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縣位於北京市北部,距北京125公裏,東南與北京市門頭溝區接壤,西北與張家口下花園接壤,西南與蔚縣接壤。全縣總面積2802平方公裏,轄1區、8鎮9鄉、373個行政村,總人口33萬,是環京津地區較大的縣之壹。
涿鹿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無霜期14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75小時,日照率65%,年平均氣溫9.1℃,對作物幹物質積累極為有利。
涿鹿縣資源豐富。水資源豐富,全縣水資源總量達到7.45億立方米。有5000年的農業種植歷史,歷史上素有“千裏桑幹唯富涿鹿”之稱。全縣耕地總面積50.8萬畝;糧食總產量保持在6543.8+0.6億公斤左右。林業資源優越。全縣森林面積654.38+0.855萬畝,其中果林98.9萬畝,年產量654.38+0.25億斤,森林覆蓋率44%。涿鹿縣是全國糧食大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綠化工程重點縣、全國水果生產百強縣、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縣、中國杏之鄉、中國葡萄之鄉。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優勢為發展特色產業提供了條件。全縣形成了葡萄、杏、蔬菜、畜禽四大龍型特色產業。葡萄產業新開發幹紅釀酒葡萄7000畝,鮮食葡萄新品種3000畝,全縣葡萄種植總面積達到10.6萬畝。葡萄酒原產地保護申請已獲國家相關部門批準。全縣6家葡萄汁企業* * *加工葡萄酒5000余噸,轉化葡萄7500噸,並繼續開拓銷售市場,力爭引進和建設葡萄深加工企業,提升葡萄產業後續競爭力。杏平產業新開發杏平6萬畝,達到52萬畝,杏仁產量達到2000噸。享譽世界的“龍王帽”杏仁占全國出口總量的壹半以上,被譽為“全國杏仁之鄉”。杏扁加工企業年生產能力達到1.2萬噸。為提高杏扁產品的綜合效益,應在加強管理、提高單產、深加工和市場開發等方面下大力氣。蔬菜產業。以“蔬菜進京”為重點,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在主產區開展了“無公害示範戶”活動,建立了農業信息網絡中心、農產品質量監測中心和農業科貿服務中心,註冊了“三皇”牌蔬菜商標,進壹步提升了蔬菜產業競爭力。按照綠色無公害生產的要求,引進和推廣生態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標準化生產技術,減少農藥使用,提高蔬菜品質,大力發展反季節蔬菜和設施蔬菜,擴大北京市市場份額。畜禽養殖業,全縣有各類專業戶3226戶,有力地促進了全縣養殖業的發展,重點發展奶牛養殖業。通過培育典型示範戶,加強社區建設,全縣建成奶牛養殖小區10個,奶站6個,新發展奶牛3300頭,達到近10萬頭。同時,做好防疫除疫工作,改良品種,引進牛源,普及科學飼養技術,積極引進乳制品加工企業,增強奶業後續發展能力。此外,新興棗產業發展迅速,新增1.5萬畝,總面積4萬畝。縣奶業協會、葡萄協會、杏平協會等農業服務組織應運而生,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
涿鹿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金、銀、錳、鐵、銅、磷、石灰石、花崗巖和煤炭等礦藏129處。涿鹿工業是建國後起步的,改革開放後發展很快。各級工業廠礦120多個。產業結構以煤炭、礦業、化工、輕工、冶金、建材、機械、電子、釀酒為主,16產品獲得省優、部優、國優稱號。
古文明開涿鹿。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先民黃帝、顏地、蚩尤在涿鹿進行了在中華文明史上有重大影響的“炎黃漢泉之戰”和“黃巖涿鹿之戰”,最終統壹在涿鹿,建立了基業,凝聚了河湖中華文化,創造了五千年文明史,留下了以黃巖城為中心的舉世聞名的“三祖”。境內保存完好的古跡有黃帝城、黃帝泉、炎帝營、蚩尤村、蚩尤墓等23處。經過多年的研發,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註,成為海內外華人尋根尋祖、旅遊觀光、尋求合作、開發建設的勝地。
近年來,涿鹿縣確定了“工業立縣、生態興縣、民營富縣”的總體發展思路,出臺了壹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引進了北大青鳥玉環公司、億能普藥業等壹大批科技產業項目。同時,發揮人力資源的獨特優勢,實現與京津旅遊的對接。
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涿鹿人正以開放、誠信、文明、現代的新形象,真誠歡迎海內外各界人士前來投資興業、觀光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