醉來轉移註意力。
敏感的情緒既是上天的恩賜,也是巨大的挑戰。不能只從壹個角度說好不好,要掌握不同情況下管理情緒的技巧。但是,要想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首先要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找到情緒的根源。
02
正確識別自己的情緒,找到情緒的根源。
孩子哭的時候,媽媽會想很多辦法讓孩子開心,先看看他是不是尿褲子不舒服,再判斷他是不是餓了...當所有的努力都沒有效果的時候,他不小心碰到了壹個玩具,發出了聲音,孩子終於咯咯地笑了起來。
做過父母的人可能會有類似的經歷。只有找到孩子發脾氣的情感根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能我們會覺得成年人很容易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因為什麽有情緒,什麽樣的情緒。然而,事實上並不壹定如此。我們不僅經常混淆不同的情緒,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會有情緒。
興奮和激動經常與幸福和快樂的情緒混淆。很多慶祝活動會讓我們感到興奮,但如果準備工作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後我們筋疲力盡,我們可能會感到不快樂。就像某些地方的婚禮習俗,巨大的排場,復雜的儀式,更別說浪費人和錢,還要折騰新郎新娘。每個人都為此感到非常興奮和激動。沒有錯,但是新人真的幸福快樂嗎?其實不壹定。也許壹次簡單輕松的旅行會讓這對夫婦更幸福。
情緒之所以難以識別和找到根源,是因為當情緒和自己的想法結合在壹起時,就會產生其他的情緒。比如孩子成績不好,有些人會感到難過,因為這離他希望孩子成功的想法越來越遠,然後他可能會用憤怒來表達這種難過,給孩子幾句訓話。如果孩子頂嘴,甚至和他吵架,整個家庭都會籠罩在壓抑的氛圍中,他可能會覺得這種氛圍讓他很痛苦。
從悲傷到憤怒再到痛苦,我們往往會讓最初的小情緒在壹系列的想法和行動之後演變,最後發展成其他更大的情緒。當我們回頭想想發生了什麽,我們早已忘記了它是如何開始的。
如果不知道情緒的來源,就會妄下結論。比如,妳在和朋友說話的時候,他突然皺起了眉頭。妳怎麽想呢?普通人可能覺得沒什麽,但是敏感的人,情緒高漲的人,可能會認為他的朋友是因為不滿意他說的話而皺眉,甚至根本不想聽他在這裏喋喋不休,進而進壹步猜測他朋友的反應是什麽原因。其實朋友皺眉的時候,可能是在想他們說的話,也可能是感受到了事情的難處,甚至是窗戶折射出來的光正好照在臉上。
認清自己的情緒,找到情緒的根源後,我們需要把註意力放在當前的情況上,放下批判性的思維,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03
放下批判性思維,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果妳想表達妳更喜歡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中的壹個,妳可以說兩件事:“百事可樂比可口可樂好喝”或者“比起可口可樂,我更喜歡百事可樂。”
其實這兩句話對妳來說是壹個意思。但是對於聽者來說,可能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效果。因為第壹句話很關鍵,是在表達壹種觀點。如果聽者同意妳的觀點,他可能會點頭表示同意。如果聽眾喜歡可口可樂,他可能會反對。第二種表達方式,不管妳的受眾喜歡百事可樂還是可口可樂,對妳的話都會無可辯駁,因為妳只是在表達妳個人的喜好,與別人的想法無關。
我們可能不會為什麽飲料更好這樣的雞毛蒜皮的小事爭論不休,但在現實生活中,像哪個團隊更值得喜歡,中醫和西醫哪個更有效這樣的問題,卻能讓朋友們爭吵不休,甚至嚴重到分道揚鑣。
減少批判性語句的使用,可以減少爭執,因為很多情緒都來自於這些批判性的思維或語言。每個人從出生開始都會或多或少的被外界評判,比如這個孩子聰明,那個人老實,這個家夥手腳不幹凈。我們也會評判自己,比如我不擅長這個領域,我不會在公共場合說話,我不太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等等。
不要以為這種批判性的語言只是說說而已,很多時候它甚至會伴隨我們壹生,讓我們朝著被批判的方向發展。
在壹個著名的實驗中,壹位心理學家對壹所小學的幾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智力測試,並形成了智力測試報告。他給老師們壹份學生名單,然後告訴老師們名單上的學生智力出眾,將來會有更大的發展。不過,既然實驗還沒結束,請保密,不要特別照顧學生。
其實這份名單中的學生都是隨機抽取的,但是幾個月後奇跡發生了,這份名單中的學生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顯然,這份名單影響了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潛移默化地把感受和言行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更加自信。
既然評價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和發展,那麽我們是否可以倡導大家都做出積極的評價呢?這種方法也不可取,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既然有好的,就會有不好的,就像妳今天評價白的最好,明天遇到黑的就覺得沒那麽好了。
別人對我們評頭論足,我們該怎麽辦?最好的辦法就是假設別人對妳好。比如妳的朋友公開指出妳的缺點,讓妳覺得尷尬。當然,妳可以認為他只是想讓妳出醜,但妳也可以認為他是在用這種方法讓妳盡快改掉缺點。這樣,妳就不必為此而感恩,至少不會感到沮喪。
放下批判性思維,客觀看待眼前的事物,不是讓妳盲目樂觀,而是讓妳擺脫非好即壞的二元思維,讓視野走得更遠。
每個人都有自己感知世界的方式和視角,都有自己開心和不開心的理由。外部環境多變。如果我們的情緒過於敏感,我們會厭倦於圍繞著世界的變化而波動,這不僅會讓我們痛苦,也會讓周圍的人痛苦。
但是,社會人,既然不能完全消除情緒,就要思考如何控制情緒。在《真正強大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中,霍爾還講述了其他控制情緒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有效的選擇,重建和諧的人際關系,享受情緒帶來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