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學壹年級學生的書包裏都安裝了《國學》這本書,那麽問題來了。什麽是「國學」?
顧名思義,“國學”就是壹個國家沈澱下來的知識。中國漢學的名稱始於清末。當時歐美學術以“人類學”或“西學”的名義進入中國。相比之下,人們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稱為“舊學”或“國學”。
廣義的國學是指中國古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的歷史、哲學、地理、經濟、書畫、音樂、易學、占星、醫學、建築等。
狹義的國學是指中國的古代理論,以先秦諸子的思想和理論為代表,包括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小學生的書包裏沒有“國學書籍”。現在祖國變得強大了,孩子們能學到越來越多的知識,這是壹件幸事。
同時,國學是壹個以先秦經典和諸子百家學說為基礎的完整的文化和學術體系。要稱得上“國學”領域的“大師”,他的文化修養應該是業內翹楚,是眾人的楷模。說到底,“大師”指的是人們對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造詣的人的尊重,照此推理,“國學大師”指的是在“國學”範圍內知識出眾的人。
有壹個很受歡迎的節目叫《中國詩詞大會》。國學涵蓋詩歌,所以能坐在指導席的人至少是有說服力的專家,孟漫是“國學大師”。在這個節目之前,很少有人提到這位才女,也正是因為她在節目中的出色表現,才女孟老師壹舉成名,成為當下的名人。
在詩歌大會上指明方向並不容易。成千上萬的眼睛在看著妳。壹旦妳犯了錯誤或者粗心大意,都有可能是妳掉下神壇的助推器。永遠不要低估不經意的挫敗感。古人早就說過“千裏之堤,毀於壹蟻穴”。同時也有“成功也是蕭何,失敗也是我”的教訓。
當妳批評壹個領域的情況時,妳曾經引以為傲的技能會成為妳失敗的根源。孟漫的國學大師形象因為他的詩而被破壞,可謂“成也詩,敗也詩”。
這件事還得追溯到《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毫無疑問,孟漫還是現場導師。在解釋壹個圖片線索時出現了錯誤。圖中的場景是農民秋收的鏡頭,從人物關系來看,是壹家人。壹個老人拄著拐杖在說話,顯然是壹個秋天收割的男人的母親,壹個女人帶著孩子在餵雞。
從選項來看,妳應該選壹個“賞農家子,看秋日割草”然而,上海戲劇學院才女蔣藝玲選了選項C:“鋤草當午,汗滴下土”。現場導師孟漫坐不住了,直接問:妳是城市長大的孩子嗎?
蔣藝玲也直接回答了這個問題:是的。孟漫老師也瞬間明白了,城裏的孩子很少去農村實際種田,所以很少有親身經歷,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孟漫導師接下來說的話有點讓人吃驚,她對“除草”的理解有些不對。
孟漫老師認為“除草”其實就是農民在耕作時的壹個過程。這個耕作過程寫在五個字裏,很含蓄,所以“除草”就是播種。這個解釋可謂壹石激起千層浪,讓無數鍵盤手有話可說。很多人開始懷疑國學大師孟漫的真本事。只是虛名,還是他無心荊州?
其實幼兒園小朋友都會背的古詩詞“中午鋤草,地上流汗”也不難理解。春耕秋收,冬季儲存,這是壹個常識性的問題。壹年四季應該做什麽,對於壹個大師級別的才女來說,並不是壹個難題。很明顯這首詩說的是“夏雲”而不是“春耕”。
在農村種過地之後,妳就會明白,“除草”其實就是用鋤頭在田裏除雜草。之所以選擇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工作,是因為這樣可以迅速殺死拔掉的雜草,徹底清除莊稼裏的渣滓。
總結
很多人都在懷疑孟漫的實際文化實踐,但這有些言過其實。仔細了解她的人都應該知道,萌男真的很厲害。2002年7月參加工作,當時27歲。對於壹個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的研究生來說,這個年齡算是比較早的了。
同時,她還是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大師領軍人物。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五代史和中國古代婦女史。2007年至今,先後五次上央視百家講壇,講授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大隋風雲、唐玄宗、楊貴妃等,並出版相應書籍。
從這裏可以看出,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不是詩歌,而是隋唐五代史和中國古代婦女史。詩歌是她自己的愛好,能做到這樣的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對“除草”的理解出現錯誤是可以理解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壹時口誤在所難免。可能當時覺得這樣的詩太簡單了,也沒想太多就隨口說了出來。對於這件事,我們應該理性看待,而不是揪著別人的小辮子不放,這不符合中華兒女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優良品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