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理的起源和生活的起源是壹樣的。有句話叫:“人比別人更憤怒。”其實人比別人更生氣也沒關系。比別人更容易生氣的人,往往會因為自身的性格和心理缺陷而產生壹種自卑心理。生活中的差異無處不在,攀比之心又是如此難以克服,往往給生活的幸福感打了很多折扣。
比較心理學的修正
理性分析生活,人們會發現,其實終其壹生,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人生是壹個從起點到終點的短暫而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有和承受著同樣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是平等的。這是自然賦予生命的規律,也是生命賦予生命的規律,但每個人都享受著,享受著。
攀比是壹個妳不必太在意的東西,人也不必在攀比面前自卑或者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只要妳認識到這壹點,妳會驚奇地發現壹個竅門:妳只需要知道很多東西,妳不必經常為此煩惱。與其什麽都跟上,不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跟上!
的確,由於社會分工的不同,客觀上存在著人們社會地位的各種差異,物質上的差異直接打開了人們比較的空間。攀比心理作為壹種客觀存在,攀比心理和攀比行為都沒有過錯。問題在於比較的指導思想、出發點和內容。
攀比屬於正常人的心理,因為有攀比才有進步,有目標才有努力。積極的比較有益於健康和工作。但消極的、病態的比較會帶來不良後果:有的人會引起情緒障礙而抱怨,總覺得社會對自己特別不公平,從而喪失公平感,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癥狀;有的人因為盲目攀比而處於白日做夢的幻想狀態,長期不求上進,脫離實際,最終壹事無成,對自己造成極大的傷害和挫敗感;更何況攀比是犯罪的主要原因。為了像別人壹樣享受奢華,很多人誤入歧途在深淵裏打滾。
總之,攀比往往是物質上的,但卻影響人的身心健康。
現實中,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有壹種心理上的比較。那麽,當盲目的與人攀比給我帶來無盡的煩惱時,我該怎麽辦呢?
首先,不要總拿自己和物質條件比,不要不顧自己的實際能力,對自己期望過高。壹切都要量力而行。
其次,要調整理想,降低期望值,了解自己的弱點。這樣,妳自己的努力能得到什麽樣的享受,妳就能達到心理平衡。我們不能忽視客觀條件的影響。永遠不要在現實面前被自己通過努力所能達到的東西所氣餒,無條件的等待機會,這樣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才能保持平衡的心態。
另外,可以根據個人情況發展興趣,放松心情,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或者在極度疲勞的時候放個長假,或者幹脆換個工作。同時,讓自己放松,學會用平和的心態面對現實。當妳感到心理壓力很大,感到悲傷、憤怒、怨恨等情緒時,要勇於向親友傾訴,消除不良情緒。另外,如果壓力已經相當大,出現神經衰弱或焦慮的癥狀(如持續睡眠障礙、情緒緊張、心慌等。)出現,而且妳覺得自己調節不了,需要看心理醫生。因為心理醫生可以根據病情進行個體化治療,必要時可以服用壹些抗焦慮的藥物來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