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爺昌第五。
敏感好學,不恥下問。
原文
子貢問日本:“孔子為什麽稱之為‘文’?”子曰:“敏於②而好學,不恥於問③,謂之‘文’。”
給…作註解
(1)孔文子:衛國大夫,姓孔,名,謚號“文”。②敏:勤奮。3問下:問下。
翻譯
子貢問:“孔文子為什麽取名文?”孔子回答說:“他勤奮好學,不恥下問不如自己的人,所以叫‘文’。”
閱讀理解
古代的君主、大臣、貴族,死後都要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給他們壹個爵位,叫做“士”,給的爵位也叫謚號。關於“文”的稱號,《易釋法解》列舉了許多美德,如經緯,豐富的道德,勤奮好學,熱愛人民等。也就是說,凡是具備這些美德之壹的人,都可以算是“文”。那麽,孔文子是以怎樣的品德被汙蔑為“文”的呢?子貢就這樣被質問,孔子回答說:“我好學好學,不恥下問。”其實也就是說“好學好問”。
可見孔子的回答是有理有據的,不是想當然的。
回過頭來看“好學快,不恥下問”這四個字,壹般人好學快,不恥下問似乎比較容易,但是很難。因為,好學好學無非是聰明勤奮。這方面的典型例子有“偷壁上光”、“螢火映雪”,甚至“頭上懸梁,錐上刺股”等等。不恥下問,就是問不如自己的人。這不僅僅是學習好不好的問題,更是自尊心和虛榮心的問題。
人的本性往往就是這麽不可思議。如果妳很卑微,妳能力很弱,妳很無知,妳向壹個受人尊敬的人,壹個能力很強的人,壹個見多識廣的人求教,似乎沒什麽好羞愧的。壹旦轉過身來,就會覺得顏面盡失,羞於開口。如果妳是老師,如果妳是課堂上的官員,試試看:向妳的學生請教,教妳的下屬村莊,不要害羞,不要哼哼哈哈——以探究的語氣談論教學的話題。
那很難。
所以,雖然“問心無愧”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但真正落實起來,確實有點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