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走過,指向葛嶺山,鵝不惑,石松,心,夢,腎,石楓溪母親河,百年老爺爺,祖國文學生活在京,賦在口,賦在肋,賦在肋。散文人生,中年青年,壹切盡在心頭,同在壹個地球上,從孫悟空和唐僧開始,如果三國裏諸葛亮不出現,煩惱三十年:做人,做文學家。
小說:《青春·柔情·旋律》(長)、《貞節豐碑之魂》(中篇)、《大太陽》、《無傳說的老鼠》、《東山石傳》(流浪中國壹萬年)(長)、《今生相遇是真情》(長)、《中國孤兒的青春夢》(長)
理論和評論:
林飛作品中美的旋律--紅顏出墻。
知心朋友是藝術靈魂的相遇
山清水秀有路——讀林飛先生《新世紀閱讀心態、文化屋頂、發展戰略隨筆》
天才中國誕生1987在省報發表,朋友獎勵紹興國酒三杯;
2003年8月,浙江天臺文學社舉辦“田村作品研討會”;
2004年6月5438日至10月,浙江天臺電視臺拍攝播出電視專題片《田村之路》;
2004年獲《中國作家》雜誌、《女朋友》雜誌、魯迅文學院聯合主辦的全國青年文學大獎賽特等獎。
2005年獲《文選》中“古風杯”優秀散文獎;
2005年獲中國作協文藝報社、中國作家世紀論壇聯合主辦的全國文學作品壹等獎。
2005年獲臺州天臺“人人談舊城改造”征文大賽獎;
2006年獲中國散文學會主辦的中國當代散文精英獎“傑出成就獎”;
2006年,臺州電視臺、天臺電視臺拍攝播出田村、月亮船文學社宣傳報道;
2006年,中國作協機關報《文藝報》兩次刊登田村的文學創作信息。
2007年獲中國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2008年獲中國作家世紀論壇文學創作特別獎;
2009年獲《人民文學》瘦西湖杯優秀散文獎;
2009年獲浙江省“優秀文藝人才”榮譽;
2010國慶,中國基層黨建網、中國科技財富雜誌聯合授予“中國明星的驕傲”榮譽;
2010獲中國作家雜誌全國征文壹等獎。
2011獲得浙江天臺山杯健康文化論文獎;
2012獲“感動中國優秀文化人”榮譽;
2012獲浙江省天臺山文化獎文學獎。天空是“桌面”,地球是“鍵盤”
昨日何其真,明日將是知己。
——流浪中國50度,壹首青春悲歌。
田村
1962年4月23日,出生於浙江天臺。這壹天是世界讀書日。
1968,今年6歲,元宵節上小學。1974年7月,12歲小學畢業,9月入初中。1976年7月,14歲初中畢業。因為當時升職是“推薦”的,好好學習也沒用。當我在空中問“為什麽我上不了高中?”當上帝無言以對時,驚聞“毛主席萬歲”逝世。臨近國慶節,我考上了壹所“五七學校”的高中。課本就跟普通高中的語文、政治壹樣,我參加了全國高校文科考試。歷史和地理都是自己教的,然後兩次轉學到普通高中學習,所以數學和英語成績總是趕不上。這時候我開始覺得社會制度不完善,弊端很多。我也很高興聽到中國建立了經濟特區,新時代即將到來。我大聲鼓掌。在連續三次高考失利後,我認為寫作是我的特長,而當時中國的文學熱潮也隨著改革開放大潮的到來而方興未艾。很多作家只有壹兩部作品就壹夜成名,於是走上了名利雙收的道路。回想當初,很多人都在寫作投稿,我無疑插上了壹雙文學夢想的翅膀,開始展翅高飛。
1980年,我18歲。金秋時節,我開始給杭州、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城市的文學報刊大量投稿。那壹年,三分之壹的郵票總是整張買,手稿和信封也是成捆買。因為不斷的投稿,我也收到了打字的拒絕信。我屢次失敗,還是失敗了。我堅信,失敗壹萬次,第1001次總是成功的!失意時,激情迸發,智慧迸發。我關註人與生活的問題,關註人類社會的發展。
我在寫稿子,同時也在努力找壹份好工作。我清楚地記得壹次正式招聘。我報了名,填了表,交了照片,就等著考試的通知了。結果是有人偷偷“貼”了,沒收到通知。我父親知道後,在公共場所大吵了壹架。這讓我看到了社會的另壹面,和學校老師所說的美好的“理想社會”是如此的不同。每次找工作失敗,我都要埋頭寫作投稿尋找出路,這也是最節省成本的事情。在這前後幾年,很多親戚朋友給我介紹了十幾段婚姻,我都“婉拒”了。誰能詮釋我此時的青春夢想!
1982,那年我20歲,金秋時節,壹幫朋友在天臺國慶酒店。唱完詩,唱了歌表達自己的心情,回到城裏,因為視力不好,在朦朧的月光下,自行車把我開到路邊的溝裏去當“英雄”,我摔到了頭皮以下,顱骨開裂,縫了20多針,住院20多天。朋友祝福我說:“如果我活下來了,會有很大的幸福。”我笑了。如果是這樣,我壹定會再次邀請妳去瓊臺賞月,看華鼎日出。
1983和1984年,他兩次去北京尋求文學生命的奇跡。逛了詩詞雜誌,北京文學,人民文學等。《詩刊》的壹位老編輯告訴我浙江詩人艾青的地址。我隨身帶了壹份手稿,找到艾青的家,向老詩人請教詩歌技巧。當時,我也向有關編輯詢問過著名作家陳先生和先生的單位或家庭住址,但都沒有得到。然後下壹次去了北京,滿懷著青春的豪情,決定從首都北京開始流浪。我撕了壹張鎮政府開的“去北京看望朋友找工作”的介紹信,扔進了彈殼箱,所以沒有身份證明(當時沒有“居民身份證”)。在北京火車站廣場過夜時,被公安人員檢查,送進了北京看守所。過了幾天,我回到了浙江。這兩年也在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打工,尋求出路。
1985和1986分別去了幾次杭州,然後輾轉廣州等珠三角地區找工作。在《江南》編輯部,我見到了當年的編輯余贊石、許偉明等老師。因為投遞了很多中篇小說,我收到了編輯老師的幾封親筆信,給我建議,給我鼓勵。當時珠三角地區對我很有吸引力,尤其是深圳特區。我曾多次嘗試去南粵沿海改革開放城市群夢想淘金。有壹次,王力可·時越,壹個獲得魯迅文學獎的移民作家,他“偷渡”到特區,但我沒有。從65438年到0986年,開始寫小說《青春,溫柔,旋律》。
1987年,我25歲。春夏之際,我再次住在上海,租了壹間小房子。我想象著打工掙錢,業余時間寫文學,為我在上海立足創造條件。去過《文匯報》、《萌芽》、《收獲》、《小說》、《上海文學》、《解放日報》,投遞過很多文章。我還訂閱了文匯報和上海灘雜誌。記得有個編輯說“文學熱”過去了,變成了“賺錢熱”。確實這次上海遊學讓我熟悉了很多上海的風土人情。回浙江的時候,壹個熱愛文學的上海小姑娘寫了壹封溫暖的信。她爸還是個副縣長,只嘆我運氣不好。今年去過成都和廣州,參加過華南五羊城很多單位的招聘,但都沒中。
正是因為屢次找工作失敗,才鼓勵我寫作投稿。1987的秋天,我認識了杭文作家田續先生,文章開始發表在《浙江日報》的副刊上。第壹次發表短詩,拿到5元稿費。接下來的幾年,陸續發表了幾十篇文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回歸後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做了幾年編輯記者的老同學蔣正茂幫我推薦了幾篇文章給相關報紙發表。
1988,當時26歲,和鄉親壹起去四川做生意。我對壹個“辣妹”壹見鐘情。她和我壹起來到浙江天臺,結了婚。1989年5月大女兒出生,1994年10月小女兒出生。我老家在天臺縣潭頭鎮東邊,中小學在鎮西邊。我和女兒上中小學,要穿越整個鎮子,有2公裏長。每天早上上學,晚回家,就像“長征”壹樣,無疑鍛煉了我和女兒。想想我自己,想想我的兩個女兒,天真,聰明,好學,知足。雖然我無數次找“官”工作都失敗了,也沒能如願,但在我的信仰裏,壹定要把它當“國飯”吃。此時,我依然生活在溫飽線上;我把壹切都當成新時代的打工生活,包括種地,種菜,砍柴,在老家養豬養鴨養鵝。我還在上初中的時候,學校有個小農場,是班主任教的。我記得老師重要的話。插秧時,每壹棵秧苗都必須插好。壹棵幼苗就像壹個人。站直了,健康成長就好。在那個人生的艱難時期,是魯迅的立人精神和豐子愷的人生趣味支撐著我艱難前行。
這麽多年,我要感謝妻子的忠誠和努力。給私企老板打工的老婆,都是按件計酬,沒日沒夜,為了多賺點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那些年,我記得父母對我家庭生活的幫助,還健在的老奶奶幫我帶孩子。
在這裏,我想特別提壹下。鑒於全人類創造和傳承的所有文化,在我心中壹直是神聖的。所以我去拜佛菩薩、大皇帝,去參觀“八字算命”、“算命”等民間文化活動,但我從不相信“迷信”,而是依賴它。我堅信“知識就是力量”,“文化就是財富”。每個人心裏都有壹個“佛”。我在此奉勸80後、90後的年輕人,當妳們走出校門,走向世界的時候,不要看口袋裏重裝的“學歷”,不要看重自己曾經擁有的“東西”,要學會轉身,讓自己的生命升華,記住重要的是如何將所學的文化科學知識發揮出來,然後靈活運用,向社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陰陽相吻,涇渭分明。只有這樣,妳心中的“上帝”才會壹直守護著妳,指引著妳——前進,前進,不屈不撓地前進,妳才會遇到妳此生註定要遇到的“貴人”。......
不知道有多少人說女兒能上初中就能賺錢。她結婚了,就是別人家的了。每次聽到這些,我的內心立刻湧起悲喜交加的情緒,經過激烈的靈魂鬥爭,露出充滿喜劇色彩的笑容。我不能這樣隨波逐流。我必須以作為壹個有文化的人的獨特方式,帶領我的兩個女兒和我的妻子走我自己的路。
1989,當時我27歲。在春天和夏天,我去安工作和學習,因為我崇拜賈平凹和陳等著名作家。我在私立藝術學校接觸到了很多深刻而強大的社會文化知識。今年前後很多年,參加了很多地方的函授、出版等成人高等教育自學,取得了中文系、新聞系的大學畢業證。20世紀80年代末,他寫了小說《中國流浪壹萬年》(又名《東山石傳》)。
20世紀90年代初,《天臺山報》創刊,我的老同學Xi·德姬推薦的文章陸續在縣報上發表。
1993年,我31歲。春天的第壹天,風在吹,氣氛很平穩。我騎自行車去了100多英裏外的臨海市,也就是“臺州附城”。我去的早,回來的晚,欣賞風景的路上要經過壹段盤山公路,就為了買壹份備用的。
1997,當時我35歲。香港回歸中國的那天,我去杭州看望朋友。我從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大樓升起,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力度在加大,速度在加快。多麽壯麗!-當我回到家,我借酒消愁。有時我真的像著名的汪曾祺和李存葆壹樣喝醉了,渴望創作靈感和壹舉成功。我對工作的希望壹直都在,對文學的希望壹直都在。
1998,當時我36歲,在蘇州工作了半年。看到蘇南的土地變化很大,全國領先。雖然我為壹些小事、大事、家事、國事而工作,但我既震驚又憤慨。——事後,我回頭想了想。我相信中國會發展繁榮。這壹年,我整理了人生的第壹本書——散文集《雨浴人生驛站》。
90年代,我寫了《按摩沖動人生》的手稿,這是壹本散文集,其中有幾篇最早發表在報紙上。為了不被科技發達的信息時代淘汰,我訂閱了《人民文學》、《北京文學》、《江南》、《東海》、《小說世界》、《上海文學》、《萌芽》、《收獲》、《當代》、《青年》、《花城》、《浙江日報》等。
2000年,我38歲。新世紀的明媚曙光照耀著我,溫暖著我在縣城租房子,督促著我努力工作養家糊口。期間有親戚朋友找我合夥做生意,也嘗試過。這不是做生意的材料,我損失了幾萬美元。找不到工作,也賺不到錢。這麽多年了,我依然天真可愛,仿佛沒有機會去了解“絕望”。不知道過了多少天,隨便吃兩包四五毛錢壹包的泡面壹天,或者在壹家牛血湯店吃壹碗牛血湯和壹個22兩白酒的饅頭,比起今天的物價真的很便宜。對此,我也自豪地對我的文學老師朋友們說:壹塊五毛錢,有酒有肉,我吃飽了,醉了。我生活無憂無慮。這真的很像陳瑜寫的那篇《二十年的努力,人生的禮物》對我作品的評價:田村的作品有壹種閃爍的積極進取的樂觀主義,這可能是田村認識和把握世界的基本努力。
2003年,41歲,我編了《田村文選》,收錄在《中國當代作家作品選》中,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是壹部詩歌、散文、小說的綜合性文學作品選集。8月,在縣文化界前輩曹誌田先生、陳瑜先生、唐大明董事長的幫助下,在縣文體局會議室為我召開了“田村作品研討會”。《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蔣正茂電話祝賀,並為我的作品寫了短評《田村文學作品初讀有感》,在報刊上發表。
2004年,我42歲,帶著家人去縣城生活。今年秋天,我用600元買了壹臺小電視機,這是我買的最值錢的家電。在縣文藝領導的關懷下,我創辦了月船文學社,是天臺作家協會會員。青少年寫作輔導中心主要輔導青少年寫作,也招收全日制和半日制中小學生。那年暑假,大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天臺中學讀高中,上小學的小女兒從潭頭鎮中心小學轉到天臺小學。因為戶籍關系不在同壹個學區,她要交借讀費,增加了不少開支。家住縣城,潭頭鎮是老家。
同年5438年6月+10月,天臺電視臺為我拍攝播出了近20分鐘的電視專題片《田村之路》。
在天臺文化界領導和前輩老師的關懷和指導下,我們為熱愛寫作的青年朋友們擁抱了美好的文學夢想,為前來學習寫作的中小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天臺文化事業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愛心。我們特別編輯出版了《月船文學報》,壹份內部小報,有四個版和圖片,贈送給各界。小報主要刊登青年學生的作品,集中刊登具有重大教育意義的章節,如如何指導青年學生學習,如何步入社會,如何過好生活等。王蒙、陳、、、、、、王兆升、趙樸初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均已出版。今年獲得了魯迅文學院、中國作家雜誌、女朋友雜誌聯合舉辦的全國青年文學征文大賽詩歌獎。
2005年,43歲的我赴京參加“啟蒙杯”、“博古杯”中國新文學創作研討會,聆聽了李瑛、梁、、、、、周大新、何建明、、、張、肖復星、張頤武、崔道壹、張寶瑞、袁平宇等名人的精彩發言。作品《松石》獲“古風杯”優秀散文獎,並入選王兆乾主編的《中國散文選》。還參加了中國作家世紀論壇,新出版的小說《萬年漂泊在中國》(又名《東山石傳》)獲中國作協《文藝報》全國文學作品壹等獎。他的作品《月船漫遊》和《石鳳溪》。《母親河》分別於2005年和2006年入選中國作家論壇獲獎作家文庫。天臺文化文章《舊城改造,打響“中國天臺城”品牌》在臺州市天臺縣“人人談舊城改造”征文大賽中獲獎。
同年加入中國散文學會,任理事。
同年8月5日,錢江晚報發表了我的散文《讀書人也有財富》。不料被阿裏巴巴、騰訊網絡雜誌、中國辦公網、玉龍網、中國食品科技網、上海中小企業網、天津津浦網、大學生之家、廣州企業、世界商機等近百家網站或其他媒體轉載。他們把題目改成了《三百六十行,成就壹個有錢人》。
2006年,我44歲,10,去北京參加中國當代散文論壇。與、、、、卞、、、洪海、王兆生等著名作家壹起研究和探討中國當代散文的發展方向,如何為改革開放的新中國創作出符合時代和潮流的優秀篇章。《按摩沖動人生》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由著名作家墨寶題寫,著名作家、《當代》雜誌原副總編輯王兆乾執筆。這本書獲得了中國當代散文精英獎優秀成就獎。今年臺州電視臺、天臺電視臺拍攝播出了田村、月亮船文學社的宣傳報道。中國作協機關報《文藝報》兩次刊登田村文學創作的新聞。散文作品《文人清秀》獲中國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2007年,我45歲,被批準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的水平。
同年,我去北京拜訪了著名的作家和理論家,如林飛先生、周明先生、馮曉教授、李小虹博士等。,談論文學,接受春春的教誨。我的導師教會了我創作之道,解決了我人生的困惑,讓我聽到了文學之神在前面呼喚,讓春風吹響了我心尖上的風景,引領我進入了壹個別致美好的藝術境界。
同年,大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211的全國重點大學江南大學。妻子隨姐姐去蘇州打工,承擔了大女兒的學雜費和生活費。下半年,青年寫作中心關閉,月船文學編輯出版因經費不足暫停。
2000年至2007年,我還在天臺博物館、赤城街道、縣政協以及吉利集團、石梁酒業等多家企業工作。
2008年,我46歲。6月到天臺縣委黨史研究室工作,做黨史的研究和編纂工作。當初每個月工資只有1000元,我很開心地把這1000元調整了:400元支付了我上高中的小女兒的生活費,至少300元支付了房租、水電費、手機費、公交費等。,而300元是我個人的吃喝;我清楚的記得大概有五個月的時間,每天中午在辦公室吃壹包方便面,或者吃兩個大餅,正好壹元六角。開水是免費的,我的腰帶是緊的,我的呼吸充滿了激動的淚水,我的生活是如此美好和享受!人到中年,每周不吃幾塊魚,是補不了自己的。妻子理直氣壯地罵:“誰告訴妳掙不了大錢?”。
2009年,我47歲,作品《騎牛上揚州》獲《人民文學》雜誌頒發的瘦西湖杯優秀散文獎,並發表在《人民文學》獲獎作品專刊上。今年,浙江省委宣傳部授予我“優秀文藝人才”的榮譽。年底,我學會了上網,創辦了“田村創作網(博客)”。
幾年前,我的散文集《按摩沖動人生》進入了中國作家網的“作品推薦榜”。王兆乾先生撰寫的《按摩沖動人生》序言發表在中國作家網專欄。中國作家網發表過我的作品有:《祖國北京》《文學人生》《毛澤東蛙泳過長江》《工作文學推壹個時代》《魯迅故裏七訪》《中國作協三十五村》《徐霞客精神從天臺山出發》《作家要與時代潮流賽跑》。其中《祖國、京畿與文學人生》寫了壹段精彩的剪輯,講述了陳、、、、四位著名作家是如何成為我的“文學人生之父”的。
2010年,我48歲,1年6月,《天臺黨史》壹文,《天臺黨史第二卷編纂初探》發表在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主辦的《足跡》雜誌第壹期上。國慶節,中國基層黨建網和中國科技財富雜誌聯合授予“中國之星的驕傲”榮譽。作品《唐僧西天取經》獲《中國作家》雜誌全國征文壹等獎,並入選中國作家金秋筆會獲獎作品集。在《文藝報》上發表的幾篇短文,被全國許多基層文藝報刊轉載。
2011,我49歲,1年6月,在《足跡》雜誌第壹期發表了壹篇黨史論文(合作),《關於毛澤東、朱德“早上天臺山”的戰略構想》,獲得好評。6月,天臺山養生文化論文《托起天臺山“葛仙翁養生茶”燦爛文化》參加由臺州市社科聯、天臺縣委宣傳部主辦的“天臺山養生文化研討會”,獲得優秀論文獎。
同年,大女兒以優異的成績從江南大學畢業,在上海壹家高科技企業工作。小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全國重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211。老婆從蘇州回到天臺,讓我覺得夫妻倆深愛著對方。
2012年,我50歲。在我的信念中,我必須同時追求完美的事業和完美的家庭。然而,這種完美的情況在現實社會中並不是方方正正的。我經歷了壹個“半個世紀”的夢幻之旅。我只希望它永遠是我靈魂深處的壹次完美之旅,通向壹個完美的境界,我在路上,向妳我問好,相安無事,互惠互利。此刻,我的壹只眼睛在負責我的寫作,另壹只眼睛在看電視劇《北京青年》。突然,壹個博主遞過來壹張“紙條”:“寫暖心,感動地球”!我看完之後,受到“哈哈”笑聲的啟發。我把這篇文字當成了壹篇簡單、純粹、美好、有愛的散文,題目是:《天空是“桌面”,大地是“鍵盤”——流浪中國五十度,壹曲青春悲歌》
情懷:油,米酒,水,衣,住,行,其中日月,
書刊,網絡科技文化,幹坤真大。
2012九月月亮船學習
月船文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