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壹個看似無意的動態,在不同的人眼裏卻有著不同的含義。有些人甚至有“受害者妄想癥”,覺得別人在針對他。所以有時候把朋友分組可以有效減少矛盾。
以前看過壹句話:“妳說壹個好人,妳是微信生意怎麽能說妳會微信生意呢?”
我覺得朋友圈的微信業務是大家最想屏蔽的人。壹個第壹天決定做微信生意的朋友,說:
從明天開始,我要通過刷屏來發送我的產品。如果我不想被刷屏,請喜歡這裏。我已經把妳分組了,以後妳會看到我的私人狀態。您的所有產品都將被阻止。
微信裏總有很多人經常篩選垃圾信息和我們不需要的廣告,我們也很苦惱。這麽簡單的壹句話,至少能讓大家感受到她對朋友的尊重。也是為了不打擾別人。就算我再刷她的屏幕動態,也不覺得那麽討厭了。
翻看我的朋友圈,大部分動態下都有壹個“隱形朋友”小人。
比如我熬夜到兩三點,淩晨還在喝酒唱K,生病心情不好,動態壹定是屏蔽了父母。壹方面怕他們嘮叨我壹夜不睡到處玩,另壹方面又怕他們擔心我。
比如我的工作動態,老板,公司制度等問題,壹定是把公司所有人都屏蔽了,包括同事。
比如抱怨畢業設計的時候,吐槽老師的動態,肯定會屏蔽老師和輔導員。
後來我已經養成了整理朋友圈的習慣,會去翻朋友圈的好友列表,篩選出那些可能有誤會,可能引起反感的人。
以前朋友圈真的是私人領地,想發什麽就發什麽。但是,隨著妳微信上的人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大,很多不是朋友卻又不得不在妳好友名單上的人,只會變成壹種綁架,讓妳的朋友圈不再私密。
每個人都應該像我壹樣。加了壹個人的微信後,第壹個動作就是點進他的朋友圈,看他的動態。如果他的朋友圈符合妳的喜好,妳往往會對這個人產生更深的好感。
朋友圈已經成為壹張名片,向妳全方位展示。
印象深刻的是,在《齊元朔》中,蔡康永說:
第壹次見面可以聊氣聊飯,但是如果第壹次見面妳就告訴我妳得了胃癌,我真的應付不了這句話,因為我們的關系沒那麽親密。
有人說:朋友圈是自己的。妳想發什麽都可以。妳為什麽這麽在意別人的想法?
但是對於妳朋友圈裏那些和妳現實生活無關的人來說,妳在朋友圈發脾氣,他們根本不知道妳發生了什麽。妳在朋友圈感嘆,他不知道妳遇到了什麽痛苦的事情。妳在朋友圈發布妳的高端生活。在某些人眼裏,妳是在作秀。
妳以為自己對生活很坦誠,但妳和朋友圈很多人的關系壹點都不親密。
和親近的人沒有遮掩,和陌生人保持距離,不給陌生人強加垃圾郵件。我覺得這就是朋友分組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