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轉變角色,讓學生主動自主閱讀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先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在課堂上,教師總是扮演“主人”的角色,進行“中心化”教學,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壹直被教師牽著鼻子走,不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魯迅先生說讀書應該是“自己思考,自己做決定”。郭沫若說:“用自己的頭腦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雙手去做。”這些閱讀諺語都強調獨立閱讀的品格。學生應該是閱讀課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管理者、組織者、合作者。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我覺得壹定不能用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練習。《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閱讀活動的核心是自主。之所以強調自主性,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僅僅讓學生知道答案和技巧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和經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概念體系。自主閱讀意識強的學生會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在以經驗為主流的傳統教學中,往往采用“家長式”的監督、檢查、獎懲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感到受到外力的威脅,產生消極的閱讀態度,從而無法積極參與閱讀和學習的過程。
心理學家托蘭斯說:“如果我們想促進創造力,我們需要提供壹個友好和有益的環境,使它能夠蓬勃發展。”在日常閱讀活動中,我會主動轉變角色,真誠地把學生當成平等的朋友,認真傾聽他們的發言,耐心引導他們提問;有時候想成為壹名“導遊”,帶領學生欣賞祖國的美景,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有時我會成為“輔導員”,在學生迷路時為他們指出迷宮,讓他們走出誤區;有時候我會成為“主持人”協調學生組織活動,在學生活動中做“大男孩”;有時我會成為“交換夥伴”,幫助學生突破意識思維的局限,不斷產生思維的火花;構建民主、和諧、輕松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主動閱讀、思考、發現、體驗。
第二,教閱讀方法,教學生閱讀。
(1)授權方式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小學生在接觸課文的時候多讀書。邊讀邊畫生字,註意拼音和漂亮的句子。低年級的語文老師可以引導、示範閱讀,然後讓學生自己閱讀,培養語感;也可以稍微縮短閱讀時間,引導他們學會粗略閱讀和仔細閱讀。比如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贊美》,我讓學生先粗略讀壹遍,從而理解全文,再仔細讀重點句子。“妳真能幹,小板凳做得壹個比壹個好!”這是刺猬對獾說的話。我讓學生讀《抑揚頓挫》,對理解課文很有幫助,讓他們上臺表演,感受刺猬的“真誠”。雖然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同,但總有壹些相似之處。我們可以用探究性學習、接受性閱讀和語感培養來引導學生。
(2)教學理念
學生已經采用了可行的學習方法,我們要把這種方法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並給予指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靈活運用。在感知文本的基礎上,如何讓我們的小學生在無聲的狀態下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情感,體驗作者的心靈語言,在我看來,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語文教師要肩負起這壹重任,首先要教會學生做人,不斷喚醒他們的善良、感恩、關懷和愛,激發他們表達自己的欲望,聯系現實生活理解難忘的句子。或者小刺猬對小獾說:“妳真能幹,小板凳做得壹個比壹個好!”“如何讓二年級小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我認為:那就是激發小學生的生活情感和想象力,而正是在這個年齡段,小學生的生活是極其貧乏和無知的,所以我采用了類比教學法,誘導小學生去想象:如果妳在做壹道有壹定難度的數學題,其他同學都做完了,當妳看到空蕩蕩的教室裏只有妳壹個人的時候,妳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不知是心慌還是焦慮,我以為我可能會哭。就在這時,突然有個同學從教室外面走進來,小聲而平靜地對妳說:“妳的作業真的很認真。我相信妳可以自己動腦筋,把剩下的題做好!“好吧,那我們就換位思考壹下,了解壹下木匠的手藝是怎麽樣的。粗糙但嚴肅,把握“粗糙”和“嚴肅”,讓小學生去體驗和感受,說明小刺猬是真心實意地鼓勵小獾,強調生活的真情實感,讓他們學會發現這些平凡生活的情感和心理小波瀾。總之,無論哪種學習方法,只要有利於學生終身學習,有利於提高語文素養,都可以嘗試。
第三,實施課外閱讀,提高語文閱讀素養。
我們不能只在課堂上學習語文,而應該多渠道、廣範圍地學習語文,尤其是在生活中。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語文教學活動離不開現實生活。在“尋找春天的足跡”活動課上,學生們被帶到大自然中。新鉆出的小草,樹枝上的嫩芽,濕漉漉的泥土裏的小花,微微的風,都能壹下子調動起學生的感官,情不自禁地融進活動中。只有讓學生真正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人性的閃光點。尤其是寫作,來源於生活中的小事,而不是想象和隨意編造。
(2)拓展學生的閱讀體驗。
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首先,要引導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名著,都滲透著文學大師的心血,體現著名家的智慧。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表現方法,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色,能給學生以深刻的啟迪。閱讀文學名著可以讓學生品味其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不僅能開闊學生的文學視野,豐富詞匯,增長知識,啟迪思想,陶冶情操,還能間接豐富學生的文學史知識。
博采眾長,提高寫作水平。其次要看科技、歷史、社會方面的書。讓學生盡最大努力廣泛閱讀,以提高個人語文素養。
第四,培養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葉老曾經說過:“壹切好的態度,好的方法,都應該成為壹種習慣。只有當熟練成為壹種習慣,好的心態才能隨時找到,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仿佛是出於天性,用不了壹輩子。”"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讀書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註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他們的課外閱讀搭建“習慣橋梁”。
1.多讀書的習慣
葉老說:“只有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才能掌握語言。”“為了養成閱讀習慣,妳必須多讀書;同時,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妳必須多讀書。”魯迅也說過:“讀書如蜜蜂釀蜜。制造蜂蜜需要大量的花粉。”:如果在壹個地方咬,收入會很有限。因此,我盡量引導和鼓勵學生多讀書。我們應該堅持不懈,避免感冒。多讀書,讀好書,從中汲取精神食糧。
2.寫作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說:“想到什麽,不妨隨時寫下來。這是讀書筆記。仔細想想,往往是淩亂的,漂浮的;寫下來壹定要有條理,要實用,所以讀書筆記是督促自己認真讀書的好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列提綱,寫提綱,做點評,寫下自己的閱讀體會,寫下自己的態度和看法。圈畫是為了標註妳讀過的書。比如好字標有▲;重要的句子標有☆;如果妳對書中的句子或陳述有疑問,用“※”。當妳讀的時候有所感悟,就需要用註解了。可以通過眉批、註腳、側批、夾線來批。
3.積累的習慣
積累包括做筆記,做摘抄,寫心得,剪報等等。經過壹個階段的課外閱讀,讓學生自覺總結,認真統計。比如妳讀了多少頁,多少本書?妳積累了多少漂亮的單詞和句子?妳寫了多少讀書筆記?妳有什麽經驗?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積累的習慣。
4.閱讀整本書的習慣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讀全書”。所以我鼓勵學生把整本書讀完,養成從頭到尾閱讀的好習慣,有利於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故事的跌宕起伏,從而形成堅持閱讀的好習慣。
總之,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我們小學語文老師的努力,這絕不是靠老師壹蹴而就的,而是要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實踐。語文素養包括識字、寫字、讀書、習作、口語交際,是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品德、行為態度、思維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綜合。這種素養不僅表現在較強的閱讀、寫作和溝通能力,還表現在較強的綜合應用能力。願所有奮鬥在教學壹線的語文教師攜起手來,共同探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那麽我們的語文教學壹定會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