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知道帶什麽給婆婆。
俗話說,相見恨晚,三分情。但是中國是壹個有禮貌的國家,所以空手見面不好。尤其是見長輩,應該帶什麽?但是我應該帶什麽呢?帶營養品,但是關於食品藥品安全的報道整天擔驚受怕,婆婆可能會認為她故意給她買了質量不好的營養品;買衣服,但是不好問婆婆衣服的尺碼,又怕她買的款式不喜歡;給我壹張購物卡,但是我怕我婆婆討厭這麽懶連禮物都不挑...真的很難!難!難!
2.在婆家做什麽都要勤快。
回家本來是為了放松,好好休息。但是到了婆婆家,就不是這樣了。買菜做飯,洗衣服拖地,帶孩子……所有的家務媳婦都要搶著做。不然妳會感受到婆婆異樣的眼光。在邊肖之前,有壹個朋友也是因為不滿給婆婆洗碗,直接和婆婆撕破臉,最後和婆婆翻臉。
在這壹點上,邊肖建議大家忍耐壹下。畢竟中國的傳統就是這樣。如果沒有辦法改變社會,妳得先適應它。
3.和老公的兄弟姐妹在壹起總是很尷尬。
回到婆家,老公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的感覺。我們打個招呼吧。老公的兄弟姐妹,表親,堂兄弟姐妹,壹大堆,記不清誰先了,這個地方就更尷尬了。每次看著老公和他們有說有笑,回憶起小時候的經歷,我都啞口無言,壹句話也插不進去。那味道,別提有多難受了。
4.我老公家壹直喜歡送飯。
妳回丈母娘家,她家有些人總是把妳當客人。吃飯的時候,我總是愛熱情地幫妳夾菜。尷尬的壹點是,雖然是親戚,但也不是很熟,不好意思拒絕他們的好意。就這樣,看著滿滿壹碗魚、菜、肉,只能大口大口的把飯吃下去。收拾完碗筷,我就默默吞幾片健胃消食片。
5,孩子被慣壞了,回去還得重新開始教育。
老人寵孫子,這是中國的國情。平日在家,我努力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到了我婆婆那裏,全都被打回了原形。比如,很難讓孩子睡前刷牙,但在婆婆家,孩子被壹個嬌生慣養的婆婆慣壞了,被允許不刷牙。回去的話,得拿起棍子,孩子才敢屈服。這真的是寵物病!
6.婆家總是關心生活的八卦。
去丈母娘家,總要關心:什麽時候生孩子?工資漲了嗎?職位提升了嗎?房子已經著陸了嗎?.....雖然,這也是人生必須在乎的。但是,平時的工作已經夠煩的了,這些問題我都要壹遍壹遍的回答。當它是真的,我的心好累!
7.走的時候準備太多蔬菜。
做了婆婆的人壹般都喜歡種點蔬菜什麽的。兒子媳婦難得回來壹次,好的自然都給了。所以經常是兒子媳婦回了家,婆婆會挑幾袋菜帶回去。說不行,不敢,不說不行,回去就惡心。我只好笑著接受了,回去後再和同事朋友分享。
擴展數據
要妥善處理婆媳關系,首先要對這種人際關系有壹個正確的認識。婆媳雙方都應該承認對方的獨立人格和經濟地位,彼此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人際關系,而不是壹方必須服從另壹方的支配和支配的關系。
認識到這壹點非常重要。如果雙方或壹方對這種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對方必須或應該服從和服從自己,從而把這種平等的人際關系看成是支配和服從的關系,那麽必然會表現在行動和態度上。導致雙方關系失衡。
婆媳之間互相尊重,需要雙方和全家人商量事情,比如經濟開支,涉及全家的事情,培養民主的家風;屬於個人的“私事”不應互相幹涉,個人應享有“自主權”。作為媳婦,妳要尊重婆婆,因為婆婆年紀大了,做管家經驗豐富;壹個婆婆不應該總在媳婦面前裝腔作勢,而應該看到她的長處,尊重她的意見。
換句話說,雙方應該互相合作,互相尊重。婆媳同居多年,難免會發生壹些不協調的事情。這個時候,更需要雙方互相理解。所謂“理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我們的祖先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所倡導的“設身處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原則,都包含著理解的思想,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金科玉律”,完全適用於處理婆媳關系。
發展良好的婆媳關系,雙方都需要學會理解和體諒對方。比如周日去遊園,媳婦不要只和老公孩子壹起去,要把公婆留在家裏壹起去,婆婆才不會覺得孤單。相反,媳婦多照顧老公,少照顧婆婆,婆婆要體諒。
如果婆媳雙方在相處的時候都能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互相理解,婆媳矛盾就不會很大,反而會發展的像親子關系壹樣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