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國家”的四個特征;
1,“超大人口規模”。壹個普通歐洲國家的人口大約是14萬,中國的人口大約等於100個普通歐洲國家的總和,這是壹個巨大的規模。
相比之下,印度人口世界第二,但印度從未像中華民族那樣經歷過如此漫長的人口融合過程。印度龐大的人口遠沒有中國人那麽高的文化同質性,沒有壹樣的語言,壹樣的價值觀,壹樣的生活方式,這些都無法和中國相比,而中國的凝聚力要大得多。
2.“超遼闊的疆域”。中國遼闊的疆域也是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實行“文字同語,車同軌”的原則,統壹度量衡,推行郡縣制,為維護中國的統壹奠定了文化和政治基礎。
之後中國雖然經歷了多次分裂,但歷代主流政治都在尋求統壹,歷代政治制度幾乎都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中國的“大壹統”傳統,自秦統壹以來,壹脈相承。中國幅員遼闊、統壹,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地緣優勢和戰略縱深。
中國有強大的中央政府,有強大的國防能力,徹底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壹百多年的“挨打”問題。中國可以在超大規模版圖內進行戰略布局,實現“西氣東輸”,實現高鐵“八縱八橫”等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現代化工程。
3.“超長的歷史傳統”。中國有五千年的連續歷史,在人類知識的幾乎所有領域都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實踐傳統。
在政治、哲學、宗教、語言、教育、藝術、音樂、戲劇、文學、建築、軍事、體育、醫學、飲食等方面。,都有自己博大精深、自成壹體的東西,這些東西富有傳統性、內生性、原創性、延續性,這是其他民族或者其他文化有點難以比擬的。
4.“超深厚的文化積澱”。幾千年連綿不斷的歷史也為中國提供了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資源。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文明歷史進程中創造了輝煌、豐富、持續的文化成就。
這些成就包括中國人倡導的“天人合壹”和整體論,儒、釋、道互補,儒、法、墨共存。這對當今充滿宗教沖突和對抗的世界仍有啟發意義。中國文化的豐富性也意味著中國在文化上具有包容性,能夠將多樣性容納於壹體。
僅中國就有上萬種方言。北京人、廣東人、上海人,其實和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壹樣,在很多生活習慣、思維方式上都有差異,56個民族之間也有差異。然而,這些差異在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的框架內相輔相成。
擴展數據:
民族國家:
民族國家是指獨立的政治實體,是19和20世紀歐洲主導的民族自決和自治的現代觀念和實踐。與18世紀歐洲傳統的帝國或王國不同,民族國家的成員忠於與他們有著相同身份的“同胞”和他們* * *形成的體系。身份的來源可以是傳統的歷史、文化、語言或新創造的政治制度。
因此,由壹個民族或由幾個民族組成的享有同壹政府的民族組成政府,是民族國家的壹種可能的組合形式。
民族國家是壹種政府形式;民族是* * *的身份概念,其來源可以是* * *所享有的制度、文化或族群。因此,民族國家的概念包括公民民族主義和種族民族主義等不同的思維,這主要取決於認同概念的形成要素。
所謂單民族國家,所有公民都享有壹種價值、歷史、文化、或語言;無論是繼承前帝國/王國的統治,還是當代全球化的移民現實,很少有國家符合這種形態。因此,當代民族國家往往是多民族國家,多元文化主義往往被用來塑造和爭取制度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