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袁隆平的理想簡單明了:“讓更多的人吃飽飯。”
若論窮壹生,國士天下無雙。
王先生真是國家的棟梁,民族的英雄,人民的英雄。
偉人是為國為民的。
壹、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不生黍,則國亡,生黍,則亡,生黍,則不亡。”-“煙鬥”
袁隆平在雜交水稻領域取得世界領先的突破後,沒有躺在功勞簿上,而是堅持下到田間地頭,帶領自己的團隊培育出多種優良水稻。
袁隆平培育的水稻新品種產量已經上了天,遠遠超過普通水稻。但我們平時好像沒吃過袁隆平的飯。為什麽?
因為袁隆平年輕的時候,中國壹直缺糧,每年都有人挨餓,甚至在困難的年份。所以袁隆平所有的育種目標都是以提高產量為目的,口感並不是袁隆平追求的科研目標。
從65438到0976,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在全國推廣。1988年,中國壹半的稻田種的是袁隆平的水稻。
在當時,雜交水稻極大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功德無量。但現在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不超過8.5%,數量嚴重萎縮。
我們為什麽不種袁隆平的雜交水稻?
因為1988之後,中國國力逐漸增強,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也慢慢解決了。他們吃不上的情況非常罕見,中國人開始追求吃得好,而不是吃得好。
大米的價格很便宜,怎麽吃都不用幾塊錢。為什麽不買點好吃的呢?
中國的雜交水稻市場不多。但袁隆平仍然堅持追求更高的水稻產量,因為他是在饑餓中長大的,他不希望未來有任何壹個中國人挨餓。
袁隆平的團隊還開發了海水稻,可以在鹽堿地種植,最高畝產800公斤。
二、主要貢獻
袁隆平在國內率先研究水稻雜種優勢利用。他在第壹篇論文《水稻雄性不育》中提出:“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首先要利用雄性不育”。他的理論和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袁隆平解決了三系雜交水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首先提出了“野生稻與栽培稻遠緣雜交”的技術方案,最終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1973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化”。二是育成了具有較強優勢的雜交水稻“南優2號”等壹批組合,並廣泛應用於生產,成為世界上第壹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三是突破了制種關口。據前人研究,水稻異交率僅為2.4%,雜交壹代種子產量極低,遠達不到生產要求。國際水稻研究所在1971開始研究,1973放棄,因為當時研究所沒有人相信它能解決種子生產的問題。袁隆平帶領的課題組成功解決了這壹難題,種子產量逐漸增加,目前已達畝產300多公斤。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發展戰略,即從三系到兩系再到壹系,程序越來越簡單,效率越來越高;在雜種優勢層面,從品種到亞種,再到遠緣雜種優勢的利用,雜種優勢越來越強,推動雜交水稻壹步步邁上新臺階。這壹思想被國內外同行采納,成為發展雜交水稻育種的指導思想?。袁隆平解決了雙系統方法中的壹些關鍵技術問題。如1989,在兩系法研究遇到較大挫折時,他提出了選育實用光溫敏核不育系的起始溫度指標和技術策略,使兩系雜交稻研究走出低谷。後來研究提出了核心制種程序和冷水系列灌溉繁殖,使兩系雜交水稻的研究最終獲得成功並得以推廣。1987以來,擔任“863”項目特別責任專家,主持中國性合作研究。1995研究成功兩系雜交稻,同熟期兩系雜交稻比三系雜交稻增產5% ~ 10%。袁隆平設計了高冠層、短穗層、大穗的超高產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級雜交稻的技術路線,在超級雜交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袁隆平在1997期間開展了超級雜交稻的研究。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別實現了中國超級稻示範片第壹、二、三期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目標。2013年開始超級雜交稻百畝示範片畝產1000斤目標研究第四期,計劃2020年實現目標。同時,實施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高產工程,促進科技成果生產應用。從2007年開始,取得了很大的增產增收效果,在全國7個省市實施,其中湖南省的縣(市、區)從20個增加到2012的50個,面積882萬畝。截至2012年底,累計示範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做出新貢獻?。第三,總結
在我看來,袁隆平先生的去世是人民的巨大損失,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至於對未來糧食產量有多大影響,應該不會!
為什麽?有兩個原因:
首先,袁隆平是壹位受人尊敬、才華橫溢、品德高尚的科學家。他壹生從事科研開發工作,謙虛謹慎,善於毫無保留地傳授和貢獻自己的科研成果。這是他崇高偉大的個人品質;
二是袁隆平先生親自組織領導的科研團隊完全成熟有序,無論是科研戰略還是科研項目的實施都在正常、順利、高效地運行,不會對袁隆平先生未來未竟事業產生實質性影響。
我們祝袁隆平先生壹路順風!讓他老人家放心,忠於他的偉大未竟事業和崇高威望的科研團隊,壹定會繼承袁老的遺誌,繼續努力,創造更加輝煌的新科研成果,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靈!
袁隆平老先生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