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早期史料記載不多,使用的名稱也不盡相同。3世紀時,中國稱新加坡為“普洛鐘”,即“半島盡頭的島嶼”。據史料記載,公元1320年,元朝派人去壹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龍牙門”可能就是今天的吉寶港灣。1330年,壹個叫王大元的中國人第壹次來到這裏,並把它命名為Pancur(泉水)。當時這裏已經有華人居住了。新加坡最早是在1365年被《爪哇歷史頌》稱為“淡馬錫”(海城)。同壹時期的壹份越南文件中也出現了類似的名字。直到14年底,梵文名稱Singapura(意為“獅城”)才首次出現。
當時,暹羅(今天的泰國)和爪哇島的Majapahit帝國正在爭奪新加坡的控制權。根據馬來文獻(Sejarah Melayu)的記載,新加坡在與Magapashi帝國的戰爭中戰敗。但是巨港的壹位王子,伊斯坎達爾·沙阿,後來殺死了當地的領袖,並宣布自己為新加波的新統治者。此後不久,他被趕走,不清楚是暹羅人還是爪哇人趕走了他。之後,他逃到馬來半島北部的麻坡,在那裏建立了馬六甲蘇丹國,新加坡是其中重要的壹部分。
新加坡說中文多半是因為二戰後由印尼華人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