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暗語講魏公公如何運籌帷幄,決定千裏掛金。
以上地點是袁崇煥榮耀的起點,壹切都靠魏公公操作。
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的主角——六合之戰的古怪。
1625年(天啟五年)八月中下旬的壹天,從東部敵占區逃出來到祖國的學生劉伯川來到山海關連長馬世龍面前。
劉振振有詞地告訴馬士龍,努爾哈赤的四貝勒皇太極只在耀州(今遼寧營口縣越州村)領兵300人。只要皇軍壹到,當地愛國群眾就會集會響應,斬首皇太極,開城迎王師。
面對工程師劉伯承送來的出色作品,馬士龍動心了,孫承宗也動心了。
於是,馬世隆派副將和率領八百余人去偷襲;孫承宗則命覺華島主將陸、李接應。
李露二號將按計劃到達三汊河,但覺華島的水兵在8月25日沒有出現,心急的李露二號怕耽誤戰機,讓壹艘漁船在附近渡河。
看來當年東北的漁業並不發達。雖然史料沒有說明軍隊繳獲了多少船只,但《明太祖Xi傳》中記載,明軍八百人四天四夜未渡河。
由於明軍渡河時間過長,最終被駐紮在離此不遠的耀州的後金軍隊註意到。
後來金軍攻打明軍,明軍大敗渡江。明軍損失了400多人,魯的首領也危在旦夕。
妳覺得這場戰爭沒什麽奇怪的嗎?
那是因為奇怪的是,戰後。
消息傳回朝鮮,首都各部領主立刻大驚小怪。(有興趣可以看看百度關於六合之戰的詞條。)
他們立即加入負有領導責任的山海關連長馬士龍,但很快這些彈劾就針對袁崇煥的老師遼東杜詩孫承宗。
於是奇怪的壹幕發生了。
負有直接責任的馬士龍受到聖旨的訓斥,將被罰款,而他的頂頭上司孫承宗承擔責任,主動辭職。
史書上都說這位神對韋老太爺的運作立下了汗馬功勞,就是他老人家天天在天啟耳邊念經,最後把天啟念得如此酣暢淋漓,以至於接受了老師孫承宗的辭呈。
當然,魏公公壹類的楚黨和齊黨的禦史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但比起後世,還是傲嬌的。
下面是百度百科裏六合之戰的摘錄,是明粉編的:
真正嚴重的後果是,攻耀州之前,遼東總兵力12萬人。這次大敗,被後者追擊後只剩下5.8萬人,6萬多人逃亡。所謂的關寧戰士壹夜之間損失了壹半。逃亡的六萬人中,有的直接在三岔河遊蕩,但更多的是在大淩河、松山、寧遠甚至山海關逃跑。
不要臉!
這是高帝棄軍退出遼東造成的損失,卻是指栽在孫承宗頭上的鹿!
不過這種手法已經很熟悉了,他們在馬世龍的參賽中也是這麽做的。魯的鐵甲,被明芬別有用心地扣上寧遠將軍的帽子,企圖把六合之敗的責任推到袁崇煥頭上。
這是孫承宗初督遼東時,明軍在關外設防的示意圖。
當時關外有四個鎮,自西向東分別是寧遠、錦州、遊屯、皮島。
寧遠至耀州216.6公裏,錦州至耀州169.5公裏,尤屯至耀州135公裏(以上均為近代近期公路裏程)。
偷襲的主要目標是斬殺皇太極。俗話說兵貴神速,但明軍出兵的地方是寧遠鎮,最遠的是耀州。這是怕皇太極跑不掉嗎?
都說六合之戰奇怪。除了這個奇怪的結果,還有壹個奇怪的名字。
大家註意到,六合之戰中“六合”二字出現的時間不長,除了名字的地理位置不好搞錯了(東北有個地方叫六合,但在通化),找不到“六合”二字。
這明明是三岔河之戰,但是六合之戰奇怪的地方還沒有結束。
孫承宗被逼走。從此,魏公公獨攬遼東大權,他老人家選了老實巴交的當遼東總管。
話說老實人高帝風聞努爾哈赤的野豬要來拱自己(努爾哈赤不知道孫承宗不敢動),就讓大家撤到山海關看海,袁崇煥卻說自己是廣東人,看海慣了。
看到袁崇煥不服從命令,高帝決定犧牲小我成就袁崇煥。
高帝直接把關外的尤屯、錦州等地的城堡全部扔給了努爾哈赤,率先去山海關看海。
按理說,袁崇煥和魏公公壹手提拔起來的高敬略應該不如他,可就在這時候袁崇煥得到了提拔!
1625 65438+2月袁崇煥升任省法官,很有意思。
袁崇煥的簡歷充滿了所謂林東黨的痕跡。按理說他應該被列入林東黨內,但奇怪的是他是在孫承宗離任後才被提拔的。
順帶壹提,前面提到的馬世龍就是在這個時候辭職的。
好像努爾哈赤專門慶祝這個任命,在1626,1,率軍南下祝賀。
於是上演了寧遠古城兩萬軍民與努爾哈赤壹人四萬大軍會師的著名壹幕。
現在多種芒硝被高帝洗黑袁崇煥,棄地而逃的高帝被他們洗為寧遠之戰的第壹功臣(見高帝百度詞條)。
想想,是真的。並不是高帝放棄了大淩河、遊屯、錦州,後金的軍隊從何而來?沒有寧遠之戰,怎麽會取名袁崇煥?
簡而言之,袁崇煥在魏公公的巧妙用人下壹戰成名,從壹個四品道直接升任遼東兵部右侍郎。
妳們覺得六合之戰的後果很奇怪嗎?
誰敢否認六合之戰中驅逐孫承宗神發現袁崇煥的不是魏公公?
寧遠之戰沒多久,公豬努爾哈赤死了,明朝的掘墓人皇太極接手。
皇太極是個有趣的家夥。他知道袁崇煥是真的在為和他的假談判做準備,但在和袁崇煥玩這個和談遊戲的時候,他很配合。
等妳安撫了朝鮮再說。順便幫助毛的嶽父、愛達韋,把東江軍訓練成壹支陸軍水師隊伍。收拾完自己的左翼,皇太極決定不和袁崇煥玩這個和談遊戲了。
既然談判得不到妳想要的,那就拿刀吧!
但皇太極的軍事水平不如老子,而此時明朝的遼東版圖也在袁崇煥的管理下從寧遠推進到了錦州。
所以皇太極不可避免的失敗了,不得不回到他來的地方。
但是,在寧晉之戰中,魏的嶽父發現了壹個問題:袁崇煥這個“意誌消沈”的人,怕死到不敢帶著自己10000的寧遠遼軍出城與60000後金決壹死戰。
於是憑借寧晉之戰的戰功,魏的嶽父為他繈褓中的侄孫贏得了伯爵的賞賜,但他老人家還是給袁崇煥浴血奮戰,成為寧晉之戰的第86位功臣。他老人家還不忘請求天啟給袁崇煥加壹品大員,愛憐地逼著父親去世前已經被搶了感情的袁崇煥回去服喪。
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嶽父魏慷慨地送給袁崇煥三十兩銀子和紅綢作為盤纏。
魏公公這麽樂意對付遼東那些不靈的將軍。
至於被魏公公吊死的皇太極,回到沈陽後,又降伏了察哈爾八戶鄂托克(類似於千戶)中的兩戶,迫使察哈爾的李丹汗西遷。
至此,後金完成了魏王鄭大明公主在位期間對左右兩翼的征服和鎮壓,後金將士到達口外地區。
對了,在網上,魏公公在築起了壹道防線,導致袁崇煥寧遠寧晉的勝利。
這個偉大的成就可以和這張表相比。
看啊!魏公公築起了關寧防線。多麽大的壹手牌啊!
妳看,天啟三年,在魏公公的主持下,明朝投入400多萬兩銀子修建了防線!
什麽?妳說關寧的國防撥款是在林東黨執政的三年天啟時期?而當時的督察是孫承宗?
別管這些細節了!
這是韋神父的功勞!明粉貪天不是壹次兩次了。這次有什麽大不了的?
總結壹下:魏爺爺任命了壹個高級管理人員卻意外發現了袁崇煥,被魏爺爺用各種方式吊死的皇太極被迫前往朝鮮,破東江軍,驅察哈爾。魏爺爺還讓大筆壹揮,在築起了壹道防線。
魏神父真是神人啊!
今天就不要再為魏公公唱贊歌了,明天繼續介紹他為明朝籌款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