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園是揚州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鹽商園林,南臨揚州古巷著名的東關街,北接揚州內河景區的鹽阜東路。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鹽業總經理黃芷君的家。是明清揚州私家園林的經典代表。1998被國務院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花園的主人黃芷君做了50多年的兩淮商賈總經理,家財萬貫。全園占地2.3公頃,整體布局采用古典園林傳統形式,以竹、石為主園。竹子種植以品種豐富為目標,是壹種大觀。疊石的特點是分峰用石,獨特的四季山疊石,南北驚艷,遠近聞名。此外,還有三個豪華住宅,壹個宏達的微型顯示器和壹個響亮的角落,展示了幾代鹽商家居生活的奢華氛圍。因其獨特的景色和巧妙的構圖,在開闊寬敞中有壹種深邃迷人的境界。
葛源名字中的“葛”字最耐人尋味。眾所周知,“個”在詞典和語言習慣中都是作為量詞使用的,比如:壹個人,壹個蘋果。其實“格”最早的意思是“壹根竹竿”,古書《史記正義》有“壹竹如片,壹木如片”的說法。這並不奇怪,因為漢字本來就是象形文字,“格”不就和竹葉的形狀壹模壹樣嗎?清代大才子、大詩人袁枚寫過壹首“月映竹千言,霜降梅懷花”的詩,形象生動,意境空靈,可謂勝竹神韻。此外,黃芷君本人也以“個園”為愛稱。人和園是壹體的,是有意義的。園中,竹住三位壹體,石住三位壹體,人住三位壹體。分成單獨的章節,各自玩得有聲有色,組合起來變成壹個自然世界,高潮叠起。人、竹、石融為壹體,賓主不可分離。是最具揚州地方特色的江南私家居住園林。現在讓我們來欣賞它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萬種生態風情竹
進了北門,迎面而來的是萬桿培竹。竹子是花園的靈魂。參觀壹個花園,第壹件事就是看竹子。黃芷君喜歡竹子,在花園裏種了成千上萬根竹竿。甚至花園的名字也來自竹子。事實上,揚州的竹子種植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姚合就在《揚州春詩》中寫道,揚州人“地中只有竹,家無養鵝”。“竹”歷來為中國文人所喜愛,不僅是因為其姿態優雅、碧玉色澤,更是因為其“正直、謙和、正直”的品格。比如張九齡的“高者相重,卑者自知”;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使人瘦俗”;板橋《壹枝壹葉總關情》65438年至0997年,葛源在四季假山北面修建了“百變竹觀賞區”,逐步恢復了“百變竹”的歷史原貌。目前是揚州賞竹的最佳地點。總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竹類60余種,近20000桿。設置土山竹林、品種觀賞、倒影碧水亭、竹西佳處等區域。
葛園觀竹,不僅是壹種賞心悅目的審美享受,更是壹種深刻有趣的學問。竹子,既非草本也非木本,是植物界中的壹個特殊科。在植物分類學上,竹子屬於禾本科。據記載,全世界竹類植物約有50屬1300種。中國自然分布的竹子約有30屬500種。分為叢生和散生兩大類,揚州地處江淮,適合散生竹種和少數耐寒的叢生品種。園內有60多種,分為觀莖和觀葉兩種。在稈中,也有形式和顏色的區別。像玳瑁竹、方竹、螺結竹;毛竹、羅漢竹、毛竹、高山竹等。欣賞它不同尋常的莖桿形狀;然而,毛竹,毛竹,毛竹,毛竹,毛竹,毛竹,毛竹,毛竹,毛竹,毛竹,毛竹,毛竹,石竹,中國石竹和紫竹欣賞莖的顏色。觀葉樹種中,有闊葉箬竹、狹長葉竹、葉上有各種彩條的毛竹、黃條竹、巨竹等。此外,園內還有毛竹、毛竹、狹葉苦竹、毛竹、唐竹、毛竹、龍竹等散生樹種。
龜甲竹
玳瑁是園林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毛竹的變種,屬於自然變異竹,所以極其罕見,在幾千畝竹林裏很難見到。是壹種稀有的觀賞竹種。龜甲竹的節段似龜甲、龍鱗,凹凸有致,層次分明,堅硬粗糙。與其他精致淡雅的竹子相比,少了些精致淡雅,多了些剛強堅毅。稈基部的節間連續不規則,短而膨脹,像龜甲壹樣連續交叉。象征健康長壽,幸福如東海。
慈孝珠
這個物種叫小順竹,又名慈孝竹,是壹個叢生竹種。竹筍期在夏季,新竹接近老竹,仿佛遵循著“父母在,不遠行”的古訓。而老竹則呵護支持新竹風雨無阻,平安成長。就像板橋說的“新竹比老竹枝高,靠老桿子撐。”因為氣候的原因,園內叢生竹很少,只有毛竹、毛竹、毛竹。
斑竹
在所有的竹子中,最具傳奇色彩、最令人心酸的是黃竹。因為它與我們民族傳說中壹個美麗動人的悲劇故事息息相關。綠色的竹竿上有紫色的斑點,就像眼淚壹樣。據晉代博物學家張華的《博物誌》記載,中國歷史上的第壹個皇帝姚有兩個女兒,壹個叫,壹個叫,兩個姐姐都嫁給了,誰繼承了王位。舜帝死後,失去丈夫的兩姐妹日夜哭泣,眼淚變成了血灑在竹子上,長出來的竹子上布滿了斑點。人們叫它斑竹。後來,當娥皇和女英的眼淚幹了,他們在湘江自殺了。傳說他們成為了湘水女神,所以斑竹也叫香妃竹。竹是壹種著名的觀賞竹。其實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小竹的花紋應該是真菌腐蝕幼竹造成的。但是,人們還是更願意相信那是用眼淚染出來的。《斑竹千淚》所代表的忠貞愛情,總是讓人無限向往。
碧玉房,黃金房,碧玉房。
這是花園裏最豐富的竹子。這種竹子色澤艷麗,葉片披針形,是優良的觀賞竹種。竹竿金黃色,節間有綠色條紋,是黃金中的碧玉;竹竿是鮮綠色的,節間的黃色條紋是碧玉金色的。極具觀賞性。
朱Xi家廚(朱靜)
曲徑通幽,是江南園林的美學元素之壹。而細長的竹徑更能體現園林意境之美。進入竹子生態區,有壹條幾十米長的小路從中穿過。竹影斜,竹香靜,屏光漏月。在竹徑的盡頭,可以看到壹塊匾,上面寫著“竹西最好的地方”“竹溪”的由來,來自於晚唐詩人杜牧吟詠揚州的詩句“誰知竹溪路,唱吹揚州”。宋代詩人姜夔來此,有“懷左,主佳處”之說。後來,人們用“朱家廚”來指代揚州。“竹西之美”在這裏又回到了字面的本義,明顯是在提醒人們,這裏的竹景是最好的。仔細揣摩回味,妳會恍然大悟,其實西竹真正的美,都在這條竹徑上。走過竹徑,是桂花樹枝葉交錯形成的林蔭小道。桂花的花期多在中秋節前後,可持續20天左右,但花期只有壹周。此時的天空晴朗而寒冷,所以也有“冷露無聲濕桂花”的說法。每次花開的時候,滿園都是清冽的清香,令人陶醉。這個時候,如果妳來到花園,妳可以盡情地享受這種甜蜜的香味。微風壹吹,細密的桂花就會像下雨壹樣,落滿妳的頭發和裙子。
妳現在看到的小樓就是“系列樓”。從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主人藏書和學習的地方。桂花在舊社會壹直與人們引以為傲的仕途和成功的事業緊密聯系在壹起。黃芷君在花園裏種了桂花,還開了壹家書店。當然,他希望他的後代才華橫溢,事業有成。樓下有對聯:氣若清,心若空,便是壹株竹;在水裏開心,在同壹個山裏也會開心。
冠蓋豪門商演第
通過系列建築向南看,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主人黃芷君的日常生活場所。按照坐北朝南和前屋後花園的傳統,葛園南面是主人的生活區,正門在東關街上。大門對面是豪華的八字地磚雕。陳從周先生在《園談》中說;“華麗的面壁,貼著瓷磚,刻著花紋,中間還嵌著‘福’字,像花園的大門,制作精美。”阿清學者金雪芳曾說,園林是“名士的聚會”。
“天下三十個西湖中有六個”,但揚州西湖,以其清秀婉約的韻味,與其他湖泊獨樹壹幟,占據了壹個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和精華。彎彎曲曲的水流就像壹條錦帶,像微風壹樣飄著。與杭州西湖相比,它有壹種苗條的魅力。在隋唐時期,沿著瘦西湖壹個接壹個地建造花園。到了清代,由於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皆依水,壹路上山”的盛況。清代錢塘詩人王陵將揚州西湖比作杭州西湖,寫道:“垂柳繼續拾野草,野牙虹橋畫卷。也是賣金的鍋,所以應該叫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並得到人們的認可,至今聞名中外。
瘦西湖風景區是中國湖泊園林的代表。古典園林合二為壹,巧妙組合,相互借鑒,形成了以瘦西湖為同空間,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藝術境界。歷史上的二十四景名揚天下。壹湖彎彎曲曲的碧水,有滾石洞窟,西苑曲水,虹橋攬勝,常棣春柳,合浦煙風,四橋煙雨,梅嶺深泉,白塔清雲,春臺明月,三關後的纏綿痕跡,疏港夕照,蒼松翠花,海島,珍珠交織。
瘦西湖的美景壹直是人們所向往的。阿清人劉大觀說:“杭州勝在湖光山色,蘇州勝在城池,揚州勝在園亭”。另壹位清朝人沈復在《浮生六記》中稱贊:“奇思妙想點綴自然,即元朗瑤池,瓊樓玉宇。我不敢原諒這個。其美在於十余園亭合而為壹,與山相連,氣勢壹致。”歷史上,李白、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歐陽修、蘇軾、、蒲松齡、孔、吳、郁達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這裏留下了或深或淺的足跡和無數膾炙人口的篇章。“煙花三月下揚州”、“園林多為屋,車馬少為船”、“二十四橋月夜,何處有玉人教簫”、“珠簾卷十裏春風”、“青楊樓閣是揚州”等無數名句流傳千古,為瘦西湖增添了奪目的色彩。
瘦西湖風景區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優美典雅的自然魅力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瘦西湖風景區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揚州的重要對外窗口。它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文明景區示範點。近年來,瘦西湖景區不斷開發建設景點,面積達168.32公頃。美食、交通、觀光、購物、娛樂等旅遊設施越來越完善。隨著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的認證,將為新世紀的可持續發展和國際旅遊市場註入新的理念(轉載自第壹模特網,請保留此標誌。)的內涵。
十裏湖光,清澈碧綠,花草樹木,連綿滴綠,亭臺樓閣,錯落有致。人文景觀,獨特魅力。瘦西湖正在向四面八方的遊客張開雙臂,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賓朋。
五亭橋
瘦西湖在國家園林中獨樹壹幟,吳婷橋是瘦西湖的象征,在國家園林中占有壹席之地。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女人味和男人味的完美結合,南秀和北秀的有機融合。這座橋建在蓮花堤上,蓮花堤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鹽務督察高峰修建的。它也被稱為蓮花橋,因為它建在蓮花堤上,或者因為它看起來像壹朵盛開的蓮花。
據說乾隆南巡曾感嘆如瓊島春色,指出該橋以北京北海風光為藍本。的確,這座橋深受北海五龍亭的影響。五龍亭五閣依水而建,中日龍澤在重檐下呈圓形,象征圓處;西有滄瑞、浮翠,滄瑞為方形重檐,浮翠為方形單檐;東邊是清香,清香是方重檐。五個亭子都覆蓋著綠色琉璃瓦,並有阿良石連接它們,使它們感覺像遊龍。此外,還有單孔石橋連接龍澤、祥子和富翠亭的石岸,珍珠柱上繪有建築物,閃耀著波紋。
揚州吳婷橋在北海沒有開闊的水面,當然不可能復制武龍閣。然而,聰明的工匠們找到了壹種新的方式,將亭和橋結合起來,形成了壹座亭橋,分為五個亭,群集在壹座橋上。這些亭子由短走廊連接起來,形成壹個完整的屋頂。橋亭秀,橋熊吉,如何配置兩者之間的和諧?這裏的關鍵是如何把橋梁基礎設施做得苗條,與橋亭比例合適,配置和諧。建橋者將橋身建成拱形卷狀,由三個不同的卷孔連接。共有十五個橋洞,中央橋洞最大,跨度為7.13米,呈大半圓形,東西貫通。接下來的十二個橋洞布置在橋基的三面,可以連接南北,也是小半圓。橋步孔呈扇形,可連接東西。從正面看,加上倒影,形成了五個大小不壹、形狀各異的孔洞。於是,在厚實的橋基上,設置了空靈的拱卷,在平直的塌角處設置了彎曲的橋洞,與橋亭自然和諧。難怪後人把橋基比作北方的威武勇士,把橋亭比作南方的美少女。這是力與美的結合,是力與美的和諧。
白塔
揚州至今還流傳著“壹夜造白塔”的故事。故事來源於清代野史大觀。壹天,甘龍在遊覽瘦西湖時,到了吳婷橋,突然對揚州的隨行官員說:“這裏很像北京北海的瓊島春蔭,可惜有白塔。”第二天早上,當皇帝打開門廊時,他看到壹座白塔聳立在吳婷橋旁,以為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旁邊的太監趕緊跪下說:“大甲鹽商連夜趕制,彌補聖河上遊西湖的遺憾。”據說八大鹽商之壹的江春用萬金油賄賂了乾隆左右。請畫個圖,然後夜之聲是用鹽包和紙條做的。雖然只能遠看,不能近爬,但甘龍感慨地說:“人文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
各位:“園林之美在於借景”,這是中國園林中常見的造園手法之壹。但當我們踏上位於揚州古運河邊的徐寧門大街77號時,發現這裏的房子很多,遠處沒有山,附近沒有水,周圍的風景很可惜。可見這裏的園林有多難!整個和園占地14000平方米。要想在江南園林中獨樹壹幟,就要充分展現自己的特色。那麽河源有哪些園藝技術呢?邀請遊客和我壹起去觀光。
和園概述——和園布局
女士們,先生們:河源,原名姬曉山莊,是壹座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的住宅花園。河芒船從湖北道臺出發後,退守揚州,買下片石山房舊址擴建,耗時13年。建成後,以陶淵明《歸家》“倚南窗傲,登高慰”的意境命名為“山莊”,又因主人姓何,俗稱何家花園,簡稱“何園”。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園林吸收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精華,並融入了西方建築的風格,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整個公園空間由東西向花園、住宅庭院、片狀山房三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98個廳堂。主樓是用水磨磚建造的。《揚州攬勝錄》壹書被稱為“鹹豐(鳳桐)後的京城第壹名園”,是晚清揚州園林的代表作。
東花園:牡丹廳-船廳
路過壹個建築群,看到壹個磨磚的門樓,是河源門。壹進大門,就來到了河源的後花園。整個後花園可分為東、西兩部分。現在我們站在東園的院子裏,我們將穿過姬曉山莊的圓門來到東園。東部以廳堂為核心形成壹組院落。在我們面前,有兩個大廳,在南面,有壹個磚雕大廳,有壹個鳳凰戴牡丹的影子,我們稱之為“牡丹廳”。這件磚雕是晚清揚州罕見的磚雕工藝品。還刻有牡丹、鳳凰等圖案。周圍的牡丹枝葉形狀有正有負,圖案疏密有致,刀光鏗鏘,線條流暢。整個畫面造型飽滿,主題突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在東方所有的建築中,最精致的是北方的船廳,它看起來像壹只船。臺階由鵝卵石和瓷磚鋪成,花紋呈波浪形,給人以生活在水中的意境。鳳凰放在北方,象征好運和長壽。船廳正廳兩側的柱子上有對聯:“月是主客,花是四壁船家。”遊客,看到這張祖聯的照片,妳可能忘了這是壹個岸上的花園,就像在湖邊散步,在腦海裏劃水壹樣。我們不得不佩服園丁在東園做出“有水卻有水,無山卻有山感”的本事。在船廳後面的風火墻上是壹座漂亮的假山,長約60米,上面是蜿蜒的道路,下面是空曠的山谷,水繞山流,到處種著梅樹,山上有壹座亭子,過了亭子就可以登上壹系列建築。遠遠望去,假山就像壹幅祖國大好河山的畫卷。如果把風火墻比作畫家筆下的宣紙,那麽眼前的假山不過是壹幅山水畫,角落給人壹種悠遠的感覺,讓人無限遐想。
兩個花園:水心館-蝴蝶館-桂花館-太湖假山-多重走廊-漏窗。
遊客:如果說東園是和園的前奏,那麽西園就是任何壹個國家的主體。陽臺之豪華,層次之深邃,回廊之曲折,巖石之幽深空靈,確實是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的。西園水陸環抱,空間廣闊,四面風光,均以神樓為主,池中央有石板曲橋延伸至水心亭。水心館是什麽意思?“亭”是停下來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顧名思義,是“水陽”中的休憩之所。這個亭子是為了巧妙地利用水面的回聲和公園周圍的走廊來增強其聲音的音響效果而建造的,被公園主人用來觀賞戲曲、歌舞和“夏日清涼”。這座水心的方亭在揚州園林中被稱為“方壺”,“方壺”就是海賢。電影《紅樓夢》、《畢升》、電視劇《青江草》等影視劇都以此為場景進行拍攝。
西苑的梯田,層次非常豐富。池北有兩層七層建築,其中三層微凸,兩側兩層微斂。山頂式建築的四個角是凸起的,就像蝴蝶在扇動翅膀跳舞。我們稱之為“蝴蝶廳”。這裏原本是園主接待客人的地方,所以也叫“宴會廳”。這些大廳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大廳裏的藝術墻上雕刻著歷代名人紀念碑的字畫。如蘇東坡的竹子,鄭板橋的蘭花,唐寅的花鳥,曹操的詩詞等,雕刻面積為140平方米。從這些書畫作品的藝術手法中,我們可以看到,畫家的飛天書法,雕塑家的明刃,流暢的線條,都得到了極其細致的表現。
池西,古樹相映,綠意滿野,花立三堂,為桂花堂。桂花種類很多,如金桂、印規、丹桂、四季桂等。秋節,桂葉落月,花飄雲外,此堂是賞桂花的最佳去處,故稱“桂花堂”。
水池南面有太湖石假山,峰高約14m,為全園最高處。有危壁、絕壁、奇峰、幽巖,或似壹人,或似壹物,或似壹群猴,或似壹只雄鷹高踞,底部有三個梅花洞,串聯而成,碧水盈之。從遠處看,它又深又冷。這裏極其適合造山。為什麽?因為這裏是和園的邊緣,僅僅隔著壹堵墻就是園的外側,遊客看著眼前高聳的假山邊緣,壹定會有“山圈有人,壹山擋壹山”的感覺,增加了景深,開拓了意境。整個假山曲徑通幽,直通山頂,與山腳的空谷相通。下班後,公園的主人來這裏散步,不僅可以欣賞到沿著山路的巖石奇觀,還可以爬上山頂俯瞰整個公園的美景,還可以來山谷乘涼,聊聊往事。
此外,水池的西墻還刻有王羲之的《十七塊石碑》、顏真卿的《三張原桌》、蘇武的《海與城的平行故事》等石刻。由於時間關系,今天就不展示了。
各位,西園的梯田雖然參差不齊,但極富層次感。雖然是單體建築,但也是壹體的。它的紐帶作用是回廊。廊是中國園林中最具可塑性和靈活性的建築,不僅具有交通功能,還具有觀賞功能。對我們遊客來說,走廊是壹條熱鬧的旅遊路線。長廊是河源樓的壹大特色,全長430米,貫穿整個後花園和玉繡樓的主要景點。分為上下兩層,形成壹個立體的面,起到分隔客流的作用。可見,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了建設立體交通的想法。漫步穿過回廊,欣賞全國的美麗風景,妳還可以在水心館觀看中國傳統戲曲表演。即使在雨天,妳也可以避免淋雨。由此可見,園丁們用心良苦,獨具匠心。
遊客:妳看走廊東南側的漏窗。有的用水磨花窗隔開,有的直接開成鏤空窗,平行兩排12的什錦花盆,有折扇、花瓶、梅朵、海棠。這樣,我們走在走廊上,可以看到外面的風景,加深了園林的層次,使園林和住宅相互照應,增加了園林內部環境氛圍的曲折,場景相互呼應。從彎彎曲曲的南向走廊可以看到,這座重檐歇山頂的建築就是“賞月樓”,主人的母親就住在這裏,走廊旁的鐵柵欄上刻著“影子延壽”的字樣。
東關街是揚州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老街。東起古運河,西至國慶路,全長1122米。原來街道的路面是用長石板鋪成的。東關街不僅是揚州水陸交通的樞紐,也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的中心。街上的上市井熙熙攘攘,各種生意,生意興隆。鹿陳行、油米坊、鮮魚店、八仙店、瓜店、竹店等近百家店鋪。東關街的“老字號”商戶分別有四美醬油園、謝福春粉店、潘廣和五金店、夏廣生豆腐店、1901+1。1923的振泰昌粉店,1936的張紅星典當行,1938的慶豐茶莊,1940的四六春茶莊,1941的謝峰南貨店,1944的謝峰南貨店。東關街是揚州的手工業中心。前店後店很多,遍布整條街,比如範順興的雨傘店,曹順興的老店,孫的漆器作坊,元泰祥的糖料作坊,的玉器作坊,東後河襪廠等等。與東關街緊密相連的是東圈門古街區。兩條街道現已結合規劃、改造、開發,更能凸顯揚州這座文化名城的不凡品位。除了老店,這裏還有許多歷史遺跡和文物,包括葛園、溥儀和王氏小院,以及揚州較早創辦的廣陵書院、安定書院和義東書院,明代的武當宮殿,明代的準提寺和馬健巷。有壹座建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的清真寺,東關街西端有豐富的香火。現在,在東關街東街口風景名勝區,發現了宋大成東大門雙甕城遺址。名人故居眾多,有(東環門16號)、(三轉14號)、(地管14號)、何(東環門22號)、洪(地管65438+號)。
廣陵區東關街道管轄範圍:
瓊花觀社區東關街社區蔡壹街社區徐寧門社區教場社區皮市街社區個園社區杜江路社區古奇亭社區杜松社區和園社區新倉巷社區新聞動態東關街世博帽醒目世博帽
日前,在東莞街頭世博紀念品專營店,壹頂造型獨特的世博帽吸引了遊客的目光。自世博會開幕以來,數百種世博會紀念品在我市暢銷。揚州千年老街東關街入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街區。7月6日,揚州東關街開啟新篇章,東門城樓上掛起“中國十大歷史文化街區”金字招牌。東關街是揚州城市發展演變的歷史見證,也是揚州運河文化和鹽商文化的發祥地和展示窗口,距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時至今日,東關街仍是揚州重要的商業場所,匯集了具有濃郁地方傳統色彩的手工藝品、特色小吃和商業老字號。據統計,全街道共有個體工商戶232家。古街小巷風情遊從街的西端出發,途經溥儀、個園、李長樂故居、華世園、湖苑、謝富春等地,成為揚州古城旅遊的新熱點。
評估/討論和選舉
全國200多條街道參加。
據悉,“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廣活動是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的直接指導和支持下開展的全國性評選活動。評選標準為:歷史因素,在歷史上對政治、經濟、文化產生過重要影響,或重要歷史事件,或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產業,能體現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具有鮮明的歷史文化特色,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保存現狀,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築保存豐富,具有較為完整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具有壹定規模。同時,保存下來的歷史建築和空間格局必須是真實的遺存,具有歷史真實性;經濟文化活力,具有原有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的連續性,有較多的原有居民,仍保持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功能和經濟文化活力;社會知名度,在本省、市或地區享有較高知名度和繁榮程度,在歷史上或近現代有影響和作用;保護和管理,主管部門對街區的保護和監管有有效的管理機制,歷史建築的搶救、維護和修繕符合規範要求並取得成效。街區內的利益相關者積極支持和參與街區的保護工作,已經制定或正在制定保護規劃,並能按計劃實施。今年的評選推廣活動於去年6月5438+10月啟動,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壹市壹街”的規定,提交了200多個街道參與評選。
歷史
運河孕育了壹條千年老街
揚州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東關街是揚州城市發展演變的歷史見證,也是揚州運河文化和鹽商文化的發祥地和展示窗口,距今約1200年。自大運河開通以來,這條被運河環繞、與連城區相連的大道,逐漸成為最活躍的商業和文化交流的聚集地。經過幾千年的積澱,該街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物,是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中保存最完好的商業古街。唐代,揚州獲得了“東南第壹商埠”的美譽,在世界上被譽為“興壹益二”。利津古都(今東莞古都)是當時揚州最繁華的交通樞紐。有了碼頭,就有了市場。船只的便利,水上交通的繁忙,催化了壹條繁華的古街——東關街。
傳授和繼承
保持明清時代的特色
東關街擁有較為完整的明清建築和“魚骨”式的街道系統,保持並沿襲了明清時期的傳統風貌。全長1122米,街內有名人故居、鹽商公館、寺廟園林、古樹古井等50余處,其中全國文保單位2處,省級文保單位2處,市級文保單位21處。這種“河(渠)、城(門)、街(東關街)”多樣而富有活力的空間格局,體現了江南運河城市的獨特魅力。東關街仍然是揚州的商業中心,傳統手工藝品、特色小吃、商業老字號都集中在這裏。據統計,全街道共有個體工商戶232家。其中手工藝品72家,餐飲商家24家,旅遊商品經營者136家,包括謝富春、三和四美、中國照相館、謝茂大藥房等傳統商業老字號19家。東關街也是揚州的旅遊熱線。古街小巷風情遊從街道西端開始,途經溥儀、個園、李長樂故居、華世園、湖苑、謝富春等地,成為揚州古城旅遊的新熱點,僅2009年國慶期間就接待遊客3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