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如何實現靈魂的永恒渴望

如何實現靈魂的永恒渴望

點燃永恒的追求和夢想

110年前的壹個晚上,壹個50多歲的男人,拿著壹把小錘子,在學校工作人員手持蠟燭的昏暗燈光下,把學生的名牌壹個個釘在學生宿舍門上。等到最後壹個名牌被釘上的時候,東方已經露出了曙光,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中國第壹所獨立師範學校誕生在南通。

這位著名的老人,就是江蘇南通師範學院(以下簡稱“通師”)的創辦人,被毛澤東同誌評價為中國民族工業發展中“難忘的人”——近代傑出的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

這壹天,通州師範學校(南通師範學校的前身)正式成立。在開幕式上,張謇先生說:“要強國,必須講知識;要求知,必須普及國民教育;普及國民教育,必須興辦教育;辦教育要從辦小學開始辦師範。”同年,近代實業家、教育家沙先生創辦如臯師範學校。1906年,海門堂同治(縣令)梁創辦海門師範學校。南通三師自創辦以來,為南通乃至江蘇的教育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05年,南通師範學院和海門師範學院合並組建新的南通師範大學,如臯師範學院升格為如臯師範學院(以下簡稱史茹)。

人們可能對這所地方師範學校並不熟悉,但如果說起活躍在當今小學教育中的李吉林、華應龍、徐新海、王曉梅、周益民、本·林友等眾多名師,人們肯定不會陌生。這些優秀的老師都是壹般教師畢業的。還有壹組數據:目前南通小學150特級教師中,有近壹半是全科教師畢業;江蘇省100名“人民教育工作者”(含中小學教師、職教教師)中,7人(全部小學教師)畢業於普通師範;學校培養了8萬多名畢業生,成為江蘇基礎教育特別是初等教育的中流砥柱。很多畢業的師範生,因為教育教學基本功紮實,往往會被前輩和同齡人所折服。他們問,“他們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師傅。”“難怪!”所有人的贊美和質疑都有了確定的答案。

在110年的發展長河中,師徒間既有輝煌,也有曲折。遠的不說,上世紀末,普通教師也遭遇了“高等教育大眾化,本科小學化”的嚴峻挑戰,生源質量急劇下降,人才培養質量無法保證。“10年,我們處於低發展時期,沒有政策保障,資金支持也很少。但我們壹直在探索新的發展機制,用智慧和精神辦教師,尋求新的發展方向。”丁老師的校長向記者介紹。2007年,通師在全國地級市率先實施五年制免費師範生定向培養試點,成為學校發展的裏程碑,開啟了南通教師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南通良好的基礎教育根植於良好的師範教育。

“如果沒有政府的免費政策,也許我只能在家種田,或者去小廠打工。”例如,2009級小學教師班吉·夏磊說。原來,在他上初三的時候,久病不愈的奶奶去世了,留下了壹大筆債務。他的父母沒有受過教育,所以他們只能在務農的同時做些小工作來養家。每次看到他們忙得顧不上吃飯,雷都會糾結這樣壹個問題:是繼續上學實現夢想,還是輟學打工緩解家裏的壓力?雷認為憑自己的能力,高中三年應該能好好學習,考上理想的重點大學。但是,他不忍心看著父母為了讓他們讀書,多受點苦,多受點苦。後來他從老師那裏得知有“師範生免費定向政策”。紀仿佛抓住了壹根救命稻草,興奮地把這個消息帶回家,全家人都非常激動。“因為我有希望,我們全家都有希望!”師範生免費定向政策為許多像雷這樣的優秀貧困生帶來了平等的學習機會,為他們的幸福生活搭建了平臺。

免費定向師範生入學前已與學校和縣(市、區)教育局簽訂協議,畢業後全部回老家到縣級以下農村小學任教。南通市教育局和縣(市、區)政府也簽訂了協議,保證這些學生畢業後有工作。“我們正在抓緊培訓小學教師。雖然很多本科院校也有教育專業,但並不專門為小學培養教師。他們的‘興奮點’往往取決於培養了多少研究生。”丁從事師範教育工作30年,熟悉師範教育的特殊訓練規律和要求。

根據南通市政府和南通市教育局的總體規劃,並根據各縣(市、區)教育局根據實際需要提交的計劃,通師共招收7個專業方向、27個班的師範生977人。2007年8月開展試點,首批177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入學。2009年,普通教育試點計劃擴大到學前教育。2010年,總師進壹步將試點工作擴大到小學教育的音樂、體育、美術方向,基本覆蓋了小學和幼兒園教育的課程領域。百年老教師的學歷雖然不高,但仍能因其新穎獨特的“師範性”得到社會的認可,“師範大學的教育專業從高中起點招生,但走上工作崗位後,專業技能和職業情懷大大欠缺,即興演講、備課、講課、三言壹句、藝術體育特長等專業技能都不是我們能比的。”丁說,“我們的學生用人單位評價很高,就業率很高。農村學校特別歡迎我們的學生。”

前幾年壹般教師招的師範大學生分數低於江蘇省三星級高中。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普通教師不僅擴大了招生規模,還對所有學生並行收費,直接導致生源質量急劇下降。“這樣的學生培養出來的老師怎麽教好下壹代?”有識之士憂心忡忡。

“試行師範生免費定向政策的初衷是為了吸引優秀的初中畢業生報考師範學校,提高生源質量。五年來,從實施情況看,這壹政策有效緩解了生源質量下降與培養要求提高之間的矛盾。”丁介紹,學生在填報誌願時,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並與培訓學校和所在縣教育行政部門簽訂了三方協議。因此,他們在學習期間表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和目標感,能夠更加自覺地投入到專業學習中。中國的未來在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在農村。丁說:“免費師範生的定位是下鄉,目標很明確。從國家層面來說,免費師範生的培養水平是比較高的,但是很多名校能培養出學術上有天賦的學生,培養出專業和師範要求高的老師,他們也未必擅長。”

師範生免費定向政策必須是政府行為,涉及教育、人事、組織和財政支持。只有政府整體協調,才能順利推進。“在這方面,我們要感謝南通市政府給予我們的切實支持。”丁介紹,定向師範生每人每年獲得南通市財政撥款1萬元。

人們常說,好校長能帶出好學校。“這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好校長來自好老師。沒有好老師,就不會有好校長。”南通市教育工委書記黃建輝說,通師從上世紀80年代就提前招收了壹批“好學生”,現在這些四五十歲的老師大多已經成為南通教師隊伍的管理和教學骨幹。在南通,有壹句話叫“1萬名師帶動1萬教師,培養1萬學生”,而那些師範生就是今天南通教育的中堅力量。南通良好的基礎教育根植於良好的師範教育。“2007年開始招收的免費定向師範生,未來幾年也將成為南通中部小學教育的骨幹和名師。”對此,黃建輝是有信心的。

"師範學校為我成為壹名優秀的教師做好了準備."

2011深秋,李吉林老師回到通師,參加了通師五年免費師範生定向培養工作匯報會。站在臺上,73歲的教師李吉林將準備好的三頁演講稿扔到壹邊,發表了充滿感情的即興演講。她說:“同學們,我真高興能成為壹名自由定向師範生!我很慶幸當年選擇了師範,也很感謝師範老師對我的教導和培養,為我成為壹名優秀的老師做準備。親愛的同學們,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妳們付出了努力,妳們也會有所收獲。妳是播種者,也是收割者。我想送妳壹句話:當好老師,要有真情實感,要有真本事。童話裏時間很長,壹步也不停。學生不應該浪費寶貴的青春時光。請向前看,成功和幸福正在向妳招手!”

這位壹生執著於兒童教育的長輩,永遠有著年輕人的朝氣、激情和活力。“我是壹名老師範生,對老師有著深深的眷戀。”1953,初中畢業的李吉林毫不猶豫的報考了南通女子師範學校(南通女師和普師合並1958)。“因為教師是免費的,所以我從家裏的實際情況出發,報考了教師。”李吉林的父親在她6歲時去世,她和母親相依為命。1956師範畢業後,李吉林被分配到南通女子師範第壹附屬小學(後改為南通第二師範),“在這裏工作了壹輩子”

“那是壹段自由的時光。大家都很奔放,不擔心被別人嘲笑。”回憶起50多年前在師範學校學習的經歷,李吉林先生如獲至寶。當時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運動和營養。每天早上跑800米,雷打不動,下午還有各種文體活動。李吉林記得體育老師非常嚴格。"當妳立正時,妳必須把手放在褲子上."。每天早上的早餐,學校免費提供豆漿和饅頭,上午課間壹人發壹個饅頭,經常有茶葉蛋。校醫也參與學生食譜的制定。“我很感謝母校的培養,讓我們都有壹個強壯的身體。我們畢業後適應能力很強,踢球喊口令,什麽都能拿起來。”李吉林興奮地說道。

教師的專業性對李吉林的影響最深;老師的關懷讓李吉林感激不盡。校長範北強,留日歸來後,全身心投入學校工作。每天晚上,他都要巡視每壹個班級而不著陸。壹所學校組織了壹次春遊,李吉林高興得跳了起來。校長見她衣服很薄,心疼地說:“妳怎麽穿這麽少?快回去加衣服。”李吉林急著要去春遊。她繞了壹圈,沒加衣服就回隊了。校長看見了,責怪她說:“妳怎麽不加衣服?”然後她告訴帶了很多衣服的同學給她壹件。“50多年來,這件小事壹直珍藏在我心中,讓我在教學生涯中學會了關愛學生。”李吉林說。李吉林覺得自己在師範學校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漢語拼音,於是在座位上小動作。語文老師任沒有點名批評她,只是微笑著在講臺上念道:“李,李,來自的李。”老師幽默的提醒讓李吉林在座位上嚇了壹跳,很快恢復過來。“妳看,老師的教育多藝術啊!”李吉林深情地回憶道。語文老師石友蘭是學生們公認的書法家。每個人的作文本上都有史認真的批註,學生們視之為珍寶。“我還記得老師的筆跡。翻開作文本,能看到裏面有小飛蟲,知道老師晚上在油燈下改了我們的作文。”那時候老師們下課和我們打乒乓球,晚會上師生同臺,舞蹈老師讓我們自己創作...往事歷歷在目,如今70多歲的李小姐回憶起50多年前的壹些感人細節,不禁幾度哽咽。這些老師影響了我壹生,培養了我們作為小學老師的天賦和能力,讓我喜歡上了語文,認真對待寫作,讓我懂得了創作。1978,李吉林被評為特級教師。她把她的第壹顆糖給了她的師範老師。“我總是對母校充滿感激。母校,教我做人,培養我的道德,給我為人師表的能力。至此,我們更明白了為什麽人們經常把母校比作‘搖籃’。是的,我是在母校的搖籃裏長大的。”

得益於嚴格正規的師範教育,李吉林在5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始終心系兒童教育。她說:“每天和世界上最天真可愛的人生活在壹起,是我壹生中最大的幸福。通過他們的努力,可以影響壹個又壹個班級的成長,甚至影響幾十年。這是作為教育者的人生不朽的意義和價值。”

教師素質包括“師德”和“教師能力”。教師在教師技能的培養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優良的傳統。如何培養師範生的師德意識,讓他們在瞬息萬變的社會生活環境中獲得“壹種作為教師的內心決心”?學校召集班主任和政治老師召開多次座談會,圍繞“建設明天的教師”這壹主題,大家集思廣益。“師德的培養不能只靠文字,或者偶爾開會。應該納入到課程體系中去詳細做。“經驗豐富的賈珍老師的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學生的成長不是壹步壹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過參與和體驗來熏陶的。“賈珍老師在身邊聚集了壹批人,以科研的形式開始了《品德成長》的課程建設。

課程內容包括兒童主題、生活主題、文化主題、快樂主題等,非常貼近學生的成長需求。課程形式也是不拘壹格,有上課,有沙龍,有電影,有社會調查。在農村小學,老師並不急著讓學生進教室看課,而是專註於學校組織的活動。他們還讓學生站在村口,捕捉家長送孩子上學時期待的眼神,以及家長是如何告訴孩子的;看看壹個小學老師到學校做的第壹件事,說的第壹句話。有針對性的學生看到班主任二話不說走進教室,就把壹個小女孩拉過來,從口袋裏掏出梳子給孩子梳頭發。這些細節感動了懵懂的學生,他們表示“初級教師要有做母親的感覺”。這種從心底噴薄而出的東西才是最真實有效的。

師範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理想和情懷。寒假,老師安排有針對性的學生做微觀社會調查,調查農村家庭的經濟變化,讓他們學會關註身邊的人和事。“壹個教師,如果沒有民生情懷,沒有社會眼光,怎麽可能做好教育工作?如果妳手裏拿著壹本書站在講臺上,日復壹日地教書上的東西,這樣的老師太膚淺了。”賈珍說。

和老師同學壹起看電影也是道德成長課的壹部分。《阿甘正傳》、《牛仔班的春天》等經典電影進入他們的課堂。觀摩結束後,師生會為某個人物、某個情節而戰。這個時候,賈珍往往會趁熱打鐵,給學生布置作業:寫下妳的想法,或者繼續編壹個故事...“我想讓他們追求靈魂層面的東西,問自己問題,在更高的層面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賈珍經常被學生寫的東西感動得流淚。“我們所做的這壹切,只有壹個目標,就是用5年的時間,讓這些學生成為‘老師’。有些東西不僅是職業需要,也是生活需要。如果壹個人的社會化完成得好,那麽他的職業素養壹定會好,他的課壹定會有趣,他的生活壹定會有味道,他耕種的土地壹定會豐產芬芳。”賈珍說:“我們是師範學校的老師,是‘工作機器’。我們要給學生壹個未來,讓未來有未來。”

“幸好我在這裏!還好我來了!”2007級1班的吳海輝說:“當老師五年,是自我蛻變的五年。如果沒有這個政策,我真的不敢想象我現在會是什麽樣子。”初壹的時候,吳海輝的媽媽去世了,爸爸壹個人在拉扯兩個孩子,沒有工作。壹家三口的生活非常艱難。好在第三年恰逢師範生免費定向政策出臺,吳海輝在老師的鼓勵下報考了全科教師。經過五年的家教訓練,這個曾經在人前說話都會臉紅的靦腆女孩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