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孩子太聽話是好事嗎?

孩子太聽話是好事嗎?

孩子太聽話是好事嗎?

孩子太聽話是好事嗎?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話,因為孩子聽話,父母會輕松很多。其實有時候孩子要有點脾氣,太聽話,不壹定好。太聽話是好事嗎?

對太聽話的孩子來說是好事嗎?1妳真的受不了孩子的“太聽話”?有時候,有些事情,到底是親人之間無聲的大愛,還是與孩子們魚死網破?父母的愛和付出壹定是為了孩子好吧?

“我生妳養妳。妳必須聽我的。”

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這些話:

“媽媽現在是為妳而活,不然有什麽意義?”

“要不是妳,我早就跟妳爸離婚了。”

“妳是我們唯壹的希望,我和妳父親都依靠妳……”

這些父母把孩子視為生命的全部價值。

我希望我的孩子平安健康,我希望他們生活在我的保護之下。我已經非常詳細地規劃了孩子們的生活,並期望他們絕對服從。

他們似乎不是在養育壹個獨立的人,而是在制造壹個“聽話又優秀”的“機器”。

在最新壹季的《精彩國會》中,心理咨詢師武誌紅講了壹個故事:

壹個女生和男朋友戀愛半年多,沒有告訴她媽媽,所以她媽媽強烈反對他們在壹起。

她無法接受女兒的戀情沒有經過自己的“審核”,軟硬兼施,最後讓女兒和男友分手。

但從那以後,女兒再也沒回過家。

她離開了母親,為自己的獨立而戰。

武誌紅覺得她的獨立是悲劇性的。他說“聽話”這個詞很成問題。

“從出生開始,父母就幫孩子決定長大後要做什麽,但從來沒有問過孩子想做什麽。”

很多時候,父母在完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把家變成了壹個“傷人”的地方,讓孩子只想逃避。

很多家長經常用“父母在,不要遠行”來“綁住孩子”。

但後半句卻被忽略了:“妳壹定要好好旅行”。

“壹個人有了明確的目標,就可以出去努力,但壹定要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不要讓父母擔心。”

真正的孝順和愛,從來不需要任何人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哪怕是父母子女。

“我很愛妳,但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不是自私,而是更純粹更有尊嚴的愛。

紀伯倫有壹首詩:

“妳的孩子不是妳的孩子。

他們是因生活對自己的渴望而生的孩子。

他們是在妳的幫助下來到這個世界,而不是因為妳;他們在妳身邊,卻不屬於妳。"

兩個人再親密,也還是“兩個人”。

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愛離開。

黃磊在《小別離》發布會上提到:

“人生就是壹次又壹次的分離和重逢。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圓,只有父母的愛是為了孩子去旅行。

這個世界上最常見的就是:父母的愛,孩子的親情。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做自私的父母。

愛得太多是自私的愛。那種愛比恨更傷人。"

臺劇《妳的孩子不是妳的孩子》裏有壹集,講的是壹個單親媽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的故事。

壹個偶然的機會,她得到了壹個可以控制孩子生活的遙控器。

於是每次兒子做了不適合她的事情,她就按下遙控器,要求時間倒流,讓兒子“改正錯誤”。

衣食住行,日常生活,考試成績,甚至愛情,稍有不滿意,都要重新開始。

兒子不忍自殺,才發現前壹天只要母親回頭,他連“死”都做不到。

如此扭曲的母子關系,的確“比仇恨更可怕。”

根本原因是父母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不是壹個可以被自己支配的“對象”,也不是自己的“支配者”。只是在他們無法獨立對抗世界的時候陪伴他們壹段時間。

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分離和放手是永恒的主題:

在出生的那壹刻,孩子離開母親;放學後,每天都是暫時的分離;上大學是更長的離別;

後來,我工作了,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徹底離開了我的父母和家。

無論多麽不情願,多麽難以忍受,這些分離都是無法抗拒的,沒有人願意養壹個“巨嬰”。離別是人生的必修課。

因為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壹輩子,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為壹個獨立的人。

而且,分開不代表不愛。"母愛的最高形式之壹是給孩子自由。"

《莫問西東》中,出身名門的沈光耀成績優異,能力出眾。

本來他可以靠家人的祝福,壹輩子衣食無憂;但為了內心的追求,他去了西南聯大。

當母親聽說他想參軍時,她只說了這句話:

“我們覺得妳可以享受生活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走萬裏路,比如娶壹個喜歡的姑娘,生兒育女。

註意不是給我加孩子,是給妳自己加,妳就可以享受做父母的樂趣了。

妳這輩子想要追求的名利,沒有什麽是妳的祖先沒有經歷過的。那些只是生活的幻覺。

我怕妳還沒想好怎麽過日子就死了。"

最終,沈光耀還是選擇了棄筆從軍,為理想獻出生命。

面對與自己意見相左的孩子,媽媽不是“哭、鬧、上吊”,而是盡力挽留、勸說。

也許只是為了那句“我要妳享受生活”。

父母可能很自私。

有時候,看著壹些父母為孩子“操碎了心”,不禁感嘆“窮傳宗接代”。

但很多時候,這些愛會成為孩子的負擔,讓父母迷失自我。

《我的男孩》中朱雨辰的母親對自己說:“我用我的壹生來對待我的兒子。”

她的愛“令人震驚”:每天早上四點起床,為兒子燉梨汁十年;

兒子出去拍戲,到處跟著,用小電磁爐給他做飯。

幹預兒子的每壹次戀愛,都需要我未來的兒媳婦有壹個“賢妻良母”...

她的全部時間都圍繞著“兒子”,仿佛這是她生命的唯壹意義。

可悲的是,她試圖扮演“母親”的角色,卻很難被大多數人理解。

朱雨辰在節目中的孤獨和對陪伴的渴望都是她做不到的。

不懂得放手,最終造成了兩個人的“不完美”。

電影《塔利》講述了壹位帶著三個孩子的母親的日常瑣事。

女主角年輕時美麗、聰明、自信。

當了媽媽之後,每天給寶寶餵奶,送孩子上學,為家裏的壹切操心。生命似乎在消逝。

她堅持母乳餵養,自己帶孩子,從不請保姆...並努力做壹個合格完美的母親。

她得到的是越來越畸形的身材,壹點點失去的自信。看著鏡子裏的自己,她沒有人可以抱怨,但生活仍然緊迫。

甚至她覺得“年輕時學的所有知識,生了三個孩子後都白費了。”

這種糟糕的狀態壹直持續到夜班保姆Tally到來:她可以完美地處理家務,照顧孩子;她告訴女主人,已婚婦女也可以去酒吧聚會...

其實“塔利”並不存在,她只是女主自己想象出來的壹個存在。

她太渴望有自己的時間了。

傳統觀念裏,“父母”二字太重。

人們常常忘記除了父母,他們還有自己的生活。

黑龍江壹對老夫妻花光積蓄買了兩棟破舊的小樓改造成“豪宅”,每月兩萬元的退休金也用來享受生活。

他們明確表示不會把積蓄留給孩子。

在請回答1988中,董龍媽媽有壹段獨白:

我壹輩子都被人叫東龍媽媽和大龍媽媽。我對此很不高興。我的名字是趙秀香。

與劇中其他三位全職媽媽相比,這個“趙女士”真的不怎麽照顧孩子。

因為她有自己的工作,不能壹直陪在孩子身邊。

但她的孩子驕傲地告訴朋友:“我媽媽和妳媽媽不壹樣。她有自己的工作。”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但有時候,適度的“自私”不僅是為了放下孩子,也是為了成全自己。

壹位槽值的讀者說,她媽媽曾經很帥氣地告訴她:

“妳要知道,雖然我生了妳,但妳是妳,我是我。

我賺的錢是我的,用它養活妳是我的榮幸,但不代表就是妳的。

其實妳什麽都沒有。妳想賺什麽就賺什麽。"

孩子如箭,父母如弓。

弓用盡全力拉伸,最後只為箭能飛得更遠。

但是,箭的勇氣不僅需要弓的力量,還需要在那壹瞬間釋放弦。

愛從來不僅僅是給予和犧牲。

太聽話是好事嗎?2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聽話是好事,但是家長有沒有考慮過孩子太聽話是不是不好?尤其是最近,隨著孩子的成長,我發現他們不太願意和我們說話,特別是對我們說什麽都會做什麽,但往往性格內向,不願意和我們開玩笑。

相比其他孩子,我感覺自己的孩子往往更內向。這樣是不是太聽話,導致孩子很多事情不願意告訴父母?這也是我第壹次意識到,孩子太聽話也是壹件壞事。

1.孩子太聽話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1,父母比較強勢

壹般父母強勢,孩子的意見不能當真,只能聽父母的安排。慢慢的,孩子不會抗拒父母的意見,也不會提出意見。最終可能會阻礙孩子的發展,容易形成依賴的性格。最後,青春期可能會有逆反心理。

2.家庭環境壓抑。

很多時候,壓抑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容易影響孩子的生活和性格。有時候孩子看到父母之間的緊張,會變得很懂事,希望懂事的父母不要罵自己。這種情況下,很多孩子會壓抑自己,變得聽話,但內心會變得更加內向封閉。

3.父母過度保護他們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保護者,但是如果這個保護者過多的幹涉孩子的成長,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可以幫他們解決很多事情,他們什麽都不需要做。如果從小就培養這種依賴感,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不利的,有更大的負面影響。

第二,孩子太聽話,可能會造成什麽危害?

1,依賴,缺乏主見。

很多父母會在孩子不懂事的時候幫孩子做選擇,逐漸造成孩子依賴父母做選擇,而不是自己做選擇。甚至當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時,父母也會出來阻止,這會讓孩子很沮喪,不想做出選擇。

在之前的新聞中,我介紹了壹個32歲的李,他有壹份很好的工作,但是當他的父母問他為什麽不找女朋友時,他說希望他的父母幫他介紹,並抱怨他的父母不關心他。這種思想很不好,沒有自己的主見。

2.不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當孩子太聽話的時候,我們要考慮的是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影響。因為孩子太聽話,有些問題不會自己思考,而是等待別人的指示去做事。時間長了,孩子會形成不思考的習慣,對智力發展不利。

3.影響孩子自身的交際能力。

對於很多太聽話的孩子來說,會受到很多約束。他們不喜歡嘗試新事物,也不會交新朋友。他們只敢在很小的朋友圈裏活動。這也會影響孩子的工作,導致最後工作變得更加膽小,嚴重影響孩子的交流。

所以很多時候,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大聲訓斥,過於嚴厲,而應該進行適度的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

三、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1,了解孩子的性格,不要強行改變。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內向,剛接觸壹件東西,都需要別人的引導,尤其是父母的關心。所以家長在了解孩子的性格後,要仔細考慮應該用什麽方法來幫助孩子。尤其不能強迫孩子改變。父母能做的就是讓孩子變得更好。

2.積極引導孩子。

無論是哪種性格,內向還是外向,作為父母,我們都要知道,孩子需要的是積極的引導,而不是改變。因為無論哪壹種都有自己的缺點,家長需要學會靈活應對,讓孩子在自己性格的基礎上發揮應有的能力,對世界有自己的認知和看法。

3.下意識地利用機會影響孩子

孩子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就會形成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想法。父母需要了解孩子每個時期的成長軌跡,然後下意識地利用身邊的機會去影響孩子,讓孩子聽話,有自己的思想。要達到這種狀態,需要家長努力,配合孩子。

看到孩子太聽話的時候,家長高興的時候需要好好知道。這背後的原因不能只看表面,還要讓孩子成為壹個聽話又固執己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