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總是喜歡責怪別人,責怪環境不好,責怪別人不喜歡他,不歡迎他,但他從來不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值得別人尊重和歡迎。壹個人如果不經常反省自己,只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就會像這只烏鴉壹樣惹人厭。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被學生討厭的老師才是好老師。當我們遇到學生時,他們會微笑著向妳走來嗎?
故事二:在同壹座山上,有兩塊壹模壹樣的石頭。三年後,有完全不同的變化。壹石成雕塑,被很多人敬仰崇拜。壹塊石頭變成了路邊的石頭,被搬來搬去,經常被踐踏,被玷汙。路邊的石頭極度不平衡的說:“老兄,三年前,我們還是壹座山上的同壹塊石頭,今天差距這麽大,我心裏特別痛苦。”雕塑石回答道:“老兄,妳還記得嗎?三年前,來了壹位雕塑家。妳不想改變,但妳更害怕割在身上的痛。妳告訴他,妳只需要簡單地雕刻妳自己。那時候,我想象未來,願意改變,也不怕割傷自己的痛苦。所以,雕塑家簡單的處理了妳。那我呢?錘砸、鋼鋸鋸、刀雕、紗布磨...我經歷了比妳多幾倍的變化,忍受了比妳多得多的痛苦,才有了今天的不同!”聽到這裏,路邊的石頭感到羞愧和後悔。
看完這個故事,不要以為我想當學生的“雕塑家”。其實,每個學生都是壹件值得欣賞的“藝術品”。學生想成為什麽樣的人,完全取決於自己的選擇。我們改變不了他們,只有學生才能改變自己。我們要做的就是放大他們美好的壹面,積極進步。當它們被汙染時,為它們去除去汙汁。鼓勵他們積極面對生活,對自己負責,做自己命運的雕塑家。
故事三:壹個國王總是覺得不快樂,於是他派人到處去找壹個快樂的人,然後把他的襯衫帶回來。
尋找幸福的人遇到人就問:“妳幸福嗎?”答案永遠是:不開心,我沒錢;不開心,我沒有親人;如果我不快樂,我就得不到愛...就在他們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的時候,太陽對面的山頭傳來悠揚的歌聲,歌聲裏充滿了幸福。他們帶著歌聲找到了“快樂的人”,看到他躺在山坡上,沐浴著溫暖的金色陽光。
“妳覺得幸福嗎?”
“是的,我覺得很幸福。”
“妳所有的願望都能實現嗎?妳從來不擔心明天嗎?”
“是的。妳看,太陽極暖,風極暖,我不餓,口不渴,天那麽藍,地那麽寬。我躺在這裏,除了妳沒有人打擾我。我有什麽不開心的?”
“妳是個快樂的人。請把妳的襯衫給我們的國王,國王會獎賞妳的。”
“什麽是襯衫?我沒見過。”……
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每個人對幸福都有不同的解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幸福是壹種象征,是壹種自我意識。關鍵是如何把握這個符號和感覺。
教師的教育目標應該是追求學生幸福的象征和學生幸福的感受。學生們的幸福感都寫在臉上。
故事四:井裏的青蛙向往大海,求大烏龜帶它去看海。大烏龜很高興有生以來第壹次當向導,就欣然同意了。壹只烏龜和壹只青蛙離開了井,慢慢地向海邊走去。當青蛙看到壹望無際的大海時,他感到很驚訝。它“呱呱”地叫著,渴望壹頭紮進大海的懷抱,卻被壹個浪頭打回沙灘,猝不及防地喝了幾口鹽水,也迷失了方向。
大烏龜看見了,就叫青蛙仰面躺著,和它壹起遊泳。壹只青蛙和壹只烏龜漂浮在海面上,很有趣。青蛙已經逐漸適應了大海,可以自己遊壹會兒了。就這樣,他們玩得很開心。過了壹會兒,青蛙有點渴了,但是他喝不到又苦又鹹的海水。它也有點餓了,但是找不到可以吃的蟲子。青蛙想了想,對烏龜說:“大海真的很好,但是以我的身體狀況,我無法適應海裏的生活。”最重要的是,這裏沒有我能吃的食物。看來我還是要回到我的井,那裏是我的天堂。"
於是青蛙告別了大烏龜,回到了自己的井裏,過著安全幸福的生活。
適合自己的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馬布科克說:“最常見、代價最大的錯誤是認為成功依賴於某種天才、某種魔法、某種我們不具備的東西。”事實上,成功的要素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很難學的。如果好學,我想領導會讓我們不惜壹切代價出去學習,專攻“點金術”。那麽教育就簡單了。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適合自己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和名家的區別。也許妳會說:“井底之蛙,就是沒什麽知識的青蛙。”也許妳是對的。我們生活的世界真的很有趣。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善與惡”、“正與負”等等,就看妳看哪壹面了。我覺得要盡量把別人的教育方法內化為自己的,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讓自己的教育行為有鮮明的個性。適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故事5:塞爾瑪陪著她的丈夫在沙漠中的壹個軍事基地。丈夫奉命去沙漠鍛煉,她壹個人呆在部隊的小鐵皮屋裏。天氣令人難以忍受——在仙人掌的陰影下,氣溫高達華氏125度。她沒有人可以交談——周圍只有墨西哥人和印度人,他們不會說英語。她很難過,於是寫信給父母,說她要拋下壹切,回到鄉下去。她父親的回信只有兩行,但這兩行卻永遠留在了她的心裏,徹底改變了她的壹生:
兩個男人透過監獄的柵欄向外看。
壹個看到了泥,但另壹個看到了星星。
當塞爾瑪再次讀到這封信時,她感到非常慚愧。她決定在沙漠中尋找星星。
塞爾馬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讓她非常驚訝。她表示對他們的紡織品和陶器感興趣,於是他們把他們最喜歡的紡織品和陶器給了她,他們舍不得賣給遊客。塞爾瑪研究了迷人的仙人掌,各種沙漠植物和物理狀態,還了解了土撥鼠。她在沙漠裏看日落,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數萬年前的,是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的...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人興奮和難忘的奇觀。
是什麽讓這位女士內心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沙漠沒變,印第安人也沒變,但這位女士的思想和心態變了。思想上的差異讓她把原本以為很糟糕的情況變成了人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對發現新大陸非常興奮,以至於寫了壹本書,並以《快樂城堡》為名出版。
同壹所學校,老師的知識水平應該沒有明顯的差別,差別很小。然而,這種微小的差異往往會導致教育效果的巨大差異。積極的教育心態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極的教育心態必然導致教育失敗。在教育行為開始之前,我們必須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故事六:壹位母親喜歡帶5歲的女兒逛街,但女兒總是舍不得走。母親覺得很奇怪。店裏那麽多五顏六色的東西,為什麽小孩子不喜歡?直到有壹次,孩子的鞋子脫了,媽媽蹲下來給孩子系鞋帶。突然她發現了壹個她從未見過的可怕景象:所有的腿和胳膊都在她眼前晃動。於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了商店。從那以後,即使她必須帶孩子去商店,她也把他們扛在肩上。
多麽細心的母親啊。
“蹲下來看孩子的世界”,和學生換位思考,反思我們的教育,真的很可怕。當學生犯錯時,他們通常會采取壹些措施,如提問、訓斥和懲罰。這樣,學生根本不會有安全感。想象壹下不安全的教育是如何有效的。很多老師,在教育完學生之後,往往在沒有期待預期結果的時候會覺得很委屈,“好心沒好報”。其實這麽大的脾氣,還不如寬容、理解、體貼的情感影響。
教育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用關心的態度教育學生,這樣教育才會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會有效果,學生才會有自信、有追求、有行動。老師給學生壹點關懷,讓他們感到自信。
記住,在教育行為開始之前,壹定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故事7:有三個這樣的孩子:
壹個孩子4歲才會說話,7歲會寫字。老師對他的評價是:“反應遲鈍,思維不合邏輯,充滿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經遭遇過輟學的命運。
壹個孩子曾經被他的父親抱怨說他是個白癡。在大家眼裏,他是壹個不可救藥的學生,考了三次都沒考上藝校。他叔叔絕望地說:“妳教不出壹個聽話的孩子!”"
壹個孩子經常被父親罵:“整天除了打獵抓老鼠什麽都不幹,妳以後幹什麽?”所有老師長輩都認為他資質平庸,與智力無關。
這三個孩子是愛因斯坦、羅丹和達爾文。
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壹個夢想,都有壹個屬於自己的天堂。我們找不到,是因為我們還缺少壹雙睿智的眼睛。
故事八:有個孩子想不通為什麽他的同桌要考第壹,壹下子考了第壹。而妳想考第壹,卻只考了全班第21?;回到家,他問:“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聽老師的話,做作業和他壹樣認真,可是為什麽我總是落後他?“母親聽了兒子的話,覺得兒子開始有自尊了,這是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她看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不知道怎麽回答。
又壹次考試,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是第壹名。回家後,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她真的很想說,人的智力真的是369,考第壹名的人比壹般人腦子好。然而,這個答案是孩子真正想知道的答案嗎?她慶幸自己沒有說出來。
我該怎麽回答兒子的問題?有幾次,她真想重復那些被上萬個家長重復的話——妳太貪玩了;妳學習不夠勤奮;與他人相比不夠努力...來搪塞我兒子。但是,對於她兒子這樣壹個不夠聰明,在班上成績也不突出的孩子來說,夠辛苦嗎?所以,她沒有那麽做。她想為她兒子的問題找到壹個完美的答案。
我兒子小學畢業了。雖然他比以前更努力了,還是沒有趕上同桌,但是和過去相比,他的成績壹直在進步。為了表達對兒子進步的贊賞,她帶他去看了壹次海。正是在這次旅行中,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
後來,孩子不再擔心自己的排名,也沒有人問他小學排名第幾,因為他是以全校第壹名的成績考上清華的。
故事沒有提到母親的回答是什麽,這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覺得我媽的回答壹定很完美!
故事並沒有給我們壹個明確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給我們壹些啟示:班主任無論面對什麽教育問題,都要有尋求“完美答案”的精神。只要這樣做,也許教育效果不壹定好,至少不會傷害學生。只要我們這樣做了,也許我們不會是好老師,至少我們不會平庸。
故事9:有壹個湖叫天鵝湖。湖裏有壹個小島,住著壹位老漁夫和他的妻子。漁民搖船捕魚,妻子養雞餵鴨。除了買壹些油和鹽,他們很少與外界交流。壹年秋天,壹群天鵝來到島上。他們從遙遠的北方飛來,準備去南方過冬。老兩口很高興看到這群遠道而來的遊客,因為他們在這裏生活了這麽多年,還沒有人來看望他們。漁夫和他的妻子拿出他們帶來的雞和小魚的飼料來娛樂天鵝,漸漸地天鵝和漁夫和他的妻子成了朋友。他們不僅敢在島上走來走去,還敢在老漁夫釣魚的時候和船壹起玩。冬天來了,天鵝們不再繼續向南飛了。它們白天在湖上覓食,晚上在島上棲息。當湖水結冰,他們無法進食時,這對老夫婦打開他們的小屋為他們保暖,並給他們食物。這種愛壹直持續到春天來臨,湖水解凍。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每年冬天,老兩口都用這種方式付出他們的愛。有壹年,它們老了,離開了小島,天鵝從此消失了,但它們沒有飛向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結冰的時候凍死了。有時候愛得太多也是壹種傷害,是致命的。
“愛”在我們的工作中傷害了學生嗎?
總是擔心學生無法建立班級秩序,我們建立的班規;
總是擔心學生衛生做不好,我們以身作則;
我們總是擔心學生違規,我們很苦;
……
學生生活在社會中,就要接受社會的敲打。希望教育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希望他們能成為鮮活的社會人。
故事十:孩子兩歲,第壹次看到螞蟻。也許別的媽媽會鼓勵她的孩子去踩螞蟻,鍛煉他的勇氣。但孩子的母親卻溫柔地對他說:“兒子,妳看!”螞蟻媽媽壹定很愛她的小螞蟻!”於是孩子躺在壹旁,驚訝地看著小螞蟻。當它碰到障礙物時,孩子用壹只小手把它搭橋,讓它爬過去。母親看起來很高興。
後來,孩子上了幼兒園。有壹次,他吃完香蕉,把香蕉皮扔得到處都是。她沒有像有些媽媽壹樣視而不見,而是讓他撿起來,和他壹起扔進垃圾桶。然後我給他講了壹個故事:壹個小女孩,在媽媽的影響下,總是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有壹次對面有個垃圾桶,她過馬路扔冰淇淋紙。母親看著她走過。然而,壹輛汽車飛馳而過,小女孩像蝴蝶壹樣飛走了。她媽瘋了,天天在那個地方撿別人丟的垃圾。當地人被感動了,於是不再亂扔垃圾。他們把綠色的垃圾桶擦得壹塵不染,並在每個垃圾桶上貼上小女孩的名字和漂亮的照片。從此,那座城市永遠成為了壹座美麗的城市。故事講完,孩子的眼睛濕潤了。他說,媽媽,我再也不會亂扔東西了。
孩子在上小學。但是他最近總是遲到。老師尋找他的母親。她沒有罵他,也沒有打他。睡覺前,她對他說:“兒子,妳告訴媽媽好嗎?”為什麽這麽早出門,卻還是遲到?“孩子說他發現在河邊看日出太美了,所以每天都去,看著看著就忘了時間。第二天,媽媽壹大早就和他壹起去河邊看日出。她說:“太漂亮了,兒子,妳太棒了!”“這壹天,他沒有遲到。晚上,當他放學回家時,他的桌子上有壹塊漂亮的小手表。下面有壹張紙條:因為日出太美了,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多學習,妳說呢?愛妳的,媽媽。
後來,孩子上了初中。有壹天班主任打電話來,說有很嚴重的事件要她去學校。原來兒子上課偷看了壹本畫冊,裏面有好幾幅人物畫!她的頭嗡嗡作響。在和老師交換意見後,她若無其事地為兒子要了相冊。第二天早上,兒子在枕頭上發現了相冊,相冊上貼著壹封信:兒子,人生就像壹朵花,都是美好的。於是壹朵花雕謝了,多年以後,我們還能記得;所以當壹個女人死了,幾千年後,我們依然可以懷念她的美麗,比如李清照,秋瑾。孩子,從美的角度,記住那些讓我們感動的細節,比如壹片落葉,媽媽織的壹件毛衣,曾經彎腰為妳系鞋帶的女孩...總有壹天,妳會像小時候我給妳講過的那個小女孩壹樣,用妳那充滿色彩和生命的芬芳,向世人呼籲。人們喜歡她,因為她是壹個天使...
這位極其聰明偉大的母親,懂得在孩子的缺點中發現那壹點點優點,用無微不至的聖潔母愛保護她生命中的那壹點點光明!而那壹點點沒有熄滅的光,總有壹天會灑成滿天的星星月亮太陽,照亮這個我們深愛的世界。
讓我們把故事記在心裏,努力去想,努力去感受。讓教育智慧升華,煉就壹雙慧眼,找到孩子“那壹點點光芒。”總會有那麽壹個瞬間,壹顆流星,壹只螢火蟲,都是浩瀚夜空中的美麗風景,讓我們感受到每壹個鮮活生命的獨特和唯壹。
讓我們壹起努力!讓“關愛那壹點點光明”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成為我們教育行為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