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件

教學設計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對教學要素進行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壹種思路和方案。下面是我給妳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希望妳喜歡!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文章1教學內容:

對克和千克的理解。(課本第100-10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克和千克的單位,初步建立1g和1kg的概念,知道1kg = 1000g。

2.讓學生知道如何用天平稱量物體。

3.在建立質量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形成測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重點和難點:

要點:建立克和公斤的概念,知道它們的關系。

難點:克和千克概念的建立。

教具:

課件,2分錢硬幣,黃豆,秤,兩袋500克鹽,臺秤,自己帶的小物品等。

教學過程:

壹、問題情境:

老師:同學們,妳們想知道今天在超市發現了什麽數學知識嗎?仔細看看。(課件展示:教材100頁場景圖)

健康1:都在討論質量相關的話題。

生2:從圖中我們知道,5個蘋果重1kg,壹壺大豆油重5kg,壹包餅幹重110g...

老師:物體的質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過去我國常用的質量單位是“斤”和“兩”,現在國際上常用的質量單位是“克”和“千克”,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共同研究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引導學生發現物體的質量與生活息息相關。

二、獨立探究:

1,教學示例1。

老師:仔細觀察,告訴我妳發現了什麽。(課件演示:教材第65438頁+001,例題1)

健康1:我知道壹盒口香糖重3克,壹袋菊花茶重12克,壹袋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發現這些比較輕的物品都是以克為單位的。

老師:是的,我們通常用克作為測量較輕物品的單位。“克”是國際質量單位,用字母“g”表示

老師:那麽常用什麽來稱較輕的物品呢?老師告訴大家,有壹種稱重工具叫天平,比較輕的物品往往叫秤。現在同學們,請在小組內用天平稱壹下妳們身邊有什麽東西重1克。

學生在小組內測量較輕物品的重量,尋找重量為1克的物品,老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談論小組測量的結果。

(1 2分硬幣重約1克)

老師:估計以下哪幾項比1g輕?(課件演示:教材第101頁的“做吧”)

指派學生回答並及時提出意見。

老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比1g輕?

生1:壹小塊橡皮比1克輕。

生2:壹根頭發比1g輕。……

2.教學實例2。

老師:其實我們生活中質量超過1g,甚至更重的物品更多。那麽我們通常用什麽作為較重物品的單位呢?大家壹看就知道了。(課件演示:教材102頁例2上圖)

健康1:壹桶洗衣液有5公斤重,所以我覺得應該是用來稱公斤重的物品。

生2:壹箱蘋果25公斤。我也覺得是以“公斤”來衡量的比較重的物品。

老師:“千克”也是國際質量單位,用字母“kg”表示。

老師:仔細看。蘋果的盒子上寫著“凈含量”。什麽是“凈含量”?

生:“凈含量”是指這盒蘋果的質量,不包括盒子的質量。

老師:是的,生活中經常用到“凈含量”這個詞。它是指桶和箱中物品的實際質量。

妳想想,1000克有多重?舉個例子吧。

健康:生活中常用的壹包鹽重500克,兩包鹽的質量為1000克。

老師:妳認為“千克”和“克”有什麽關系?

健康:1kg = 1000g。

老師:誰知道生活中有哪幾種秤用“千克”作為單位?

健康1:在超市和大排檔見過電子秤和臺秤。

生2:體檢時遇到體重秤給她量體重的。

生3:我在實驗室見過彈簧秤。

老師:如果妳是壹個有良心的人,妳會發現生活中有太多的天平。仔細看看圖中這些指針指的是什麽,告訴大家物品有多重。(課件顯示102頁例2下圖)

健康1:壹袋洗衣粉重1斤。

生2:孩子體重23kg。

老師: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交流,稱出質量為1 kg的物品,用手稱,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是1 kg。

學生分組合作交流,老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完成教材103頁“做”的第二題,填表。設計意圖:從學生生活入手,聯系生活,貼近生活,從而縮短生活與教材的距離,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學習新知識。

3.在方框中填入“>”

2公斤?2000克5公斤?4900克

800克?1公斤2500公斤3公斤

4.判斷對錯。

壹個雞蛋大約重50克。?()

小明今年7歲,體重2000克左右。()

1公斤的鐵比1公斤的棉花重。()

壹袋鹽是500克,兩袋這樣的鹽重1公斤。()

第三,總結提高:

老師:同學們,妳們從今天的學習中學到了什麽?

四、作業:

課本第105頁練習20,第3題,第106頁第8題。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第二篇“7的乘法公式”;

教學內容:教材第7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類比能力,讓學生獨立體驗公式的制定過程,了解7的乘法公式的來源,理解7的乘法公式的意義。

2.掌握7的乘法公式的特點,熟記公式,逐步提高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

3.通過多角度的實踐,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過程:

第壹,自主探索

1,簡介

老師展示了壹幅由拼圖拼成的圖片。

老師:這是學生用拼圖拼成的圖案。他們拼的是什麽?

老師:拼出壹個圖案需要多少塊拼圖?有幾個七?如何列出乘法口訣?妳能想出壹個乘法公式嗎?

老師和學生壹起回答黑板如下:

1七是71×7=77×1=7。壹七等於七。

老師:拼出兩種圖案需要多少塊拼圖?有幾個七?對應的乘法口訣或公式是什麽?

教師繼續完成相應的板書。

老師:像這樣,學生能不能試著根據這7個圖案,湊成7的其他乘法公式?

2、配方的制定

打開課本第72頁,試著填進去。

3、全班交流

(1)報告並寫在黑板上。

(2)根據學生報告,課件展示了7的乘法口訣。

(3)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告訴我哪個公式可以代表拼出四種圖案的拼圖的塊數?對應的乘法公式是什麽?

拼出六種圖案需要多少塊拼圖?用的乘法口訣是什麽?根據這個乘法口訣,妳能想出哪個乘法口訣?

短語“5735”是什麽意思?

為什麽公式“7749”只能用來計算壹道乘法題?

二、記憶公式

1.剛才大家齊心協力,編了7的乘法口訣。請拍手,壹起讀公式。看完後,讓學生自己背公式。

老師:妳認為7的乘法公式哪個容易記住?為什麽?

教師講述漫畫中的情況,要求學生找出7的乘法公式,並運用聯想記憶公式。

老師:妳看,這些生活中的故事和俗語也可以幫助我們聯想乘法口訣。

2和7的乘法公式有什麽特點?

從上到下,公式中第壹個數字是1,第二個數字是7,乘積是7。

老師:為什麽乘積依次增加7?

利用發現讓學生再次記住公式,然後玩密碼遊戲。

第三,靈活運用

1,看公式說公式

7×3= 7×5= 7×6= 3×7+7=

7×4= 7×7= 7×2= 7×1= 7×7-7=

2.想想吧。我們身邊有哪些和7有關的事、現象、故事?

(1)在瓢蟲身上點數。

(2)計算壹首詩的字數

四行詩

兩只黃鸝鳴翠柳,

壹行白鷺沖天而起。

窗含西陵秋雪,

門博吳棟萬裏船。

這首詩是這周讀的壹首經典詩。能背出來嗎?學生肩並肩。

這裏有7嗎?妳知道壹首詩有多少個單詞嗎?妳怎麽想呢?

師:每句有七個字,所以也叫“七言詩”。

老師:題目1 * * *有多少單詞?如何形成?

(3)第壹部分

1矮人1帽子,7矮人7帽子;

1個矮人帶2件衣服,7個矮人帶()件衣服;

1個矮人有3條褲子,7個矮人有()條褲子;

1雙侏儒()鞋和7雙侏儒()鞋;

第四,課堂總結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第三篇學習內容:利用乘除兩步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目標:

1,使學生學會根據乘除關系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學以致用,服務好學生。

教與學工具的準備:教材第31頁例4中需要的物品。

學習過程:

首先,通過談話來引導全班。

孩子們喜歡購物嗎?他們喜歡,然後讓他們猜練習本、鉛筆盒、球、球拍等的價格。

第二,探索新知識

1,顯示兒童商店,顯示各種商品和單價。

2.開始四人壹組購物。

(1)告訴我妳有多少錢,打算買什麽?在小組中談論妳的購物計劃。

(2)小組工作與合作,有的扮演店員,有的扮演顧客。

(3)學生開始購物。

3.在課堂上交流您的購物流程。用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

例子:?a、12元可以買3輛車。

我想買五輛車。

c,我該付多少錢?

D.應付20元。

4.請正在表演的學生談論他們是如何算出來的。

12 ÷ 3 = 4(元)4×5=20(元)

5.請另壹組到黑板前展示他們的購物過程。

6.這些小組相互交流。

7.師生總結。

第三,學生自主完成31頁的“做”。然後根據“做壹做”圖,分兩步提出可乘可分的問題,互相解答。

第四,全班總結。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第四篇教學過程;

首先,激動人心的介紹

老師:同學們,春天又悄悄地、輕輕地來了。告訴我,孩子們,妳們眼中的春天是什麽樣的?

老師:妳的春天真美!在王先生眼裏,春天生機勃勃,百花齊放。

第二,探索新知識

1,教學實例2

(1)老師先在黑板上放壹朵花。

老師:看!現在黑板上有壹朵花!這朵花有幾片花瓣?

生:5片。

(板書:5)

老師:我們再放些花吧!

老師在第二排放了兩朵花。

老師:看,我在第二行放了幾朵花?

生:2朵花。

老師:第二排用了幾片花瓣?

生:10片

老師:妳認為呢?

生:壹花需要五瓣,二花需要兩個五瓣,就是10瓣。

老師:2塊5塊是10塊。(板書:2個5s)

老師:10與5相比,10是多少倍?

生:2次。

老師:為什麽?

生:10有兩個5,所以10是5的兩倍。(2次,2)

老師:那很好!誰會再試壹次?

(板書:10是5的兩倍)

(請回答3~4名學生)

(3)學生放花。

老師:如果老師給妳15片花瓣,妳能放幾朵這樣的花?

健康:3朵花

老師:真的嗎?我們同桌壹起玩吧。

老師:15花瓣。妳放了多少花?

生:3花。

老師:為什麽放之前就知道是三朵花?

生:三5片,即15片。

(板書:3個5s)

老師:15和5,能說壹樣嗎?

生:15是5的三倍。

老師:妳真聰明。誰能告訴我更多?

(請壹位學生回答)(齊說)

老師:那為什麽15是5的三倍?

生:因為15有三個5,所以15是5的三倍。

4.實踐

老師:與5相比,15是5的三倍。與7相比,35中有()個7,35是7的()倍;

老師:都是男同學來回答,28有()4,28是4的()倍。

(5)學生放花。

老師:如果我有20片花瓣,我能放多少朵這樣的花?

生:4花。

老師:妳認為呢?

預測1:

生:因為四個五是二十,所以是四。

(板書:4個5s)

預測二:

老師:還有其他想法嗎?

生:因為20是5的4倍,所以是4。

老師:現在20和5相比,20是多少倍?妳能算出這個公式嗎?在衛生紙上寫字。

(5)教學除法公式

20÷5=4

老師:我讓壹個同學告訴我公式怎麽寫。

老師:妳們都是這麽寫的嗎?那麽20÷5=4是什麽意思?

生:20個裏有4個5;20是5的四倍!

老師:太好了!誰能完整流利的說出這兩句話!

(3~4)

老師總結:求20是5的倍數,可以用除法計算。

老師:在這裏,王老師也提醒我,times不是單位名稱,4後面不用寫times。

老師:15是5的三倍。妳能用公式表達嗎?

(寫在草稿紙上)

健康:15÷5=3

老師:這個公式是什麽意思?

(2人)

老師:真好!好像要10的5倍都沒問題!讓我們壹起算出公式!

(板書:10÷5=2)

老師:告訴妳的同桌這個公式是什麽意思。

老師:我想聽聽妳要說什麽,可以嗎?

(5)總結

老師:同學們,像這樣解決壹個數是另壹個數的倍數的問題,我們通常可以用除法來計算。讓我們跟隨王老師走進生活,在生活中發現這樣的數學問題,解決這樣的數學問題。

(板書:找出壹個數字是另壹個數字的多少倍)

3.試著用它來解決數學問題。

(1)老師:春天是鍛煉身體的好季節。

電腦顯示體育圖片

老師:看!這裏真的很熱鬧!孩子們在做什麽?

生:拔河,跑步

老師:有多少人在跑步?拔河有多少人?

老師:那麽多人拔河是跑步的幾倍呢?誰來說點什麽?

生:4次。

老師:公式怎麽算出來?

學生公式:16÷4=4

老師:誰能告訴我這個公式的含義?

生:16有四個4,16是4的四倍。

老師:越說越好!

(2)老師:這裏的操場也很熱鬧。妳看到了什麽?

老師:數壹數有多少人丟了手帕,有多少人唱了歌?

老師:扔手帕的人是唱歌的人的幾倍?

老師:公式列在草稿紙上。

老師:齊聲說出公式。

老師:這裏有兩個八。除法前面的8是什麽意思?除法後面的8是什麽意思?

老師:很清楚,要丟手帕的人數是唱歌的幾倍,要丟手帕的人數要分唱歌的人數。

第三,鞏固練習

1,老師: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倍數。看啊!妳從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了什麽?

老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妳能問壹個關於倍數的數學問題嗎?

老師:妳聽清楚了嗎?好了,誰還想再說壹遍!

老師:把公式列在草稿紙上。

2.統計圖中的數學問題

老師:同學們,這是什麽?認識嗎?

學生:統計圖。

老師:大家可能都知道這個統計圖,是我上學期學統計學的時候出現的!當時的學生是用數學知識去發現這些數學信息的。通過今天的學習,妳能發現哪些新的數學信息?

老師:我也發現了。看啊!

總結:同樣的統計圖,但是隨著學生知識的增長,發現統計圖中有倍數。

3.老師:好,我們走出校園,去郊區看看吧!

老師:基於這些數學信息,妳能提出什麽數學問題?

老師:同學們不僅問得好,答得也很好,所以我送妳們壹些燦爛的笑臉。

4、畫壹畫,畫壹個倍數關系。

老師:有多少張白色的笑臉?

師:讓我們拿出兩支準備好的水彩筆,塗在笑臉上,以示倍數關系。

學生塗色

老師:有幾個紅色的笑臉?有多少綠色的笑臉?他們有什麽多重關系?

第四,拓展延伸

1,老師:妳學到了哪些知識?

2.老師:最後,我考妳壹個題目。孩子6歲,媽媽36歲。妳知道他媽媽多大了嗎?

生:4次。

老師:妳怎麽這麽快就知道了?

老師:請考慮壹下。我媽媽去年多大了?

生:7次。

老師:妳是怎麽算出來的?

3.老師:在美麗的春天,聽著同學們精彩的演講,我感到特別溫暖。希望同學們趁著好季節多出去走走,多發現身邊的數學題。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第五篇教學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對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1)結合具體情況,對乘法的意義有了初步的體會和理解,知道用乘法求幾個相同的加數之和更容易。

(2)認識乘號,讀寫乘法公式。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貼

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在我們的數學王國裏有壹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那就是“歡樂谷”!想看看嗎?今天老師帶妳去歡樂谷的操場。請看大屏幕:

請仔細觀察。誰能告訴我妳看到了什麽?

同學們交流熱烈。

老師:妳能根據妳看到的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生可以自由提問。

老師:怎麽安排?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寫下:4+4+4+4 = 20(人)5 4。

2+2+2+2+2+2=12(人)6 2

3+3+3+3=12(人)43

(放)

老師:為什麽這樣安排?(引導學生說出五個4、六個2和四個3)

老師板書:5 4 6 2 4 3

老師:妳有很多發現!妳們都是聰明的孩子。“歡樂谷”不僅充滿快樂,而且充滿智慧!讓我們跟隨“小精靈”去親身感受壹下吧!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喜歡的操場生活場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了解數學的起源。]

二、練習,引導探究:

1,實踐探索:初步感知倍增

老師:首先,我們來到了“歡樂谷”的第壹站——“拼圖吧”,這裏正在玩壹個有趣的拼圖遊戲。誰能告訴我每個孩子都畫了什麽圖形?有多少?每個圖形中用了多少根棍子?

學生看圖交流,老師在黑板上隨機寫:3+3+3+3 = 18(根)

10+10+10=30(根)

5+5+5+5=20(根)

老師:妳能擺出幾個妳喜歡的人像嗎?我們壹起試試吧。

學生操作,老師巡視。

老師:誰能告訴我妳畫了什麽樣的圖形?壹個* * *放幾個?妳用了多少根棍子?

老師:壹組數字妳用了多少根棍子?怎麽做公式?

學生匯報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計算黑板上的公式

師:觀察比較這些加法公式有什麽特點?

生:幾個加數相同。

2.表單外觀:

老師:妳能舉個這樣的例子嗎?

學生給出類似公式的例子。

老師:老師,2的和有20個。能告訴我加法公式嗎?

老師:用加法公式太麻煩了。有沒有簡單的算法?(學生小組討論)

3、抽象概括乘法:

老師:2+2+2+2的加法...+2也可以用壹種新的運算方法——乘法在黑板上表示:對乘法的初步認識。

例如:3+3+3+3+3 = 18,當6個3相加時,可以在同壹個加數3和同壹個加數的數6之間寫壹個乘號。

(老師壹邊板書壹邊說:3×6)

老師:“×”叫乘號,讀作“乘法”。(讀兩遍)

指示寫乘號:“+”是乘號。

乘法是用加法改寫的,所以當“+”傾斜時,就改變了乘法的符號。

(引導學生讀空書)

4、教乘法讀寫:

老師:像3+3+3+3+3 = 18,用乘法就是3×6=18。讀:3乘以6等於18。

或者6×3=18讀作:6乘以3等於18。

通過名字讀公式,然後讓學生壹起讀公式。

老師:妳能把黑板上另外兩個加法公式改寫成乘法公式嗎?

學生獨立寫乘法口訣,看兩遍再交換批改。黑板是3×10=30或者10×3=30。

4×5=20或5×4=20

5、觀察比較,進壹步理解乘法:

老師:這些公式有什麽特點?(學生觀察發現)

師:求“幾個相同的數相加”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我們今天學的“乘法”。

【設計意圖:由於每個個體的思維方式和水平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在真實的“做”的活動中解讀乘法的意義。流程簡單明了,操作方向明確。學生可以感知乘法的意義,建立乘法和加法的聯系。]

第三,拓展練習:

1,老師:回到操場可以問什麽問題?妳能列出乘法口訣嗎?

學生提問,並行計算。

2.為小動物找朋友(讀公式並說出意思)

4+4+4四個八加起來。

8+8+8+8 3 4加法

3.獨立完成P46《做壹件事》,練習9,題1,2,3((獨立完成,集體修改。)

4.妳在生活中見過哪些乘法的問題?試著和妳的同學交談。

5.課後拓展:

回家後看看家裏的東西,看看哪些能用乘法解決。告訴爸爸媽媽妳的所見所想。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每個人都學習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對數學有不同的理解,進壹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板書設計:對乘法的初步理解

加法:3+3+3+3+3 = 18 6 3s。

乘法:3×6=18讀作:3乘以6等於18。

或者6×3=18讀作:6乘以3等於18。

課後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的內容。這節課是乘法的開始,是學生進壹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乘法的本質是特殊的加法,是加法的簡單運算。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字的相加。本節教學內容與同加數的相加是相互依存的,是在識別同加數和同加數的數的基礎上觸發的。因此,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體驗乘法運算的過程,理解乘法運算的意義。

1.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三維目標。

由於大三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年齡特點,他們有著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式和方法。備課時,我壹方面註意充分利用課本中呈現的數學資源,另壹方面根據新課標提出的新的數學概念,對課本資源進行適當的補充和調整,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探索和積極思考,讓學生體驗乘法運算的過程,充分利用自己熟悉的活動經驗自主開展活動。因此,在上課之初,我通過與學生的交談,密切聯系他們的現實生活,把他們帶入他們熟悉的生活世界。利用兒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我把乘法的概念融入到學生喜愛的遊樂園和拼圖遊戲中,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也有利於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2.在指導的過程中實現三維目標。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盡力創造壹個自主探索知識的空間。我通過對比分析加數相同和不同的加法公式,圍繞“加數相同”和“加數相同”這兩個中心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為以後進壹步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突破難點,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現實生活。整個教學為學生主動參與搭建了平臺,註重了數學學習的自主性。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學習和探索的主動權,讓學生通過主動觀察、探索、討論、交流,在看、看、想、說、練的數學活動中體驗“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以動引思,以思促學,在“試解中學、合作探究”中實現,在課程標準中充分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3.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乘法意識。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要註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思維方式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這節課結合了乘法知識的學習,我壹直註重培養學生有意識地溝通“數”的生活經驗與乘法運算的聯系,讓學生與現實生活保持聯系,從乘法的角度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教完之後,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壹定要突破教學中的難點,難點是加幾分。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只是讓學生感性的感受壹下,沒有說清楚“幾”,給學生後來說乘法的意義設置了障礙。在交換專題地圖的這個環節要把“幾個幾”解釋清楚,這樣學生在接下來的探索中理解乘法的含義就不會那麽困難了。

2.在加法和乘法公式的比較中,得到乘法只是理論上的簡單,學生沒有實際經驗。為了體驗乘法的簡單性,應設計壹個情境練習,讓學生通過體驗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簡單運算的結論。

教完《乘法的初步認識》之後,我感觸良多。我覺得作為壹名合格的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教材,大膽嘗試,不斷反思,總結成敗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