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脾氣暴躁怎麽辦?許多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面對難題,父母應該和孩子壹起面對。解決問題,培養能力,是很多孩子的發展目標。現在分享孩子有點脾氣怎麽辦?
孩子小脾氣大怎麽辦?1“我3歲半的兒子最近迷上了玩我的手機。如果不給他,他就開始哭,然後發脾氣,打滾。”
“4歲的女兒壹定要吃肯德基的爆米花。如果她吃不下,就會鬧。她不知道怎麽教。”
“我兒子很情緒化。好的時候,他很乖,會跳舞。如果他被某人不經意的壹句話刺激到了,情緒馬上就來了,不是摔東西就是哭,真是讓我頭大。”
每個人都有情緒,情緒是人的心靈和生理對外界刺激的正常反應,是感覺、思想和行為結合而產生的心理和心理狀態。但是和成年人不壹樣,孩子知道如何管理和疏導自己的情緒。當他們有不良情緒時,往往會直接表現在臉上,甚至以不恰當的方式引起大人的註意。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大人需要知道如何正確梳理。
1.管理情緒的第壹步是能夠識別自己的情緒。
我們總能指出孩子的情緒:興奮、失望、驕傲、孤獨、期待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感詞匯。對於愛孩子的父母來說,往往只希望孩子體驗到持續的快樂、幸福等積極情緒,而不希望孩子體驗到憤怒、嫉妒、抑郁、失望、悲傷、焦慮、急躁等消極情緒。有些家長甚至把這些負面情緒貼上道德的標簽。如果兩個孩子為了玩具打架,我們總喜歡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簽,卻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憤怒是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的。
其實情感沒有道德上的對錯。只要我們是正常人,就不可能避免遇到這些負面情緒。
2.培養興趣愛好,提供做事的機會。
愛好的培養怎麽強調都不為過。心理學家發現,愛好成熟的人對新事物更感興趣,學習能力也更強。因為他們的學習是由內在動機推動的,所以他們有更強的意誌力和激情。我想,愛好的作用,除了解惑,陶冶情操,休閑等等,它還可以像壹個精神上的朋友,讓人開心的時候和它分享,難過的時候和它傾訴。
3、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看到壹些專家告訴家長,告訴孩子,“妳那樣做媽媽很生氣”,“媽媽不喜歡那樣做”。我覺得家長應該盡量少說這個。我們成年人正常的情緒反應,可以讓孩子知道,不必隱瞞。我們可以生氣。但是,總是用父母的情緒來管教孩子,並不是壹個好辦法。總是這麽說,孩子會覺得自己要對大人的情緒負責。他會忘記遵守規則的本來意義,容易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自責和內疚。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良行為會有什麽不好的結果,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父母的情緒負責。
4.勸導孩子被搶的心理。
孩子對自己的東西有很強的占有欲,當自己心愛的玩具或食物被搶走時,臉會變紅。除了哭,甚至還打人。這個時候,大人要做的不是責怪孩子不懂分享,而是先接受孩子的憤怒情緒。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分享感受,但鼓勵孩子和其他孩子講道理讓他們回來,或者協商壹起玩,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食物。
5、緩解孩子的悲傷情緒
孩子雖然懵懂,但也會有難過的時候,比如心愛的玩具壞了就哭。這個時候大人在他身邊,給他壹個擁抱,而不是壹開始就告訴孩子,壞了沒關系,會給他買新的。如果讓孩子形成“只要壞了,就會有新的”的思維,也許他以後會故意弄壞玩具。
6.緩解孩子的恐懼。
孩子們對世界上的新事物很好奇,但也很害怕。當孩子害怕某件事的時候,大人應該和孩子壹起體驗這種情緒,用同樣的心情和孩子交流。告訴孩子,可以躲在大人的懷裏尋求幫助,也可以勇敢面對。當妳勇敢面對的時候,妳可能會發現他的興趣所在。
7.勸導孩子的嫉妒心。
孩子之間容易互相攀比,也會吃醋。比如孩子看到父母和其他孩子親熱,會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甚至會嫉妒父母對其他孩子的好,會通過哭鬧或者拉扯其他孩子來捍衛自己的領地。此時,沒有必要馬上訓斥孩子,要了解孩子這些行為的原因。如果是因為孩子吃醋,那就告訴孩子,就算父母偶爾對別的孩子好,也永遠是妳的。
孩子小脾氣大怎麽辦?2軍是個2歲半的寶寶,脾氣特別急。他想做壹件事,不馬上做就會大喊大叫。比如他說他想喝水。如果他媽媽不馬上帶給他,他就會哭。如果他媽媽潑的水太熱,他就會大喊大叫。
有壹次我吃了壹個橘子,需要用水果刀切。我媽去拿水果刀的時候,剛把上面的臟東西洗幹凈,軍軍就把橘子掉地上了。
媽媽擔心她這麽小就這麽沒耐心,長大了也不是暴脾氣。她怎麽和身邊的人相處?
溺愛造成的災難
寶寶性格的形成與氣質類型和環境影響有關。血跡斑斑的嬰兒天生缺乏耐心,做事沒有計劃,沒有條理,健忘,魯莽,缺乏耐心。媽媽在養育這類寶寶時,要時刻註意“降火”,讓寶寶“等著”,不能馬上做寶寶想做的事,這說明媽媽認同寶寶的個性。
在日常生活中,當寶寶提出壹些不能馬上完成的事情時,媽媽可以和寶寶商量。比如寶寶想讓媽媽帶他出去玩,媽媽工作忙。他媽媽可以對寶寶說:“寶寶自己玩壹會兒,等他媽媽寫完這篇文章就帶妳出去!”
再比如,寶寶想買冰棍吃,但寶寶當時正患腸炎,媽媽會對寶寶說:“寶寶生病了,不能吃冰棍!病好了才能吃!”如果寶寶不懂,不管寶寶怎麽吵,媽媽都不應該給寶寶買。幾次之後,寶寶就能承受了。
媽媽征求寶寶的意見時,壹定要站在寶寶的立場,考慮寶寶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寶寶可以等半個小時,媽媽也會讓寶寶等半個小時。有的寶寶只能等10分鐘,媽媽等的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最後,媽媽要表揚寶寶,比如“哦,寶寶真有耐心!我等了我媽半個小時。”“今天寶寶很有耐心!我等了媽媽10分鐘,以後我會繼續努力的。”
這樣,寶寶就能逐漸明白,當媽媽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時,需要等壹會兒。媽媽適度的讓寶寶等待,延遲滿足寶寶的需求,寶寶就會有耐心。
但是媽媽們壹定要記住,在3歲之前,尤其是1歲之前,寶寶的生理需求壹定要及時得到滿足,否則寶寶會對媽媽失去信任。
接受寶寶的情緒
如果寶寶不是天生急躁,那麽發脾氣可能是父母對待寶寶情緒反應的方式不當造成的。有時候,寶寶發脾氣是有原因的,比如受挫,被誤解,被不公平對待。此時的寶寶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會出現急躁、憤怒、悲傷等負面情緒。
這時候媽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情緒比較激烈,她應該走開壹段時間,等情緒平復後再回來面對寶寶的情況。只要媽媽和寶寶在壹起,壹邊觀察寶寶,壹邊分析情況,聽聽寶寶怎麽說,或者讓寶寶發泄出來,寶寶的情緒就會慢慢緩解下來。事後,選擇合適的時機,對寶寶說:“當妳不開心的時候,告訴媽媽為什麽,她會幫妳的!”!發脾氣是不正確的!“這樣,當寶寶心情不好時,寶寶首先想到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後向媽媽求助。
當寶寶向媽媽求助時,如果因為寶寶的能力問題而無法解決,媽媽壹定要趕緊幫寶寶,不要等到寶寶哭鬧、大吵大鬧後才註意,這樣只會助長寶寶的急躁情緒,降低親子間建立的信任。
壹個嬰兒想從糖果盒裏拿糖果,但無論他怎麽努力,他都打不開蓋子。他的脾氣漸漸變得不耐煩,開始砸箱子。這時候媽媽要冷靜,不要急躁,站在寶寶的角度思考:寶寶想吃糖果,但是自己打不開糖果盒,發脾氣是有原因的。媽媽可以對寶寶說:“寶寶想吃糖果!可是我沒有長大,也沒有足夠的力氣打開糖果盒!別擔心,媽媽會教妳的!”然後,媽媽會把蓋子打開壹點,剩下的讓寶寶自己打開。寶寶的不耐煩會被成功打開盒子的興奮趕走,心情也會變好。同時寶寶也明白,有些事情做不好是因為年齡小,所以以後不會因為這個生氣。
對於急躁的寶寶,家長要堅定。讓寶寶做他有能力做的事。寶寶不耐煩做的時候,媽媽可以和寶寶商量:“媽媽先做壹小部分,剩下的妳來做,好嗎?”如果寶寶還是不同意,那麽媽媽可以說:“要不,妳自己來,妳來!”“這種情況下,寶寶壹般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案,問題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