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文本,理解宇航員遠征的深刻意義。
2.體驗和學習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的場景描寫方法。
3.識別並體驗文本中適當的評論和抒情。
4.帶著感情讀課文。
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
1.了解楊利偉作為壹名航天員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
2、場景描寫和寫作的作用。
3.民族自豪感內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教學方法
以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學習為主。
課前準備
掃清寫作障礙,把課文讀好。
上課安排:壹節課。
教學過程
先介紹壹個新課:“走出去”是什麽意思?什麽樣的遠征才能稱得上偉大的遠征?
1.展示楊利偉和“神舟五號”的圖片。妳記得他是誰嗎?
2.展示世界空間的主要事件。妳從這些事件中發現了什麽?
3.展示中國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妳從這些事件中感受到了什麽?
4.老師的說法:
65438年6月+10月65438+2003年5月上午9點,中國第壹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正式加入航天強國行列。作為第壹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38歲的楊利偉成為第431個進入太空的地球人。這壹天,多少中國人都在期待著!今天就讓我們壹起重溫這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吧!
5.學生第壹次帶著興奮的心情讀課文,理解激動人心的時刻。
6.讓學生用壹句話概括這則新聞的主要內容,並談談自己聽完這則新聞後的感受。
(溝通清楚:內容——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楊利偉的場景。感受——重在喚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接近人物
楊利偉,這個英雄,承載著中華民族飛翔的夢想,他象征著中國進入太空的成功。讓我們壹起走近楊利偉這個人物,感受他的風采。文章中是如何描述的?妳能理解這篇文章的言外之意嗎?他身上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征?請畫出來。
1,學生快速閱讀文章,從文章中找出相關句子並分析,畫圈,準備交流。
2、同桌交流討論,老師巡視,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避免架空分析句子,每個結論都要建立在自己分析的基礎上。(重點介紹“受命”和“踏上征途”兩個場景)
3.引導學生深刻體會楊利偉作為中國航天第壹人的風采。
(1),本文只寫了楊利偉出征前半小時發生的事情。仔細閱讀課文並思考。文章寫了幾個場景?妳能用簡單的語言總結壹下嗎?
(2)文中哪些陳述表明楊利偉是壹名綜合素質優秀的航天員?閱讀體驗
(步伐從容穩健;表情是微笑和深情;敬禮的標準;心情的激動和插值中的壹般介紹。)
老師:其實這些品質是每個成功人士都應該具備的,都是我們需要的。
(3)老師: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已被載入史冊,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壹偉大英雄創造的偉大時刻。請看2003年“感動中國”組委會頒發給獲獎者楊利偉的獲獎感言:
那壹刻,當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到他的眼睛在凝視著地球。它承載著中華民族飛翔的夢想,它象征著中國進入太空的成功。作為中國第壹人,中國航天人的傑出代表,他的名字註定會被歷史銘記。成就這輝煌人生的,是他訓練時的執著,是他飛行時的從容,是他成功後的理智與平和。這也是幾代中國航天人的精神,開啟了中國人的航天時代,並將實現我們民族更多更好的夢想。
(4)老師充滿激情的介紹:
楊利偉從1996參加航天員選拔,從1998到65438+10月正式成為中國首位航天員。經過5年多的訓練,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等8大類、數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最終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
面對振動、撞擊、噪聲、失重、超重、宇宙輻射、高真空、晝夜節律變化、氣溫劇變等惡劣的太空環境,楊利偉不得不承受超負荷的心理和工作壓力。這些環境因素會導致心血管系統功能障礙、骨骼和肌肉結構和功能改變、睡眠周期紊亂、空間運動病、情緒抑郁等壹系列生物醫學和心理學問題。
此外,壹旦發射失敗,楊利偉需要面對失去生命的危險。然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中國第壹位“太空使者”最終以超人的品質和勇氣完成了自己的神聖使命。
(5)找出文中的議論文句子,談談它們的作用。(這是壹個時代...)學生根據思考題閱讀課文,理解其含義。
4、教師總結:
雖然文中直接稱贊楊利偉的文字不多,但從細微處看,他沈穩穩健的步伐,微笑的表情,深情的註視國旗,都顯示出他的精神氣質。這種從細微處寫人物的方法值得借鑒。
第三,送英雄上戰場
作為舉世矚目的英雄事跡,全世界不同膚色、種族、民族、語言的人都在關註,更不用說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了。讓我們關註壹下為我送行的人!
1,學生想:誰來給楊利偉送行?他們各自的態度是什麽?這麽多人來送我意味著什麽?
討論是明確的:
有教練,有專家,有少先隊員,有軍樂手,有少數民族姑娘,有不成功的戰友等。他們都非常激動,都有著同樣的期待——為英雄送行。送行的人很多,說明了人物對英雄遠征的重視,說明了人們因為中國人的飛天夢即將實現而激動和高興,說明了人們對英雄遠征和中國首次載人航天的美好祝願。
2.如果妳是為妳送行的人之壹,妳最想對楊利偉說什麽?請用最簡短最感性的語言來表達!(先認清自己,再設身處地)
基本要求是:(1)內容要適合特定場合;
(2)措辭要適合自己的身份;
(3)語言要生動、形象、精彩,令人印象深刻;
(4)長度要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他人的閃光點,以鼓勵性評價為主)
第四,探索與質疑
訓練中的堅韌與堅持,飛行時的從容,成功後的理智與平和,成就了楊利偉輝煌的壹生。而獨特的體裁和巧妙的選材也成就了我們今天所學的這篇精彩文章。下面我們將進壹步探討關於這則新聞的體裁和選材的幾個問題。
1,與我們讀過的新聞和通訊相比,有什麽獨特之處?
2.這種獨特性給了這條新聞什麽優勢?
討論是明確的:
它既不是壹般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信;比新聞更豐富生動,比傳播更濃縮。作者以場景速寫的形式報道了這壹事件,使內容更加集中,表達手段更加多樣。
動詞 (verb的縮寫)品味鑒賞
由於抓住了壹個場景,以小品的形式報道事件,文章的表達方式和語言運用有著鮮明的特點。讓我們壹起欣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吧!
1.教師展示例子讓學生思考,可以從情感、表情、修辭、語言提煉等角度進行欣賞。
例如:
1“看!我們的宇航員在這裏……”
這句再普通不過的話,卻充滿了情感,限定詞“我們的”充滿了無比的自豪和激動。
(2)隨著楊利偉標準的軍禮,中國第壹代航天員捕捉到了人們的風采,瞬間定格在記者們的鏡頭裏,* * *與中國的航天員,人類征服太空的篇章。
這是壹個敘述、描寫、抒情、議論高度融合的句子。三個“定格”構成壹個排比,層層揭示楊利偉軍禮所象征的歷史意義。
2.再讀課文,勾畫優美句子,與同學交流。
3.課文中有很多類似的句子,學生課後要反復閱讀和品味。
第六,課後學習
描述壹個場景需要:
(1)寫出場景的特點;(2)註意點面結合,在細微處寫人物;③註意這篇文章的語言特點。
七、小結論:
今天,我們壹起重溫“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的偉大歷史時刻。這壹壯舉獲得成功,中國從此步入世界航天強國行列。讓我們和英雄楊利偉壹起向我們偉大的祖國致敬!(在《五星紅旗》這首歌的嘹亮歌聲中動情地朗讀課文)
師生壹起唱《五星紅旗》這首歌。
黑板設計:4。偉大的遠征
等著為他送行進行壹次莊嚴的遠征。
從容而穩健地站著
激動而響亮的報告(果斷、冷靜、)
渴望標準的軍禮
愛國情懷
附:
1,世界航空航天大事:
第壹顆人造衛星:前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發射的“衛星壹號”,是世界上第壹顆人造衛星。
第壹艘載人飛船:前蘇聯1961年4月發射的“東方紅”飛船是世界上第壹艘繞地球飛行的載人飛船。
第壹個進入太空的人: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
第壹艘登月的載人飛船:1969 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登月,成為世界上第壹艘登月的載人飛船。
第壹個登上月球的人:美國的艾德林?康斯坦斯·朗林斯。
2.中國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國“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制的“亞洲壹號”衛星。
1998年7月18日,長征火箭成功發射了壹顆歐洲國家制造的通信衛星。
2002年2月30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
6月5438+10月65438+2003年5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楊利偉成為中國“首位航天員”。
教學反思1
從內容上看,《大遠征》這壹課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為孩子對航天知識更感興趣,便於教學。但其實沒那麽簡單。課後發現難點在於課文內容遠離學生生活。從文字中感受到對祖國的熱愛,感受到對祖國強大的自豪,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就要靠老師的引導。
這篇課文分為兩類。第壹節課,學生讀完課文,把單詞理順後,我會把學生收集的相關資料進行交流,讓他們先感受壹下當時的氛圍。學生們談得很認真。
第二節課,我緊扣“偉大的遠征”這個問題,讓同學們感受到航天英雄楊利偉的偉大精神,感受到中國人民為英雄送行時的激動和期待。在層層了解的基礎上,更容易上升到以中華民族為榮的層面。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采用了邊讀邊講、邊讀邊悟的教學方法。因為學生要想感受到這種驕傲和自豪,就必須只能來自於文字,從字裏行間體會到楊利偉完成任務的從容、勇氣和決心,體會到人民無比的激動和期待,然後通過充滿激情的閱讀表現出來。
總的來說,兩節課下來,雖然沒有我預想的那麽好,但是還是比較滿意的。當然,還是有問題的。首先,我感覺自己在問題的設計上還是有所欠缺的。正因為如此,我在課堂上不敢太過放任。我會用學生的學習來帶動老師說話,或者用傳統的方式教學。這是壹個上了年紀的老師不應該有的問題。其次,我對設計課程的思考不夠開闊,可能跟不上現在的教學主流。以後壹定要註意。
教學反思2
《大遠征》主要講述了中國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前送別的過程,歌頌了楊利偉和無數航天員的勇敢、無私奉獻和愛國情懷。表達了作者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同學們都知道這個消息,但最多只知道楊利偉和神舟五號,甚至有的同學連這個都不知道。對於不了解背景的學生來說,如何讓他們了解神舟五號發射的歷程,了解它成功的意義,真的很難。讓學生查資料,條件有限。我不得不結合我收集的信息,在課堂上向學生解釋。由於過於註重相關內容,過多講解課文,沒有讓學生把重點句子讀好,也沒有引導學生大聲朗讀,教學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首先,我對這樣壹篇課文的內容不感興趣,也沒有徹底解讀教材,找到課文的切入點,設計合理的題型。其次,我不信任學生,認為學生不懂這些事實。如果讓學生暢所欲言,會說話的學生會說很多,不熟悉這段歷史的學生也沒什麽可說的,還是自己說吧。所以以後談這類文字,要清楚事件的背景。其次,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家長壹起查閱相關資料,引導他們在課堂上談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