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大的宗族,壹個大的家族把他們祖先的畫像供奉在祠堂或者中殿(堂前)。壹般掛五代以內祖先的畫像,是“為框”、“為影”、“為金紫”的代名詞。在壹些祠堂裏,男性16歲才能祭拜,女性除外。壹對發麻餅(也叫吉祥餅)或兩碗由負責人依次分。各家的年輕人依次拜長輩,稱之為“拜老”。除夕已分“壓歲錢”,用紅紙包好,壓在年輕人的枕頭下,所以叫“壓歲錢”。
在那壹天,早上吃餃子意味著團圓。有些家庭壹天吃素。這壹習俗的最大特點是讓家用器皿“休息”壹天,即讓家庭主婦休息,不掃地、不求火(不點燃他人或點燃香煙),不殺動物,不動刀剪,不倒廁所,不洗衣服,不虐待兒童或說不吉利的話。早上見面不要說“早”,因為妳說今年會引來更多跳蚤。如果妳絆倒了,妳應該馬上說:“哦,元寶掉了。”這壹夜,如果暈倒前不睡覺,如果不點燈,就意味著今年點燈會引來更多的蚊蠅。睡覺前,放壹個“關門炮”。晚上不要出門,俗稱“平安夜”。
農歷七月初二至初八,天晚至十五,家家戶戶出門走親訪友,壹般先走親戚,後走遠親,多關照丈夫、侄子、叔侄,以酒席相待,稱為“過年飯”、“過年酒”。五月初五是財神日,是商務人士最重要的壹天。被稱為“招財神”之後的“開市”。有些佛教徒在農歷七月初七晚上走七橋不回頭,在農歷八月拜八僧,俗稱“走七橋”“拜八僧”。
其間,民間娛樂活動有龍燈、歡樂燈、大頭和尚舞等。與其他地方稍有不同的是“假裝掃地”,即乞丐(此時稱為“富人”)提著籃子,手裏拿著用紅球裝飾的掃帚,假裝掃地,並唱著俚語歌曲:“舉起金掃帚,裏格斯(像個聲音)來掃。向東掃,老板房裏有青龍、青龍米缸、黃龍谷倉;掃到南方,老板在屋裏發了財,大元寶做了筏子,小元寶做了船。”
建國後,過年等習俗壹直未變,很多迷信色彩也消失了。機關團體舉行團拜,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慰問春節期間堅持生產工作的老幹部、工人、教師、科技人員、敬老院老人和職工。途中,熟人相見,牽手或握手,互祝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