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俄羅斯向中國交付第壹批蘇-27,包括20架SK和4架UBK。
這些戰鬥機使用蘇-27標準SUV-27火控系統,裝備如下:
RLPK-27雷達,使用01E天線。
OEPS-27E光電跟蹤系統
ILS-31平視顯示器
Shchel-3UM頭盔瞄準具
TS100消防計算機
SEI-27數據鏈系統
(蘇俄軍用電子命名系統:SUV是機載綜合火控系統的代號,RLPK是雷達系統的代號,我們常說的NO01其實是雷達天線的數量,E代表出口型)。
蘇-27的火控系統搜索距離為80-100 km,對戰鬥機目標的跟蹤距離為60-70km(RCS = 3平方米)。它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但由於數據處理硬件/軟件的能力,它只能同時攻擊1個目標。
蘇-27雖然也裝備了早期的數據鏈,但由於其數據處理能力和傳輸速度,只能向對等友軍飛機傳輸目標航向、預定攔截點等簡單信息。
中國的蘇-27SK和俄羅斯空軍的蘇-27SK航電系統基本相同(包括L006雷達告警機),但具有保密性的有源幹擾機不同:蘇-27SK是L005,蘇-27SK是L203/L204,這也是國際上常見的軍機出口例子。
第二批和第三批蘇-27
1996俄羅斯向中國交付第二批蘇-27,包括16 SK和6架UBK。
與第壹批蘇-27SK相比,這批蘇-27SK的改進之處在於其雷達采用NO01P天線,提高了TWS精度,可以同時攻擊兩個目標。A737已被添加到綜合導航系統中。
GPS系統。
2000年後,第三批28架蘇-27UBK陸續交付,其裝備與第二批蘇-27SK基本相同。另外,據說火控系統對地攻擊能力有限,可以制導каб-500L/KR、Kh-29T等精確制導武器。但是沒有實際配置。
蘇-27的改型
外媒稱,2001年,中國從俄羅斯NIIR公司購買了20套帶有NO10M無源相控陣天線的ZHUK-MS雷達的無源相控陣天線和發射機,用於改裝蘇-27戰鬥機。其發射機峰值6 kW,平均功率1.5 kW。對5 m2空中目標的迎面搜索距離為140-150km。追尾搜索距離分別為55-60公裏。它有16個工作頻率,可以精確跟蹤12個目標,同時攻擊4個目標。這將大大提高蘇-27的空戰能力。
請註意,這是隼鳥的無源相控陣版本,而不是仍在測試的索科爾有源相控陣版本。而且這個消息還沒有得到證實。
蘇-27SMK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蘇-27的生產許可證。根據當年的報道,俄羅斯向中國推薦的機型是單座多用途蘇-27SMK,主要加強了蘇-27的對地攻擊能力,其改進主要包括;
采用ZHUK-27火控雷達。
裝有MFI-68多功能顯示器的玻璃化座艙
加強機身結構以適應載彈量和油量的增加
機翼上增加兩個載重2000公斤的掛架,可以掛載大型空對地武器。
裝備有P-77E空對空導彈和Kh-59ME空對空導彈等武器。
空中加油系統的安裝
但中國最終沒有接受這個方案。現代空戰給飛行員帶來很大的工作量,單人操控機載電子設備和機載武器(尤其是地對地武器)往往會很忙亂。遠航造成的長時間留白也容易使飛行員疲勞,不利於應對復雜的作戰情況。因此,戰鬥機和轟炸機需要加入第二名飛行員,也稱為武器控制員,負責操作機上的雷達、通信等各種火控系統,用武器發動攻擊。另壹名飛行員專職負責具體的航行操縱和自衛空戰。這也在這個方案的基礎上誕生了蘇-30MKK。
第壹批和第二批蘇-30
第壹批和第二批蘇-30MKK從2000年到2003年陸續交付,共76架。
蘇-30MKK的火控系統由兩部分組成:SUV-VEP空對空火控系統和SUV-P空對地火控系統。SUV-P火控系統是Su -30MKK新增加的部分,主要任務是保證戰鬥機能夠探測地面/海上目標。識別和打擊,SUV-P空對地火控精確制導系統和SUV-VEP***探測設備只是處理方式不同。它可以與精確制導武器進行寬帶通信,可以將精確制導武器攻擊的目標數據和武器的導航數據顯示在駕駛艙的四個顯示器上。SUV-P還與機載光電吊艙中的電視制導裝置相結合,發射Kh-59ME等電視制導武器。
該系統主要配備有:
RLPK-27雷達系統,配備NO01VE天線。
OEPS-30E-MK光電跟蹤系統
MVK消防計算機
1553B數據總線
TKS-2高速數據鏈
NO01V系列雷達天線是俄羅斯已經定型並投入使用的蘇-27系列機載雷達中具有空對地/對海探測功能的多用途雷達天線。它可以提供完整的空對地模式,包括DBS、SAR和GMIT。
俄羅斯正在用NO01V雷達天線改裝現有的蘇-27,對戰鬥機大小目標(RCS3m2)的迎面搜索距離為135-150km。而蘇-30MKK使用的NO01VE天線是NO01V的簡化出口型,迎面搜索距離僅為80-100 km,後向搜索距離為40 km。使用空對空TWS模式時,最多可跟蹤10個目標,同時引導兩枚RVV-AE(P-77主動雷達制導中程空對空導彈的出口型號)攻擊兩個目標。而機載火控計算機有能力同時制導6枚導彈,但需要用相控陣代替雷達天線。
TKS-2(俄稱R098)戰術加密高速數據鏈可支持16編隊的聯合作戰。完全可以支持Su -30MKK進行聯合組網作戰,實現編隊內部信息共享。比如可以交替開啟編隊的雷達,幹擾對方的電子偵察系統。僚機可以在完全不打開雷達的情況下實施“隱蔽”攻擊,即機長向僚機提供火控數據,僚機利用這些數據對發射的導彈進行無線電指揮引導。
擁有高效高速的數據鏈,大大提高了Su -30MKK的信息感知和* * *享受能力。從飛機和單機對抗到體系對抗,為走出符合我國實際的網絡中心戰奠定基礎。
總的來說,蘇-30MKK的航電系統基本達到了與西方先進戰鬥機相當的水平,作戰部隊實現了從單兵作戰向體系作戰的轉變。
第三批蘇-30
蘇-30MKK第壹、二批仍在MK-1標準。從今年開始,中國海軍航空兵接收了24架MK-2制式的蘇-30MKK。
俄媒稱,與蘇-30MKK相比,蘇-30MKK***安裝了150套新裝備,包括空對地武器控制系統、火控系統、光學定位器、無線電偵察裝置、錄像系統、頭盔瞄準具、電視制導設備等。,具有更強的目標識別和指示能力。
該雷達采用天線NO01VEP,對空探測距離略增至90-110 km,增加了雷達空對地通道,可同時攻擊兩個地面目標。空對地武器的使用進壹步擴大。它可以制導增程的Kh-59MK和Kh-31A反艦導彈。據說Su -30MK2已經成功完成了針對海上低分辨率目標的導彈發射試驗。不過,這些雷達仍將是俄羅斯空軍的簡化版NO01V,壹些最敏感的技術,如跟蹤範圍增強和多目標分辨率等將被省略。
作為對Su -30MKK精確打擊任務的增強,Su-30K2將配備由烏拉爾光學儀器財團開發的SAPSAN-E前視紅外/激光目標指示器吊艙。該吊艙長3米,直徑0.39米,重約250公斤,配有電視攝像機、激光測距儀、目標照明器和激光光斑方位探測器。它可以提供戰鬥機對地面/海上目標的搜索、跟蹤和鎖定能力;控制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射;輔助導航和空對空輔助跟蹤等。
工作頭的工作俯仰角為+10度至-15度,滾動角為+180度。這樣,當飛機進行大機動飛行時,仍有足夠的能力保證目標鎖定在視野範圍內。在這種吊艙裝備之前,蘇-30MKK對地面的精確攻擊是由OEPS-30 mkk-E(也是烏拉爾光學儀器聯合體生產的)完成的。雖然具備搜索和跟蹤機場、指揮中心等地面大型目標的能力,但對於車輛等小型機動目標還不夠。“遊隼Falcon-э”的裝備將有效提高蘇-30MK2的攻擊力。
Su -30MK2還將擁有圓頂設計局開發的M400偵察吊艙(安裝在兩臺發動機的進氣口之間)。這種大型吊艙可以裝載包括機載合成孔徑雷達、電視、紅外裝置和遠距離傾斜攝像機在內的各種傳感器,包括:
合成孔徑雷達,平面搜索距離可達100公裏,精度可達2米。
電視/紅外掃描儀,搜索距離可達70公裏,精度可達0.3米。
遠程傾斜相機,作戰距離也能達到70公裏,精度0.4米。
M400系統可以精確鎖定海面等目標,可以為遠程攻擊武器提供目標搜索協助。它的信息不僅可以通過數據鏈在編隊內共享,還可以傳輸到地面指揮所。
總之,蘇-30MK2將具備足夠的反艦能力和有限的全天候地面作戰能力。
傳說中的“蘇-30MK3”
按照通常的說法,俄羅斯交付中國空軍訂購的所有蘇-30MKK戰鬥轟炸機後,機載雷達將進行升級。俄羅斯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取代Su -30MKK。現階段蘇-30MKK將處於MK-3標準。
但該雷達的具體型號尚未確定,眾說紛紜。而且由於俄軍經費短缺,相關設計局不得不頻繁推出各種產品開拓國際市場,使得雷達號與名稱的對應關系相當混亂。我們將在附件中解釋細節。
目前,俄羅斯正在推廣的兩種雷達是NIIR的帶有SOKOL有源相控陣天線的ZHUK-MSFE (Hayabusa)和NIIP的帶有Pero有源相控陣天線的RLSU-27 (Panda)。不過隼鳥和熊貓都還在試驗飛行階段,討論蘇-30MKK上搭載誰還為時過早。
帶有索科爾有源相控陣天線的朱克-MSFE雷達樣機在2001年的莫斯科航展上首次展出。在分發的資料中聲稱將發展成壹個系列:天線直徑980mm的蘇-27系列的改進型(稱“隼鳥”),天線直徑700mm的米格-29系列(稱“法老王”)。從常識判斷,朱克-MSFE很可能會有天線直徑超過1000mm的型號來競爭俄下壹代戰鬥機的前視主雷達。
980mm有源相控陣“隼鳥”目前正在俄羅斯蘇-30MKK的502號原型機上進行測試,其性能將比無源相控陣版本有所提升:集成了約1000個X波段T/R模塊,峰值功率8kW,平均功率2kW,掃描俯仰範圍達到+56 ~-40。戰鬥機目標的正面探測距離提高到170-180 km,尾部跟蹤探測距離達到60-80 km,可以跟蹤30個目標,同時攻擊其中的6個。
估計“隼鳥”要到2006年以後才能定型,才能裝備。據估計,“熊貓”至少要到2008年。這並不奇怪。法國陣風用的RBE-2還是無源相控陣雷達,西歐的臺風甚至在用多普勒雷達ECR-90。預計由馬可尼公司、湯姆遜公司和戴姆勒宇航公司聯合研制的AMSAR有源相控陣最早也要到2006年以後才會被取代。
在任何壹個國家的武器商業出口中,“猴型”的問題都會壹直存在,只是程度因地緣關系而異。
即使是合作密切的盟國,在自用裝備技術完全成熟、可以列裝部隊之前,這部分技術往往被用來制造檔次稍低的出口型武器,賣給盟國,由盟國完成技術驗證和使用驗證;或者幹脆繼續改進成功的出口型武器的性能,發展成為自己部隊的武器。這樣可以規避風險,分擔開發成本。FC-1戰鬥機和85系列坦克不也是類似的例子嗎?
而且真正的關鍵技術不會輕易被任何人賣掉,也沒有人會輕易拿出來和別人分享。所以要以成熟的態度對待國際軍火貿易,不要聽到廠家說蘇-30MKK最先進就大喜過望,聽到缺點就極其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