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3日文學作品表現手法總結,是指作家為塑造文學形象,表達作品內容所運用的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具體來說,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主要是指:壹是寫作者在表達方式和文體知識的運用上的技巧,二是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其他相關的寫作技巧。從高考題型來看,表達能力的考查,要求學生不僅要判斷壹種表達能力是什麽,還要欣賞它的表達功能。首先,講述人的名字是1。第壹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真實生動的感覺。2.第二個人說: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情感交流。3.第三人稱:能直接客觀地展現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靈活自由地反映現實。二、敘事方法1。順序敘述:可以按照壹定的順序(時間或空間)敘述清楚。2.倒敘:引起懸念,引人入勝。3.插補: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進行必要的準備和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謹,內容更加充實。4.補充敘述:對以上內容進行補充說明,對以下部分進行說明。5.平鋪直敘:俗稱“兩朵花開,各表壹枝”,(指描寫同時發生的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情)使線索清晰,處理得當。三、描寫壹般來說,描寫有以下作用:①再現自然景物。②描寫人物的外貌和內心世界。③說明人物活動的自然和社會環境。1.人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的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征。2.景物描寫:詳細描寫自然景物,營造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環境和場景的描述:說明人物活動的背景,指定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的表現人物。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推動故事發展。它還可以描述人物的聲音,收到特殊的效果。5.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直接展現人和事物;從側面突出人和事。四、修辭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2.比喻:賦予事物壹種情感形式(指擬人),描寫形象生動,表達含義豐富。3.轉喻:用簡單代替復雜,用真實代替空虛,用陌生代替壹切。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營造氛圍,揭示本質,給人啟發。5.雙重性:易背,易記,讓單詞有音樂感;簡潔的表意和抒情。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氣勢增強;敘述透徹而詳細;擅長抒情。7.反復:景物的抒情性寫作強;承上啟下,區分層次;多次強調,給人深刻印象。8.對比:使所表達的事物特征或闡述的理性觀點更加鮮明突出。9.提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思考。10.反問句:強調語氣,強語氣,強化情感。五、結構安排與布局的技巧: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壹展宏圖,鋪墊,層層深化,鋪陳過度,設置線索;結構緊密,完全對稱;掀起地面,前後照應;設置懸念,制造波瀾,銜接融合,有波折。材料與中心的關系是否處理得當,主次細節是否恰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敘事文本往往是按照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換、場景的變化和思維的邏輯順序來安排的。散文構思的線索壹般有: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事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從結構上,明確了句子在文中不同位置的作用:1,第壹句——引導全文,勾勒和引出下文,為下文鋪墊和鋪墊;2、最後壹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兼顧以上,前後呼應,意味無窮,回味深刻。3、變成句子——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面,引出下面;4、中心句——指出中心,揭示主旨;5、點睛之句——點出全文中心,引領全文;句子深刻,發人深省,讀完能給人啟迪。6、情感句——表達強烈的內心感受,直抒胸臆;7.矛盾句——從字面上看是自相矛盾,但作者卻有深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1)記敘文(散文)的結構特征①按時間順序或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組織材料。②根據觀測點的變換來安排素材,比如我的空中樓閣。(3)根據現場的布置來安排材料,如“內蒙古訪古”。(4)根據材料的性質分類安排結構,如“瑣碎的回憶”。⑤根據作者的認知過程或情緒變化來安排材料。比如荔枝蜜。⑥根據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作為寫作線索來安排材料。(2)議論文的結構特征①按照邏輯思維,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引言、理論、結論三個部分。②從篇章結構來看,常見的結構有並列結構、對比結構、遞進結構和總分結構。六、表達方式開始分析句意:1,記敘文中的論述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揭示記敘文的目的和意義;2.議論文中的記敘文往往起到插圖的作用;3.說明文中的描寫和文風起到了使作品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4.敘述和討論交替使用的寫作方法,使文章講解和討論輕松活潑,讀起來既有趣又有啟發性。文章中的敘述為討論服務,討論以敘述為基礎,為討論提供事實依據,使論點有理有據,令人信服。7.語言1。語言是否準確、簡潔、生動、形象;2.有什麽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沈等。);3.使用了哪些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八。表達式表示1。象征是借助於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壹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種特征(內容)來獲得含蓄生動的表達,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倚物”的象征手段是“借此借彼”,主旨含蓄而不露,隱而不晦。2、襯托,指的是不直接描寫主要人物或事物,而是描寫其背景、相關人物或事物,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不僅使主要形象在對比中更加生動,而且使文章曲折含蓄,別具壹格。3、先抑後揚,引起好奇心,情感鋪墊,引起好奇心。4.通過托物言誌,作者在描述事物的過程中巧妙地寄托了作者個人的感受和想法,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事物中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含蓄、哲理、暗示,使讀者在欣賞中享受到壹種獨特的美感。5、抒情景物,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烘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感情。6、虛擬
1.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物說明文(從內容的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
描述性文章的總標題是解釋的對象;
在解釋的開頭和結尾找到總結句。
因為解釋的對象是文章中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物,通常是名詞或名詞短語,所以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看題目2,看首尾段落。對事物的描述只能指出被解釋的東西。說明文字指出說明內容,形成壹個短語:介紹……(賓語加內容)。
2.說明文的語言:淺顯生動的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3、解釋方法:壹般回答三個字,掌握幾種常見的解釋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舉例:具體真實地說明了事物的xx特征。
(2)分類:組織明確說明事物的xx特征。分門別類解釋事物的特點/原因,使解釋更有條理。講解內容要清晰,避免重疊。
(3)列舉數字:具體準確地說明這個東西的xx特征。讓解釋更有說服力。
④比較:xx特征(地位、影響等。)被突出顯示。
⑤定義:用簡潔科學的語言揭示對象/科學,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科學。
6.比喻:比喻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生動地闡述這個東西的xx特點,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⑦.繪制圖表:讓讀者壹目了然,非常直觀生動地解釋事物的xx特征。
⑧.解讀:詳細解釋事物的特點/原因,使解釋更通俗易懂。
定義和解釋的區別在於定義要求完整,解釋不要求完整。詳細解釋事物的特點/原因,使解釋更容易理解。可以反過來。
⑨.模仿:對事物特征/事實的生動描述,使解釋更加具體生動。
主治醫生。引用:可以使解釋的內容更加具體和充實。通過引用來說明事物的特點,以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諺語、俗語等。在文章的開頭,參考文獻描述還起到引出描述對象的作用。
4.描述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回答問題的時候可以具體壹點。
比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總是到點,從外到內,從前到後,從左到右,從整體到部分,反之亦然)等等。).
邏輯順序(先因後因,循序漸進,現象到本質,因到果,果到因,主要到次要,簡單到深刻,個別到壹般等。、表示因果關系和邏輯順序的常用詞,如“因為,所以”、“第壹和第二”)。
時序是為了說明事物的發展演變,比如介紹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案格式:本文采用講解順序進行講解,使講解更有條理,便於讀者理解。(第壹個空格應填寫說明的具體順序,第二個空格應填寫事物的具體名稱或說明。如果是理性的闡述,但無法準確表達,可以用“理性”、“科學”等模糊語言表達。)
5.描寫對象:指文章中描寫的主要的人或事(壹般不需要回答人或事的特點)。
6.說明文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從總分到小計,或從小計到小計,或總分),並列式,遞進式等。分析文章的結構,掌握中心句和連詞,如“第壹”、“第二”、“也”、“除此之外”
7.中心句:它出現的開始或結束的位置,有時在壹個句子中。判決書多為概括性很強的句子。記敘句、描述句、說明句、疑問句壹般不適合做中心句。
其他文體文章也是如此。
④總結段落的中心句。
對策:(1)在思考本段內容時,不僅要註意主要的,還要註意次要的。(2)緊密表示順序的詞,如“第壹”、“第二”、“有”,參照上下段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
8.描述語言
鍵入1,添加單詞的作用是什麽?把握說明文的準確性,回答問題。
對策:A:它準確/生動地解釋了事物“……”的特點/原因。
類型2。可以用另壹個詞代替嗎?並說明原因。
對策:A: (1)沒有。
(2)原詞的意義或內容。
(3)改變的詞語的含義或內容。
(4)變化後的含義有什麽變化,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可以刪除嗎?
對策:A: (1)語句(刪除或不刪除)。
(2)定性。如:“比較”、“差不多”、“相當”;“約”、“可能”、“左右”等表估算“多”、“多”等表的數量。
(3)如果刪除了,原來的意思會變成什麽樣的意思,不現實,太絕對。
(4)4)xx這個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徹底性和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壹個能體現解釋性語言“準確”特點的詞,體驗壹下。
類型五:指稱——文中的這些條件、這個現象、同壹個道理指的是什麽。
對策:壹般指代詞前面的句子,找最近的句子。有時候需要註意的是,可能不是整個句子,而是壹部分。
9.常見考點:1。對解釋對象和解釋特征的理解。
2.識別並理解解釋方法。
3.解釋順序的分析和理解。
4.段落結構特征分析。
5.對文本、層次和段落意義的總結。
6.評論關鍵詞和關鍵句子的含義及其表達功能。
7.講解語言準確性的體會。
議論文閱讀和答題技巧
1.論點(證明什麽)論點應該是作者觀點的完整表達,在形式上是完整、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來看,它將能夠控制全文。表現形式往往是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陳述句。
A.抓住文章的論點。只有壹個中心論點(總司令的分論點)(1)明確:可以有n個分論點(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①從位置找:如標題、開頭、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論點。(可用於檢驗預期論元是否恰當)③抽象法(只分論元,不分中心論元)
B.分析論點是如何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後總結論點;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3)根據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話題,通過分析討論總結出中心論點;(4)敘述作者的經歷,總結中心論點;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逐步分析推斷,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麽證明)(1)論據類型:(1)事實論據(舉例後總結,嚴密概括論據);(2)論證(引用名言來分析)。
(2)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題材、國別、古今等。).(3)順序排列(參考論據);(4)判斷論點是否能證明論點;⑸補充論據(證明論據)。
3、論證(如何證明)
(1)論證方法(必須是四個字)(1)例證(舉例法)事實論據的敘述(2)推理(引證法和推理法)理性論據的論證。
(3)比較論證(本身也可以是例證論證和理由論證)(4)比喻論證比喻是說明文中的比喻,散文中的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①論證是如何提出的;(2)論證是如何證明的(使用了哪些真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方面的分析和推理);(3)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摘要。
(3)論證的完整性(A: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誤解)
(4)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本段論點。
4.議論文的結構①壹般形式:①引言(提出問題)——②理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①平行型②總分公式③總分公式④總分公式⑤遞進型。
5.議論文(1)的語言是嚴謹的(使用裝飾性和限制性的語言);(2)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語序(從對生活邏輯和語境的關照來看);(4)句序(關聯詞的使用,特別註意遞進關系)。
6、反駁論文的閱讀
(1)作者要反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麽?(2)作者如何反駁和運用那些理由和論點;(3)由此,作者所建立的正確觀點是什麽?
7.常見測試地點
(1)議論文的論點考點:首先區分討論的問題和作者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即區分話題和論點)。第二,註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文章開頭,這就是所謂的寫法。
(2)文末,就是所謂的對全文的歸納,在文末指出題目,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多用於明確表達論點的時候。所以,總之,因此,總之,歸根結底,等等。
三、區分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分論點壹般位於段落開頭或有標誌性詞語:第壹、第二、第三等。
第四,要註意論點的表達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壹篇議論文只有壹個中心論點。
第五,通過論點反駁推論點:論點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點可以顯示出它所證明、肯定和支持的東西。這是壹個論點。
2.議論文論據考點:論據是論據的基礎,壹般都是事實論據和理性論據。1,用事實做論據。例子必須真實可靠,具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的本質,與論點有壹定的邏輯聯系。在議論文中,引用的例子的敘述應該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直接相關的部分。在明確論點時,不僅要知道事實論點用在了文中的什麽地方,還要對事實論點進行總結。概括要準確,就要根據論點抓住論點的本質特征,然後用確切的語言表達出來。2.用作論據的發言要有壹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應記錄原文,經事實檢驗,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意願。
(3)議論文的結構和層次:結構有:平行結構、對比結構、層次結構和總分結構。
這個考點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證明論點?
回答問題的思路是:為了證明……的觀點,作者先用……的論證,再分析……的論證,從而證明……的觀點。關鍵是要明確證明過程的層次。
(4)、論證方法考點
論證方法是指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之間的聯系和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中考有四種要求:
1.舉例論證:是引用結論性的、充分的、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證明論點的壹種方法。因為“事實勝於雄辯”,引用硬的、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論點,可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推理論證:是引用權威言論證明論點的方法。所以這種方法運用得當,具有很強的論證力。分析引用法的作用,首先要搞清楚引用的是誰的發言,要證明什麽,然後要把握引用法的特殊作用——權威、有力。
3.隱喻式論證:是通過形象隱喻來證明論點的方法。這種方法能深入淺出地說明道理,容易被人們接受。
4.對比論證:這是壹種對比正反兩方面的事實和理由來證明論點的方法。通過分析比較論證方法的作用,比較兩個方面,是非更加明確,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ü答題思路:(1)推理論證,增加論證的權威性。(2)事實論據,從哪個角度來證明論據。(3)隱喻論證,或生動形象證明…,或簡單解釋證明…(根據本體與喻體的關系待定)。(4)比較論證,將兩個方面進行比較,使其是非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⑤.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①。從邏輯角度分析其用詞的準確性和嚴密性;②.從推理的角度分析其敘事的概括性和簡潔性;③.從修辭的角度分析其文字的鮮明、生動、感性的色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壹下:
a、語言準確:①概念使用準確;②定語、狀語等修飾語恰當。
b、語言嚴謹性:判斷推理嚴謹,語言表達細致,邏輯性強。
c、語言的特點是表達清楚,沒有歧義,態度明確,愛憎分明,恰當運用修辭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說服力。
d、語言概括的簡明性如下:議論文中的事實不詳細,不籠統。議論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詳細描述。否則會篡奪主人的角色。這壹點在壹般議論文中都有體現,我就不舉例說明了。
ü回答思路:加詞的作用是什麽?思維:(1)確定並回答單詞在上下文中的(表面)含義;(2)詞語表達中心或闡明觀點的(深層、比喻或引申)功能;這類題型主要考驗語言的準確性、透徹性和生動性。再比如單詞的順序是否可以顛倒
ü答題思路:(1)解釋詞義;(2)明確詞與詞之間時間或事件的先後順序,強調其先後順序或層次關系。
6.議論文中代詞的指稱對象:這類考題在各種文體的閱讀中較為常見。基本有兩種情況:壹是需要在語境中總結。二是找出原文中引用的內容。這種情況下,指稱的內容壹般出現在代詞之前,找到後可以用來代替代詞。通讀句子,檢查句子意思是否變化。
⑦.打開並展開測試站點。
這類問題壹般是考察學生閱讀文章後的情感體驗或理性思考。解題時,要結合文章,充分發揮閱讀中獲得的個人感受。回答:相當於寫壹篇小議論文,有論點,有論據。註意壹定要引用名人的名言或軼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理解。
8.議論文中非議論文成分的考點。
④答題思路:議論文中的非議論文元素都是為論點服務的(不同的表述有不同的作用,取決於使用非議論文元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