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上海作家和“文清”過去的住宅物業是什麽?

上海作家和“文清”過去的住宅物業是什麽?

現在大家都在感慨上海房價太貴了,但其實上海房價壹直都很貴!在此,我們來回顧壹下當年前來謀生的上海作家和文藝青年的住宅房產情況。(註:本文除史料圖片外,均為作者現場拍攝。)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住宅物業情況大致可以分為:租界、舊城區、郊區。當年上海的作家或者文藝青年知識分子,大多生活在租界裏。這是因為老城區老房子多,環境差。郊區的住房雖然便宜,但交通極不完善。租界內公共設施和綜合環境良好,是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文化傳媒多在租界內。當然還有壹個原因,比如涉及?政治理論?讓步相對更多的時候?安全嗎?。

說到。讓步?這裏稍微說明壹下:租界是10月開埠後在上海出現的,最早的是英租界。1862年,上海英、美、法租界合並為公共租界,但法租界很快退出合並。至此,上海租界已分為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但上海從未被稱為?日本租界?但是有日本僑民集中的住宅區。二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取消了所有?外國租界?。

抗戰前,當時的市政府對租界內的生活狀況做了壹個調查:在租界內,五口以上家庭,包括九口以上家庭,住壹間房子的比例為39.2%。其中七家住6.91%,九家以上住1.15%。

這說明,雖然住房擁擠,但鬧劇中的“七十二房客”是文學作品中的藝術誇張。因為在當年的上海,壹至三戶獨居或合住的比例是40.6%,是主流。在那個年代,房子的面積很小,房間很少。

那麽,這裏的40.6%是什麽情況呢?這裏,我們以當年的高端物業:淮海坊為例。淮海坊,建於民國13 (1924),由教會投資興建。霞飛方?。本車間有199三層磚木結構建築。當時居民約2000人,平均每棟樓約10人。

由於良好的規劃和周邊的城市商業文化氛圍,商人、軍政要員、文藝界人士都選擇這裏作為住所,如科學家竺可楨、教育家夏丐尊、電影名人蝴蝶、作家葉聖陶、畫家徐悲鴻等。

30年代初,這棟三層小樓每月租金82元,由美國商人經營。這個價格在當時很貴,所以有很多小康商人,官員,醫生,律師等等。1936魯迅去世後,許廣平在肖軍的幫助下搬到64號,母子住在二樓,魯迅的弟弟周夫婦住在三樓。周搬走後,三樓改為收藏魯迅遺物。

圖為這是今天?朱裏?,這就是所謂的?新巷子?石庫門?。這壹帶很多建築都被拆了,能保持這樣的風格很難得。

對比1928丁玲和胡也頻剛來上海攢錢的時候,他們和沈從文在法租界?在路(今常熟路)租了壹個房間住:晚上睡在床上,丁和胡睡在地板上。而這種夫妻和別人同房在當時絕不是個例,甚至還有兩家人和孩子同房的!當時這種住房沒有衛生、廚房等設施,水要用桶挑,生活條件遠不如現在?群租房?。

另據考證,江青早年在上海時,在淮海坊附近租了壹個亭子(即壹樓的廚房和二三樓之間朝北的小房間)。可以關註作者嗎?今日頭條?)。當時她的月租是七八塊錢。

整棟樓月租40到50銀元(樓是兩室樓,面積大,房間多)。當時壹個中學老師的月薪大概是三四十銀元。根據上世紀30年代上海有關經濟部門的測算,上海壹個貧困的五口之家,壹年大約能維持400元的基本生活。

先說張愛玲,常年生活在上海。上海、香港、臺灣和海外的大部分粉絲都知道她住過的常德公寓。

圖為今日常德公寓。張愛玲與1939的母親和姑姑住在公寓的51室。1942年,張愛玲搬進65號房(現601號房),直到1948。她有趣的《公寓生活筆記》講的是她在這棟樓裏的所見所聞。這次需要註意的是,公寓建於1936,原名艾靈頓公寓。張搬進來的時候是壹棟新建的樓房。

圖為左圖中的張愛玲很多人都很熟悉,但右圖中帶有學生口音的張愛玲可能很多朋友都沒見過。

妳也知道,張愛玲出生在壹個沒落家族的廂房裏,但是她家在上海有很多不錯的住宅物業,比如黃河路上的長江公寓。張在長江公寓的二樓住了大約兩年。常德公寓和長江公寓絕對是這座繁華城市的高端物業。可見這個大家庭在衰落,但還是?驢子會摔倒嗎?。

圖為如果今天沿著石門二路向北走到拐角處,可以看到康定東路87巷的門牌號。這棟大紅磚墻的房子,現在是石門二路的社區文化中心,早前被壹所中學夜校占用。

建築建於清末,是西式建築,有很多東方元素。早些時候,這裏沒有現代化的衛生設施和自來水。這座建築原是張愛玲的曾祖父李鴻章嫁給女兒的。它是壹棟兩層的建築,有壹個半地下室,半個地下室是輔助用房(仆人、廚房、車間等)。).現在與這個建築相關的其他建築是在社區活動中心之後添加的。

圖片顯示,這應該是原樓通往院子的後門。張愛玲在這裏出生生活了近20年,其中張愛玲和弟弟住在壹樓,父親住在二樓。

筆者走進底層的壹個套間,現在是兒童活動閱覽室。室內套房現在分成了兩個半房間,所以這套房總面積在60平米左右。閱覽室裏年輕善良的女圖書管理員在回答筆者的問題時說,不知道這個故居裏原來的結構是什麽樣的。現在的社區活動中心總面積3000多平米,但不知道故居原來的建築面積是多少。據筆者觀察,這個故居還不如半地下室和三樓。原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

張愛玲1921出生後,在這座樓裏度過了十幾年。年輕時她覺得自己被關在籠子裏,沒落家庭中的復雜關系讓她感受到異常的人情冷暖,這是日後爆發出來的難得的磨煉和蟄伏的文學張力。

最後說壹下魯迅。1930年5月至1933年4月,魯迅曾在虹口居住。四川北路?拉莫斯公寓(現北川公寓)a棟三樓4號1930年4月8日他在日記中寫道?如果決定下午入住,頂費500,預付200。?5月18?付300英鎊買新屋頂。?5月12?晚上帶著廣平和迎海搬進了四川北路的小樓?。

用500元作為租房的頂金,可不是小數目!這裏有壹個情況需要說明:1929年,在郁達夫、林語堂等人的斡旋下,魯迅追回了北新書店克扣的2萬元巨款版稅!兩年後兌現。這是壹個有實證記錄的數字。1929-1930期間,魯迅總收入達到35000元以上!這也是魯迅經濟最富裕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