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頤和園的清漪園,有壹塊名為清之秀的巨石,俗稱“浪子石”。原來是在大方山的山裏。明朝的仆人米萬中發現後,不惜重金將它搬進了自己的花園。為了移動它,米萬中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還是失敗了。巨石被棄於鄉間小路,“浪子石”亦因米。後來乾隆發現此石為寶,下令將其搬進清漪園。當時清漪園的正門已經修好,乾隆下令拆掉墻門,把巨石搬進園內。慈禧太後頓時覺得不祥,道:“敗走米家,破我門,是不祥之兆。”雖然不能說石頭怎麽樣,但是清朝真的走下坡路了。
1900年,八國聯軍的槍炮摧毀了曾經雍容華貴的頤和園,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也在帝國主義的沖擊下分崩離析。
我站在頤和園,腳下是壹片新的土地,卻無心去瀏覽煙波浩渺,紅花掩映的美景。我仰望歷史的痕跡,仿佛看到每壹座亭子都鐫刻著傷痕累累的歷史,每壹陣風吹來綠葉都在訴說封建王朝的腐朽。每壹片土地都見證著蒼白的過去,我仿佛聽到了歷史的呻吟。
壹進頤和園,走了很遠,就能看到慈禧太後住的房子。穿過房子,不知過了多久,我步入了著名的長廊。
就像書上說的,海濱大道真的名不虛傳。長廊上有上千幅壁畫,每幅都不壹樣,包括《西遊記》。有《紅樓夢》;有《三國演義》;關於西廂記的故事數不勝數...連我這個愛畫愛讀的人,也有很多畫不出名的,贊不絕口!
長廊蜿蜒曲折,兩邊鮮花環繞,品種繁多,有月季、玫瑰、牡丹等。又轉了幾個彎,我們看到了萬壽山。
遠遠望去,萬壽山四面環水,像日月潭,但沒有日月潭那麽美,只有單純的美,卻給人壹種樸實無華的感覺。我心裏佩服:多美啊!萬壽山上有壹座金塔,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使萬壽山更加美麗。
壹進頤和園,壹座由白玉和漢石砌成的拱橋出現在我們面前:拱橋的護欄上雕刻著許多龍,柱子上雕刻著造型各異的威武小石獅。過了石拱橋,看到了昆明湖。
昆明湖是頤和園中的壹個大湖。從高處看,昆明湖像壹個桃子。昆明湖是壹個人工湖。我想這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啊!昆明湖綠樹環繞,景色宜人,湖水清澈,真是令人心曠神怡。昆明湖北岸是壹條雕梁畫柱的長廊,長700多米,有12000幅畫,每幅畫都沒有共同點。
走到走廊的盡頭,妳會看到壹座依山而建的閣樓——葛翔。葛翔是慈禧太後在頤和園參觀和休息的地方。有紅漆梁柱,金漆木雕,金壁輝煌,裏面有很多稀世珍寶。
最後,我們來到了頤和園的景點蘇州街。它把江南民居的生活濃縮在園林裏,蘇州街建得呈圓形。在街道的壹邊,有古董店,地面是用花崗石砌成的。另壹邊是壹條水道,中間是壹座小拱橋,仿佛回到了古代。
壹到頤和園門口,就看到華麗的屋檐下有壹塊牌匾,上面寫著三個濃重的古字“頤和園”。進園閣首先看到的是仁壽殿。聽說乾隆年間叫“秦征廳”,光緒年間改為“仁壽廳”,是慈禧和光緒大臣們的議事場所。這個地方非常優雅別致。仁壽殿前有壹龍壹鳳。導遊說,這條龍代表當時的皇帝,那只鳳凰代表當時的慈禧太後。這兩尊雕像是乾隆死後慈禧太後和慈禧太後請宮臣雕刻的。皇帝死後埋在土裏,所以龍穿得破破爛爛,看起來像個乞丐。皇帝死後,慈禧地位最高,衣服最好,所以鳳凰穿得很考究。這真是壹件離奇的事情!
離開仁壽堂,我們很快就到了長廊。這裏有許多美麗的圖畫,據說有壹萬四千多幅,也被稱為“畫廊”
我站在長廊旁,環顧四周。我看到了橫跨在南湖島和龍王廟之間的十七孔橋。它是頤和園著名的景點之壹。大橋長150米,像浩瀚的昆明湖上天空中飛舞的五彩長虹,又像湖面上漂浮的巨龍。我對此感到驚訝。導遊介紹,昆明湖的面積約占頤和園的四分之三,規模巨大。只見湖面波光粼粼,碧波蕩漾,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更加絢麗多彩。然後我們被帶到玉帶橋。真的很漂亮!看著它。精致美觀,平穩地立在西堤上。
從遠處看,它像壹個白色的練習嵌在長灘綠色的水。站在橋中間坐下?
鮮紅的鯉魚遊過清澈的水面,令遊客流連忘返。我們還參觀了頤和園的古建築,如李婷亭、排雲殿、瑞加士、樂壽殿等。
進入頤和園大門,繞過正殿,來到著名的長廊。壹眼望去,綠色的柱子和紅色的欄桿。這條走廊有700多米長,分為273個房間。每個房間的跨檻上都掛著五顏六色的畫,有人物,有花卉,有風景。幾千幅畫和另外兩幅畫不壹樣。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吹來,讓人神清氣爽。
走過長長的走廊,妳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擡頭望去,只見壹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那是佛光閣。下面壹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站在佛閣前往下看,頤和園的大部分景色都在妳的眼底。郁郁蔥蔥的樹木,掩映在黃綠琉璃瓦屋頂和猩紅的宮墻下。正前方,昆明湖靜如明鏡;像壹塊碧玉壹樣綠。遊船和畫舫緩緩滑過湖面,幾乎不留痕跡。向東望去,依稀可以看到幾座城樓和城中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這是昆明湖。昆明湖被壹條長長的堤岸環繞著。堤上有幾座風格各異的石橋,兩旁種著無數垂柳。湖中心有壹個島。遠遠望去,島是綠色的,宮殿的壹角暴露在樹叢中。遊客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島上玩了。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孔,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都雕刻著小獅子。這麽多獅子姿勢都不壹樣,沒有兩只是壹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