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詩歌中的養生之道

詩歌中的養生之道

健脾喝水,多走走散散心;擦春盤腿而坐看菖蒲;將黃芪煎煮,飲用蛤蜊酒;長期吃茯苓面,定期吃杞菊菜。

《蘇文舉通論》說,“怒則怒,樂則怒,悲則怒,恐則怒,驚則怒亂,思則怒滯”;

《靈樞·萬病始》說:“生氣不開心,就會臟。”減少貪癡,保持心靈的平靜和安寧,可以減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過度的情緒波動,減少疾病的發生。

蘇軾不僅愛吃豬肉,也愛吃蜂蜜。每次用蔬菜,他都要蘸點蜂蜜,吃起來嘴很甜。“少嗜甜,則五合食蜜,可配蜜炒糖吃。”由此可見蘇軾對蜂蜜的喜愛。蜂蜜有很好的藥效,可以滋養心肌,保護肝臟,滋潤腸胃,降低血壓,預防動脈硬化。除了蜂蜜,蘇軾還喜歡吃桂圓,並為此專門寫了《桂圓頌》。桂圓性溫味甘,益心脾,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蘇軾也主張少喝水,多走路,盤腿而坐。“飲水從脾,多散步散散心;擦春盤腿而坐看菖蒲;將黃芪煎煮,飲用蛤蜊酒;常喝糯米面,常吃菊花菜。”這篇養生小結讀起來很有意義。

蘇軾除了在飲食上更註重養生,還經常靜坐修身,靜坐時還經常吐口水強身健體。“每天晚上孩子穿上衣服後,臉東若南。三十六劃腳。屏住呼吸,觀察五臟,肺白、肝綠、脾黃、心紅、腎黑。第二個想法是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明亮而清晰,他下到腹部。當腹中氣滿,即氣盡,調簾出入,即舌壓唇齒,內外洗津液,而不吞。”

原標題:看看自己是不是屬於早上能代謝壹杯水的人。

“早上空腹喝壹杯水”是壹句眾所周知的健康諺語。很多人認為,每天喝這壹杯水可以清胃、排毒養顏、稀釋血液,甚至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然而,妳知道嗎,對於某些人來說,“早上起來喝壹杯水”是有害健康的。

喝水看似簡單,卻蘊含著養生的道理。火箭軍總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郭誌宏教授說,根據中醫理論,很多脾胃虛寒、脾虛濕盛、消化功能不足、肺腎功能不全的人,如果早上喝壹杯水,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早上喝水不養陽。

每天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人體的陽氣開始上升,但“早晨壹杯水”對有些人來說會阻礙陽氣上升。

早上喝水不會妨礙身體強壯的人,但會對壹些人造成體質下降甚至疾病。尤其是體弱多病,經絡不通,陽氣少的人。

很多人都是被家人逼著“早上起來壹杯水”,有的甚至兩三杯。為什麽說被迫?因為他們不渴,不想喝水。水是陰性的,對陽氣的生發沒有幫助,反而會有阻礙。原本就有水濕運化障礙的人,會進壹步加重身體的傷害,水濕的積累就沒有機會得到改善,使身體衰退,衰老得更快。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陽氣弱不弱。郭誌宏教授說,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膚色來判斷它是光滑明亮還是暗淡無光。如果面色光滑明亮,說明體內陽氣充足。如果面色暗沈,說明體內陽氣少,陰氣多。這種人起床後要鼓勵陽氣生發,不宜喝水。如果喝水,會阻礙陽氣生發。

臨床上很多女性患者早上起床後喝水都有很多問題,有的頭暈明顯,有的臉上浮腫渾濁,壹看就知道是水濕引起的。尤其是脾胃虛寒的人,臉上很容易有痕跡,因為陽明胃經分布在臉上。這些人的水濕代謝不完善,尤其是早晨陽氣不足,喝的水根本運不出去,導致水濕彌散,出現頭暈頭痛。這種情況壹定要去正規醫療機構,看中醫。經過壹段時間的中醫調理,妳的身體會逐漸恢復正常。

亂喝水傷脾肺腎

《四聖心源》說:“水谷入胃,脾陽研碎,渣滓傳下,而為糞溺,精氣服之,則成氣血。”如果脾陽(脾胃功能)不足,水的消化吸收就無法完成,更談不上生氣和血性。尤其是不需要水的時候,還會傷脾陽。如果脾胃功能差,如食欲不振,容易惡心或嘔吐,經常打嗝,腹脹腹瀉,上腹部不適等癥狀,水的代謝就不能正常進行。如果早上在脾陽發育之前喝水,會進壹步影響脾胃的功能。

肺在調節水分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中醫理論認為,肺除了呼吸的功能外,還有“調水道”的重要作用。郭誌宏教授指出,肺具有調節水代謝的功能,這種功能主要是通過肺的宣和降來進行的,即肺氣可以使津液運化全身,也可以促進水向膀胱運化,從而保持尿液的通暢。如果肺功能受損,如容易胸悶氣短、喘息心悸、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的人。,他們對水的代謝也會差,亂喝水會加重上述癥狀。

中醫認為腎主水,膀胱主水氣化。腎臟在調節和維持體內水分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腎功能有問題,要註意喝水,否則會出現水腫,排尿不利。人體是壹個整體系統,五臟都參與水的代謝。任何壹個臟腑出現問題,都會對水的代謝產生影響。同樣,無緣無故增加飲水量,也會對身體各個部位造成傷害。換句話說,當我們不需要水的時候,我們應該保持身體處於血液和平的狀態,不要輕易去擾亂它。如果壹杯水倒進妳的肚子裏,那就是人為擾亂妳的氣血。

多喝水是所有疾病的幫兇。

慢性病患者血液粘稠,希望通過多喝水來稀釋血液。事實上,大部分水不可能馬上進入血管稀釋血液。

中醫認為,人體是壹個循環的整體,水的代謝只有在各器官組織的協調運動下才能完成。如果三焦氣化、臟腑運化、氣血運行出了問題,水就無法到達血管,達到稀釋血液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心肺的負擔,也增加了脾腎的負擔,可以讓很多慢性病有更多的不可治愈期。

清代名醫黃元禦說:“氣不化水,則滯於上,成痰;水不化氣,就不再積於下側,成為飲。壹般來說,陽虛導致土衰,金水浮腫,都有痰飲瀦留之病。蓋痰飲,腐郁阻周氣血之路,神之靈近於助。百病皆始,變化不斷。”這意味著,如果沒有陽氣,水就會停滯,變成痰。郭誌宏教授說,凡是陽虛脾虛,肺腎不運,都形成飲痰之病。痰可阻滯氣血運行,影響精神活動,各種疾病可層出不窮,變化無窮。顯然,死水可以引發所有疾病。看看周圍喝水太多的人。幾年後,他們往往比別人衰老得更快,因為喝了太多的水,脾腎的功能受到了傷害。水喝多了,使心肺負擔過重,各器官負擔都會加重,自然比別人衰老得快,隨之而來的各種慢性病自然也比別人來得快、來得多。

中醫理論認為,體內積聚凝結的水可以形成痰,然後痰進壹步積聚濃縮,可以成為痰核,如瘰癧、瘰癧瘤等疾病;或者形成各種帶有瘀血的結節、腫塊。壹開始是良性的,時間長了,遇到不良刺激可能會轉為惡性,但都是從水和液體積聚這壹步開始的。本來是無害的水,因為身體的內臟功能紊亂、代謝紊亂等綜合因素,最終可以生成各種有形的物質。臨床上,有些囊腫患者因為飲水不當,療效不佳。

飲痰和痰濁是中醫特有的概念,都是水液代謝紊亂導致的病理產物,分為有形和無形兩類。有形是指看得見、摸得著或聽得見的,其粘稠者稱為痰,其稀薄者稱為飲。無形痰可引起多種癥狀,如頭暈、惡心嘔吐、氣短、胸悶、心悸或癲狂、昏迷等。按痰治,會有很好的效果。現代醫學研究還發現,痰與機體免疫力、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癌癥、哮喘、精神疾病等多種疾病有關。

喝多少水因人而異。

喝水不是壹個簡單的問題。喝多少與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內臟功能密切相關。所以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道法自然。

上班族和運動員,年輕人和老年人,健康人和病人,喝水的量壹定要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活動量、排泄量、需水量、年齡、體重、工作狀態、飲食和生活環境而定。比如運動員、體力勞動者口渴時需要喝水,這是很自然的,不需要限制。在辦公室上班的上班族,上班時間不怎麽動,也不怎麽出汗。他們喝的水大部分直接進入腎臟,增加了排尿量。如果他們經常大量飲水,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引起脾胃不適。

200斤的壯漢壹次能喝五六杯水,瘦弱的老太太壹次也能喝五六杯水。她的脾胃會有多難受?中醫認為“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這句話的意思是,女人到了35歲,脾胃功能就會衰退。七八十歲的老太太脾胃不好,吃的比年輕人少很多。如果他們喝的水和年輕人壹樣多,身體自然無法代謝承受。

壹般認為“每天壹定要喝八杯水,多喝水能有效排毒,喝水要按時間來”。在中醫看來,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也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有考慮到人的自然屬性,沒有考慮到自本能系統的需要,沒有考慮到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的問題。這是壹個僵化的機械理論。

古人認為“流水不腐,頭腿不咬”。加強體育鍛煉可以養精、益氣、安神、活血,協調精血關系,從而使氣機通暢,陰陽平衡,使血液和經絡運行順暢,減少或防止疾病的發生。現代醫學也認為,體育鍛煉可以發展身體,增強體質,調節精神,增進健康。

根據我房子的南角,冬天出去。閉著眼睛坐著,皮膚就健康了。壹開始就像喝了酒精醪,又像被蘇蟄了。外合流暢,中合壹念。如果妳忘記了妳在哪裏,妳的心是空的。”(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負冬》)

冬日暖陽下,白居易閉目休息,心無旁騖,心滿意足。白居易詩中體現的養生理念與中醫的四時養生有著深刻的契合。

中醫認為,人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健康,這就是“天人相應”。人類與自然界密切相關,自然界的四季氣候變化必然會影響人體,使其發生相應的生理和病理變化。所以,蘇文的四氣調神說:“陰陽四時,是萬物之末,生死之本也。反之則為禍,從中得到病不起,謂之道。”《黃帝內經》也提出了順應四季的具體保健措施:“(春、三月)夜臥早起,庭中大步,被遣緩,以使生”;”(夏三月)夜臥早起,百日不厭,這樣妳就沒有怒氣了”;“(秋、三月)早睡早起,與雞同樂,心態平和”;“(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太陽”,“驅寒而暖,無皮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