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自北宋以來,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是南就是北,為什麽總是躲著中原故土黃河流域?這當然是由於這壹地區的過度開發和頻繁的戰爭,但另壹個重要因素是黃河不僅越來越不強大,而且越來越差。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河流之壹。但是這個呢?大?指的是河流的長度,意義不大,但對河流來說是壹個很重要的指標?比如流域面積和徑流量,黃河給出的數據是很難得到的。比如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大的亞馬遜河達到了705萬平方公裏,長江有654.38+0.8萬多平方公裏,而長度與前兩條相差不大的黃河流域面積只有75萬平方公裏,可見母親養育孩子的能力有限;徑流方面,黃河沒法和世界比,也進不了國內河流前五。這是媽媽的嗎?牛奶?也嚴重短缺。因為嚴重缺水,中國北方的經濟和民生發展長期深受困擾,其實和這條北方第壹大河有很大關系。
與黃河相比,長江溫順可親得多,但在文明的影響上卻無法與前者相比。
更不用說黃河這條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給沿海地區的生態保護、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隱患和不便。
然而,以上因素都無法與這條暴虐的母親河相提並論,這條母親河經常斷流甚至改道,從而給被她滋養養育的孩子帶來巨大的恐懼和痛苦。
紫萱不會做任何事。先說說母親河到底有多爛。
黃河壹直是?擅長淤、定、運?以此聞名,是嗎?三年兩次突破,百年壹次轉移?聲明。這條中國母親河的脾氣到底有多壞?據黃河水利委員會統計,從公元前602年(東周定王五年)到1946年,有文字記載的黃河決口次數僅達到1593次,平均壹年半就會擴散壹次。誰能受得了?這不算。在此期間,黃河改道26次,其中7次影響巨大,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不僅如此,黃河還非常任性地改變了它的流向,向北壹直到了大沽口;最南端直接跨過淮河,與長江會師,東部沿海大部分地區被她困擾。
古代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是洪水,最流行的河流是黃河。
西漢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黃河在敦丘(今河南濮陽)決口,沖毀灤子河堤,湧入巨鹿澤,最終流入淮河、泗水,致使梁、楚等十六個縣、國被淹,損失慘重。漢武帝劉徹後來寫了《贊子歌》,描寫了當時泛濫的洪水景象:
蠍子會怎麽做?浩浩,我是壹條河!
妳不能為河流安寧,妳沒有工作也不能安寧。
我山平野,冬魚沸。
路弛離常流,龍遊遠闊。
回到舊四川,我是神,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為什麽我說河伯無情?為什麽溢出來就擔心我們?
桑葚浮,淮泗滿,水緩久。?(《史記?卷29?河曲書第7號)
這只是壹個黃色的平底鍋?日常任務?但在規模和危害程度上並不是特別突出,也不能和著名的黃河七大改道相提並論。即便如此,在勇氣、氣魄和胸懷上可以躋身於歷代帝王之列的漢武帝劉徹,在這場洪水面前,還是產生了巨大的恐懼感和無力感。為什麽我說河伯無情?為什麽溢出來就擔心我們?他認為洪水是天意,人力無能為力,被迫將70萬災民遷入關內,所以躲不起。
自古以來,很少有皇帝能在勇氣和霸氣方面與劉徹相提並論,但他也被黃河決口嚇壞了。
那麽黃河七大改道是壹種什麽樣的末日景象呢?
公元前770年,周平東遷,不僅意味著西周成為東周和春秋大時代的開端,還帶動了黃河下遊的大開發,黃河也由大堤變為大堤。齊桓公率先治理和開發了黃河。齊歡的霸權,遏制八流自我擴張。?(“讀史記?”124卷?川對壹清?顧祖禹)其他諸侯國也紛紛效仿築堤。防止江河皆淹,各有私利。?(“韓曙?卷29?就這樣,妳攔住了我,擋住了我。幾萬年來沒有堤防而自由流動的黃河,被束縛了手腳(被堤防約束,河床淤塞),限制了行動自由(九河合壹),終於忍無可忍發了脾氣。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黃河在素胥口(今河南省浚縣)決口,然後向東奔流至洛川,再至長壽津(今河南省滑縣)與洛川改道,再與北至彰武(今河北省滄縣)的漳河匯合,入海。這是歷史上記載的黃河第壹次大改道。可能是我第壹次做壞事,所以這次黃河?逃跑?範圍不算太遠(舊河在今天天津附近入海)。
第壹次大分流的時候,黃河相對沒有經驗,逃的範圍不算太廣。
漢高祖顏淵二年(公元前11),黃河在魏縣(今河北大名)元城附近決口,向東南沖入洛川故道,壹路肆虐豫魯,最後在今山東東營入海,形成黃河第二次大分流。
這種分流看似天災,最終卻變成了人禍?據說王莽因為河水決定向東流,使自己的祖墳免受洪水威脅,主張不堵決口,任洪水漂流。由於王莽先是做了權臣,後來又篡漢建新樓,接著又是壹場揮之不去的戰爭,黃河因此被荒廢了60年。直到漢明帝永平十二年,由著名的水利學家王景牽頭進行河道治理,才使黃河河道固定在從西漢古河道流出長壽津,或返回東營入海:
夏天,他派幾十萬士兵與王壹起修築堤防運河,並從滎陽到海口跋涉數千裏。風景是商業地形,鑿山壘丘,破功斬,直入溝壑溪流,防遏沖,疏積,十裏立水閘門,更是撲朔迷離,沒有反復崩漏的危險。雖然場景簡單,省了服務費,但還是幾百億。明年夏天,就會完成。皇帝親自巡視,命沿江郡縣設河堤官,如西京舊制。京宇很出名。?(“曾經”?76卷?《官員列傳》第六十六卷)
王靖治河後,黃河相對穩定了600年。
王晶在後世的名聲並不明顯,只能被列入史書,這是古代技術人才的普遍悲哀。
但是黃河改道會禍國殃民,不改道不都是好事嗎?黃河含沙量過高,導致河道泥沙逐漸淤積擡高。為了防止洪水漫過堤岸,人們不得不不斷加高堤岸,從而使黃河成為?地面河流?。到了北宋時期,黃河已經到了山東和河南?河水高的時候,百姓的房屋幾乎都在丈以上,百姓苦了很久,最後卻擔心洪水。(《宋史?卷91?第四十四),終於在李青八年(公元1048),黃河再次狂怒,這是第三次大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