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具有“雙重人格”,他的靈魂是政治家和作家的結合體。他創作的《社會分析》把主題放在第壹位,壹味追求政治傾向的明朗和反映生活的完整,作品思想性大於藝術性,被質疑茅盾經典地位的確立已有半個多世紀。(1)現代文學經典:藍迪的癥候式分析:《子夜》是壹部用抽象的思想和材料堆砌而成的社會文獻,它對社會生活的大篇幅描寫完全從屬於作家的第壹主題。這種符合現實政治鬥爭、方向性很強的描述,遠遠不能反映現實的真實性。是壹份繁瑣而令人望而生畏,可讀性差,缺乏藝術魅力的“高級社會文獻”。缺乏主觀體驗,缺乏時空的超越意識,過於急功近利,沒有深刻的哲學內涵作為持久的啟示,缺乏對人性、生命、宇宙意識的透視。(2)王小明《驚濤駭浪中自救之舟——茅盾小說創作論》:茅盾創作出現滑坡。《蝕》三部曲靈感來自“對過去的情感記憶”,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子夜》和《林家普》“總是從判斷時事的抽象事例中構思出來”,“有明確的社會政治主題”。茅盾隨時代潮流而變。他從第壹次倡導“為人生”的文學開始就有強烈的功利欲望,他的政治熱情持續了十幾年,直到1930年代,掩蓋和壓制了他藝術品質的充分發揮。(3)邱:茅盾小說最大的特點是“時代性和社會化”,但也有發人深省的矛盾。有意識的理性思考,既有助於組織主題,發揮想象,又會阻礙想象,使主體迷失。茅盾小說的網狀結構類型是中外小說發展中的壹種較高的藝術形式,但也是茅盾很多作品難以完成的原因之壹。茅盾的部分作品風格平淡,表現出單純追求藝術廣度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