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杏花村唱民歌
幾千年前壹個牧童指出的杏花村,現在已經成為壹個文化旅遊景點。歲月變遷,古村變化很大。所幸的是,清代康熙年間彜族人編撰的《杏花村誌》得以保存,讓我們可以穿越時空,根據文字重溫當年的情景。
杏花村年譜
杏花村位於江南名城安徽省池州市秀山門外。它靠近城市,靠近河邊。唐朝會昌年間,刺史杜慕星遇春雨,寫下千古傳誦、婦孺皆知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對不起,餐館在哪裏?牧童指著杏花村。它以通俗自然的語言,優美含蓄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在雨中春遊中徘徊,想借酒消愁的心情。詩是壹村壹村傳下來的,詩也是壹村壹村傳下來的,讓杏花村名垂千古。村莊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相傳“全盛時期杏花萬余株,連村十裏,眩惑觀眾,誠勝風景。”古往今來的名人、詩人競相去幽僻之地參觀、求勝,連樵夫也唱著唱著。
郎遂雕像
清康熙十三年,20歲的杏花村人郎遂(1654—1739)苦讀十壹年,編撰了《杏花村誌》十二卷,並在乾隆年間作為中國唯壹的村誌,收入《四庫全書總目》。郎燧作為傑出的地方誌作家,詳細記錄了杏花村的歷史、名勝、建制、古跡、人物、詩詞等各個方面,還詳細描述了杏花村的十二景:平天張春、白蒲鶴峰、西鄉禹巖、茶場郎邁、三臺夕陽紅、住雲松月、黃公九更、鐵佛禪林、昭明書院等。
杏花村地圖
杏花村被譽為“天下第壹詩村”,全國各地文人墨客的詩詞如泉湧。據《杏花村誌》記載,《清明》詩壹出,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循著詩人杜牧的足跡,歌頌杏花村的風光和人事,寫了近千首詩詞歌賦,占全書三分之二的份量。詩歌的形式分為七言絕句、五言絕句、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律、七律、五言排比等。,充分體現了池州“千年詩人之鄉”的文化特色,來這裏的人幾乎遍布全國。
鳥瞰花園
“許久不見春約,今日剛出郭行。杏花飛為雨,煙笛遠聞。舊跡尋處,東風暖驟。酒窖還醉,倚月。”元代貴池人有,寫下了這首描寫當時杏花村繁榮景象的詩。“當節日被中和,李東鋒燕再續前緣。在山上和春天的樹上盡情玩耍是件好事,而且天色已晚,令人神清氣爽。”明代浙江殷珊人戴逸的這首詩,描寫了中和節期間,在杏花村尋訪古景的興致。
朱元杏花村
“風霜來古道,是馬杏花村。請問牧童,餐廳還能存在嗎?”這是清代陜西周浦人楊紅旗的壹首詩。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初冬,詩人從遠方來。雖然杏樹枝頭的花已經雕謝,他還是想下馬問牧童村裏有沒有飯館。杏花村就是這樣牽連著詩人的心;“千年詩人,此村無花。茂林還在酒店,草是柴門的。”江西布依族楊森的詩概括了池州這個千年詩人之鄉的特色,也描述了清代杏花村的蕭條...民國四年,貴池著名學者胡子正編輯出版了《杏花村續錄》三卷,是郎遂《杏花村誌》的補遺,收錄了大量歌頌杏花村的詩歌和壹些有關杏花村的散文作品。
興花村徐誌
杏花村的編年史裏不僅有許多記載的詩詞,還有亭臺樓閣的美景,餐館、別墅、詩人的遺跡,還有美酒:“眼前紅樹留黃鸝,簾外香落。”那日樊川指處,年年人醉。"
皇宮廣潤玉泉
杏花村之所以出產美酒,是因為壹口古井——香泉井,又名黃公廣潤玉泉,就在今天的黃公酒鋪景區內。相傳春香如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旁邊是明代李因祁陽的“杜刺史行淳初”題詞。
香泉井西側,白洋河自南而來,從橋上流向大江...“香泉井是傳播黃河的信息,但我愛神社和小姐杜公”。現在香泉井還在,詩人杜牧卻只能在遠處緬懷。
秋浦河
俯瞰杏花村,郁郁蔥蔥,村北有杜武,沙灘綠樹成蔭,秋浦河偶爾有漁船經過。發源於石臺縣的秋浦河是池州人民的母親河,全長180公裏,流經杏花村16公裏。詩人李白曾在秋浦居住,留下了十七首秋浦之歌,因此秋浦河也被稱為“有詩之河”。“秋浦看似秋,此意長存。秋湖清,四山幽。”郎遂的詩概括了秋浦河畔古老杏花村的寧靜。
白蒲和風
沿著杏花村北門進村,“白蒲和風”牌坊映入眼簾。白蒲鶴峰是杏花村十二景之二。牌樓上的碑文是明代大畫家唐伯虎的書法集。書法清秀飄逸,灑脫灑脫,符合眼前的風景。
白蒲碼頭
白蒲,即白蒲圩,村前湖名,原沿平田湖岸而建。水裏種荷花,壟上種蘆葦。每到夏天,荷花送香;秋天,河岸上片片蘆葦弱弱的隨風飄動。俗話說“秋風驟白,岸上蘆葦散。”
秋風驟起,溪水白茫茫。
沿路向西,是壹片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壹望無際的唐風茶韻。唐代的茶莊,依山傍湖。有幾個茅草棚,茶亭,土房。茶藝師正在為遊客表演唐代茶道。茶渡口,壹葉老舟,渡口旁古色古香的院落,鐫刻著“茶佛壹味”茶之道隨緣,佛之法隨緣,茶佛壹味隨緣,既指飲食文化與宗教文化的交融發展,又體現了“拔愚雜草,盼佛玄風”的思想。
唐岔村
庭院左側茶山上有壹座文選樓。文軒樓,又稱文軒閣,原在肖文廟後面。肖文寺位於池州西部,所以當地人也稱它為西寺。它原是梁昭明太子蕭統的行宮和寢殿。歲月流逝,風侵雨蝕。據《關村誌》記載,古時候,肖文寺後有青山、參天古樹、竹林、林箐鳥、旅人、僧人,其間享受遊樂。可惜都倒下了。杏花村文軒樓的重建,是重新標記壹個符號,重寫壹段記憶。文選主樓是存放文選的地方。如今文軒樓裏裝飾著太子雕像,卻不見文軒。“秋浦樓郭文選樓,隨梁勝基在池州。細看萬物皆空,不如離姓”,這是對文本承載道的最好詮釋。
文軒大廈
村裏的十裏橋和西鄉橋橫跨興化河。河裏有很多水車,沒有什麽實用功能,卻是村裏的壹道風景。轉著轉著,吱吱作響,仿佛在講述壹個曾經發生在村子裏的古老故事。其中,偷窺花園的故事讓人深思。
杏花村鳥瞰圖
偷窺花園的是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後人。《漢書》記載董仲舒年輕時專心讀書,三年都沒時間在園中賞景。而董默則“有效,曰‘我以目窺之,學我祖之愚’。”“董師法先人,勤學苦讀,卻不忘欣賞窗外的風景。不僅要“窺園”,還要建這個園,還邀請徽州呂協亞寫了壹篇《湖光山色上窺園》,說他在這裏“仰頭看山,低頭看湖,聽竹聲聽彈珠...唱高讀深,學尖叫”,“憑信念探幽,望遠眼...並且帶著壹種清晰的味道去接受所有的東西”這是壹種學習和生活的模式。
俯瞰濯湖草堂
“濯湖草堂”原是董子秀的書房,因《窺園》中有壹句“仰望高山,俯瞰湖光”,面向西鄉湖而得名。卓湖草堂,唐建築風格,現為杏花村民俗、歷史、文化展示館,主要展示杏花村民俗文化和與杏花村相關的歷史典籍。在這裏,妳不僅可以欣賞到杏花村珍貴的文物收藏,還可以交換茶水、潑墨。在歷史經典展區,最珍貴的是南宋惜春八年尤茂在貴池出版的《文選》。
酉卯《昭明文選》後記,池陽縣齋本。
昭明太子蕭統與貴池關系密切,貴池是太子的封地,貴池之名是蕭統賜的。唐朝以後,文人在科舉考試中做官,《文選》是必考科目。民間曾有“文選雖差,唯秀才半”的諺語。欣賞這些珍貴的藏品,我們不僅能領略到古老的歷史積澱、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村寨風情,更能驚嘆於杏花村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牧之大廈內部
唐詩流傳千年,星村名揚天下!杏花村的人們為了紀念杜牧,在村裏修建了“牧之樓”,其名稱來源於“杜牧,字,號樊川居士”。主要展示杜牧與池州、杏花村的淵源、詩文。樓裏,杜牧銅像皺著眉頭,擡頭挺胸。那些憂國憂民、郁郁寡歡的人物,栩栩如生,栩栩如生。雕像背景是杜牧唯壹的書法真跡張詩集的放大本,蒼勁有力,又因為是詩稿,更顯得樸實無華。這裏絡繹不絕的遊客成為了杏花村的壹個重要景點。
袁環
村裏還有兩個花園:袁環和憩園。
袁環是宋朝任命的醫生郎文韶的住所,他在進入元朝時隱居在杏花村。郎漸漸成了杏花村的名門望族。後來,郎在廢棄的舊址上建了幾棟房子來繼承過去。在這座古宅裏,郎歷經十壹年編撰了《杏花村誌》。郎燧的父親郎必光在此修建了“浣圃堂”,此後壹直做學問,浣圃堂撰書12種,代代相傳。他對郎遂修誌影響很大。
鳥瞰休息花園
憩園原名憩園,《杏花村誌》載有“前鄉領導陳讀書處”。“半村半郭,雨後新晴意正舒。煙淡樹明,園菜長得慢。”如今,休息園不再種植蔬菜,但它是遊客喝茶和休息的好地方...
清涼井
《杏花村誌》記載,當年村裏有不少古跡,但至今僅存幾處:香泉井、清涼井、結兒泉、原孝祠前高聳的獨竹坊、石嫂等。這些遺跡向人們展示了當年杏花村的勝利。杏花村之所以流傳,是因為郎燧的《杏花村記》。歲月變遷,滄桑巨變。池州人要永遠記住這個“杏花村老人”。
唐茶莊依山傍湖。
臨近黃昏,杏花村廚房炊煙裊裊,秋浦河沿岸漁火通明。壹年又壹年,時間雕琢著村莊,古人的生活不在了,煙雨蒙蒙,草木蔥郁,杏花飄香,柳風暖。
櫻花園
綠水繞村流,花枝滿枝,漫步在花香彌漫的石板路上,仍能感受到詩的芬芳。酒的醇香在漫長的歲月中綿延。秋浦河畔,“天下第壹詩村”歷經千年。
濱湖村中老寨
原文/饒毅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