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孩子跟妳頂嘴,威脅妳,無理取鬧,妳該怎麽辦?

孩子跟妳頂嘴,威脅妳,無理取鬧,妳該怎麽辦?

前兩天在知乎上看到媽媽的呼籲:

求助時,立刻吸引了200多萬人的關註。

這種場面很正常,但比參加興趣班還多。好像孩子是大男孩了,平時妳讓他做什麽事他都會很容易反抗不配合,甚至故意氣妳威脅妳:

“不要看動畫片,眼睛受不了。”“那妳為什麽天天看手機?是不是不公平?”“冰淇淋吃多了拉肚子,不能再吃了!”“妳不給我冰淇淋,我晚上就不吃了!”妳為什麽還沒有完成作業?它在拖妳的後腿。"要不是妳做得晚,我早就做完了。"

魯道夫·斯坦納曾經說過:

教育從孩子讓我們尷尬的那壹刻開始。

家長作業在這裏。面對這些氣人的話,我們還是應該冷靜思考:

為什麽這個曾經聽話懂事的孩子開始變成這樣?

看到了問題的原因,就找到了引導孩子的關鍵。

第壹,故意激怒妳的孩子。

實際上是在尋求幫助

刻意反對父母的孩子,其實是在用“暴力”的語言表達內心的不滿。

他們有兩種不滿: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利·布雷恩說:

孩子任性,發脾氣,是因為孩子的身體和情緒發展超過了自己的溝通能力。

以知乎這個孩子為例。她“愛”著媽媽的那句話——“有本事妳就來!”

這只是孩子潛意識裏對媽媽那句“打得不好”的反駁,並不是真的想讓媽媽這麽做。

她內心真正想表達的可能是:

當我媽媽那樣說我時,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不能好好練,對自己很失望。我今天很累,真的沒有精力...

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不去揣摩孩子的內心想法,就只能通過輕率的指責和說教來培養兩種孩子:

要麽是越來越愛“頂嘴”、愛和壹切唱反調的孩子;

還是壹個壓抑自己情緒,封閉自己內心,不再表達自己觀點的孩子。

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離我們漸行漸遠,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非暴力溝通中有壹句話:

聰明的父母懂得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實現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二、溝通的第壹步

內心的平靜和尊重

那麽,如何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實現平和的交流呢?

第壹步,不要去想,問孩子為什麽,先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70%是情感,30%是內容。如果情緒不對,妳聽到的就會失真。

在綜藝《放學後》中,有這樣壹個場景,因為父親拿筆指著徐小寶練小提琴,父子吵架失控。

父親特別生氣的時候說:“妳今天吃了槍藥!”

孩子馬上回去:“妳吃了槍藥!”

……

兩人氣得血壓飆升,但兒子還是理直氣壯,雙方壹直僵持不下。

兒子被父親用筆指著,覺得被冒犯了,產生了防禦機制,完全正常。

如果這個時候,爸爸談事情,為這個事情道歉,相信孩子也會軟化態度,不會有下面的爭吵。

但是父親用了攻擊性的質問,孩子自然要反擊,這是對他自尊心的維護。

妳知道,妳如何對待妳的孩子,孩子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妳。

這也在他們的家庭會議上得到了證明。

當爸爸媽媽認真詢問孩子,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時,鮑曉真誠地表達了自己內心的需求:“爸爸媽媽和上學前不壹樣了,我希望壹家人在壹起。”

只有父母和孩子站在同壹個角度溝通,才能實現情感交流。

懂得“蹲下”是父母最優雅的姿態。

第三,讀懂孩子的潛臺詞

對癥下藥,良性溝通

壹個孩子頂嘴的背後可能有很多原因,並且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但不外乎以下幾種:

實現自己的想法

當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時,家長壹定要允許孩子表達出來,傾聽孩子的建議,並認真思考建議的可行性,這樣才能培養出壹個自信、大方、獨立思考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同壹件事情上堅持自己的意見,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可以按照他的想法去嘗試,讓孩子承擔後果。

當孩子總說“妳能行”的時候,他真的選了壹個周末和女兒交換身份。

經過壹天的辛苦工作,我女兒很快意識到:

我媽比自己努力多了,再也沒說過那樣的話。

有句話說得好:說壹萬句話不如摔壹跤。

眼淚教會妳做人,遺憾幫助妳成長。痛苦是最好的老師。

人生該走的彎路,其實是壹米。

平時多給孩子自主權,讓孩子表達自己,沖突就會少很多。

保持自尊

許多父母發現,當他們批評時,他們的孩子會頂嘴。他們以後什麽都不能說了嗎?

其實這跟我們說話的方式有關系。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於主觀地給孩子下定義。

“妳怎麽這麽笨?”“妳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麽分那麽多?”

這時候回嘴是因為自尊心受到了冒犯,孩子在自衛。

家長要註意盡量用客觀事實,指出解決方法,給予壹些積極的暗示,這樣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尋求公平

很多家長會被孩子的反擊說得啞口無言:

當妳對孩子提出妳做不到的要求時,他心裏自然會覺得不公平,表達不當就會頂嘴。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壹個解決方案:

只有父母以身作則,以身作則,孩子才能改變。

簡單的情緒發泄

發泄回去,其實是孩子尋求父母的關註。

這個時候,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妳理解他的情緒,尤其是在他的語言不足以表達的時候,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他以後會好好說話,而不是發脾氣。

比如,引導孩子把“我不會”改成“我不太同意”,把“為什麽”改成“妳為什麽這麽說?”。

但是,情緒發泄是有底線的,而且必須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對於壹些不禮貌的說法,壹定要以溫和堅定的態度及時制止。

過程有點難受,但每壹個都標誌著孩子的成長。

如果我們想培養獨立自信的孩子,只有我們才能用愛和尊重去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就像紀伯倫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