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壹個朋友。每次接女兒放學,他都和孩子聊十幾分鐘,不是問作業,也不是輔導作業,而是這四個問題:
1.在學校有什麽好事發生嗎?
2.妳今天有什麽好的表現?
3.妳今天學到了什麽,問了什麽好問題?
4.我能為父母做些什麽嗎?
細心的家長可能註意到了,這位父親問的問題都是積極向上的,這也正是我今天要和大家探討的——不要以為無所謂,家長說的話反映了大人對生活的態度,也決定了孩子的情緒和人生觀的走向。
簡單來說,孩子放學回家,家長問的第壹句話,可能會影響他的壹生!
01
不要把孩子引向“受害者”
人生有很多父母。他們收到孩子的第壹句話就是“今天學校有人欺負妳嗎?”他們潛意識裏給孩子壹種錯覺,覺得有人會欺負我。
這種現象在初為人父母者中尤為普遍。
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可以理解,但這種提問方式無異於喚醒孩子不愉快的經歷,提醒孩子這壹天是什麽時候不愉快的,是誰欺負了他們。
如果父母經常問這個問題,有的孩子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甚至會像做作業壹樣,每天向父母講述自己不愉快的經歷。
直接後果就是,孩子會特別關註和尋找那些可能“欺負”自己的人。孩子恐懼害怕的眼神會激起其他孩子打他的念頭,形成所謂的吸引定律。
這樣的惡性循環壹旦真的形成,孩子就真的成了“受害者”。長此以往,孩子不僅不願意再去上學,甚至可能產生社交恐懼、行為退縮等後果,對他們的人生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02
孩子之間打架不是妳想象中的“打架”
換個角度說,即使孩子之間有打架,也是正常的。
同行相處久了,難免會有分歧。尤其是對於想法單純的孩子,還沒有考慮到後果,不知道如何隱藏。男生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打架。
其實這種情況下打架並不包含欺淩。只要老師或者身邊的同學及時制止,事後單獨找兩個孩子了解情況,大部分問題都可以很好的解決。
家長不用太擔心,給孩子壹個自己處理的機會。男生之間偶爾打架可能是他們特有的交流方式。很多父親年輕的時候不是都打架嗎?
03
拿起孩子需要註意的其他問題。
該去接孩子了
不僅接孩子的時候第壹句話很重要,什麽時候接孩子也是壹門學問。
壹個讀惠美的專家曾經做過壹個調查,發現同壹個班的孩子,越早被接走,越自信。而那些更落後的孩子更內向,有的甚至自卑。
所以家長要盡量在固定的時間接孩子,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和其他家長保持壹致就好;如果當天臨時有事,壹定要安排熟悉的人來接或者及時通知老師,說明原因,事情處理完後盡快到校。
不要帶很多零食。
有些家長喜歡帶零食來接孩子,怕孩子在學校吃不飽。這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父母總是給孩子帶零食,這可能會促使孩子在學校吃不好,因為他們希望放學後吃零食,或者“留有余地”。久而久之,還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而是可以帶壹兩個水果,既能幫助孩子補充能量,又能保證健康。
讓孩子自己背書包。
接了孩子之後,家長把孩子的書包接過來,又是壹個不可取的舉動。老師在學校教孩子做自己的事,像個小大人,可是壹出校門就直接變回“小公主”了。老師的苦心不是白費了嗎?
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背書包,讓他養成自己做事的習慣,這是他的責任。
教育無小事,接孩子放學其實也是壹門學問。孩子越小,父母的影響越大。不要因為孩子不經意的壹言壹行,就毀了孩子的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