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填空
所謂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在數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師經驗為基礎,基於對學生需求的理解和對課程性質的分析,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進行規劃和安排的可操作的過程。
合作學習的本質是在學生之間建立積極的相互依賴關系。每個隊員不僅要主動學習,還要有責任幫助其他同學學習。以全組每個學生都學好為目標,老師會根據小組的整體表現對小組進行獎勵。
3.數學課程目標分為數學思維、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四個維度。
4.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活動具有導向、激勵和評價的功能。
5.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有席式和兩翼式:半圓式、水田式、小組合作式等。
6.教學案例的壹般結構是主題與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和案例反思。
7.教學模式是指廣大教學工作者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逐漸認可和總結出來的規範化實踐模式。
8.“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智力的第二發展水平,即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潛在發展水平。
9.情感態度目標涉及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負責精神、意誌力、數學價值意識、實事求是等多個方面。
10,所謂的“自主學習”,講的是學習的質量,相對來說就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向學習”。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理念。它主張教育應註重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展。
11.教學設計的寫作格式有很多種,可以歸納為三類:文本格式、表格格式和程序格式。
教學方法是指教學的方式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的結合,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的總稱,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的總稱。
13.習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的教學方法。
14、“以問題探究為特征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是指:不呈現學習結論,而是讓學生通過對某些材料的實驗、嘗試、推測和思考,去發現和探索某些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規律。
15,學習者的知識技能,以及對學習的理解水平和態度,稱為啟動行為或啟動能力。
18.談心法是指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將教材內容組織成若幹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壹種方法。
21.寫作教學設計應該體現什麽特點?P15
(1)科學;
(2)針對性;
(3)實用性;
(4)主觀性;
(5)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
22.舉例說明“嘗試教學法”的步驟。P24
第壹步:出示試題,然後提問。呈現的試題壹般與教材中的例題相似,便於學生通過自學教材解決試題。
比如課本例子:某店拿來四箱暖水瓶,每箱12。6塊錢壹個熱水器,壹個* * *能賣多少錢?
嘗試:文具店有20盒乒乓球,每盒6個。每個乒乓球20美分。壹個* * *能賣多少錢?
新課開始,老師宣布題目時,壹定要明確指出:這節課要學什麽,要求是什麽,然後出示試講題。在嘗試提出問題後,必須提出壹些啟發性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老師教之前,誰會做這道題?”“看誰能自己動腦筋解決這個問題?”當大部分同學搖頭的時候,進入第二步。
第二步:自學教材。在閱讀教材之前,老師可以問壹些引導性的思維問題。
比如學習分母不同的分數的加減法,可以這麽提:①分母不壹樣怎麽辦?(2)為什麽要分?
當大部分學生自學完教材,找到了試題的解法,就進入第三步。
第三步:嘗試練習。
第四步:學生討論。也就是討論解題策略。
第五步:老師講解歸納。
23.簡述教學案例形成的幾個步驟。P49
(1)確定教學任務的思維層次和要求;
(2)在課堂上觀察和記錄教學過程;
(3)師生課後調查;
(4)分析教學的基本特點,並與思維能力的要求相比較;
(5)編寫教學案例。
24、困難的形成壹般有幾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取哪些策略?P29
25.舉例說明嘗試教學法的步驟。(與問題22相同)
26.強調數學教學回歸生活的理由是什麽?P49(新課程教學設計)紅色封面
27.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數學教學模式有什麽特點?P27(同上)
第壹,學習主體的積極參與和有效互動。
二是學習主體的情感體驗和活動建構。
三是學習主體的合作探究和個性發展。
第四,加強學習者與生活世界的聯系,鼓勵他們大膽創新。
28.簡述自主活動教學模式的結構要素。第28-29頁
自主開發,構建動態場
角色確認,自主探索
活動構建,獨立評估
自我反思與活動延伸
29.簡述實踐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P29
①基礎訓練。它側重於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公式記憶和對數量關系的理解。
(2)宣布演習的內容和要求。明確宣布本節課練習的內容和要求,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要求。
③檢查和復習新教授的知識。總的來說,板書練習能及時發現問題,得到反饋,有利於教學的開展和規範。
④課堂練習。這是練習課的主要部分,壹般設計專項練習、針對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拓展性練習。
⑤工作評價。包括實踐評價,貫穿於實踐的每壹個層面。
30.探究性學習比接受性學習更強調哪些方面?
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思想是讓學生在“重新發現”和“重新組合”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學習,這是壹種強調學生自主和主動參與的學習方法。與接受式學習相比,它強調:①參與和過程;②平等合作;③鼓勵創新。
31.目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麽?P41
1,組織形式不到位
2、配合程度不到位
3.評價機制不到位。
32.復習課的設計有哪些註意事項?P31
①同壹材料以不同的形式呈現,用不同的例子解釋,讓學生感到新奇,幫助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仔細研究壹個現象,從而全面理解。
(2)復習不面面俱到,使用平均力度。練習要針對重難點,針對學生掌握的薄弱點和疑點進行練習。
(3)復習不是原地踏步,做同壹層次的循環,而是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梳理,讓分散的、孤立的知識形成網絡,讓學生有新的認識和理解。
④習題要體現“廣度”、“梯度”和“深度”,讓每壹個學生都能參與思維訓練;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讓學生逐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踐要延伸,深化綜合整合,註重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遷移能力。
33.簡述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要素。P35(紅色)
問題生成
主動詢問
成果交流和反饋推廣
34.簡述活動建構教學策略應用中應註意的問題。
(1)師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2)要註重公開性、民主性和有效性。
(3)問題要有思想性、趣味性、生活性。
35.情境體驗的特點是什麽?P92(紅色)
壹種是強調“情境”作為壹種教學方法。情境最突出的功能是引導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二是強調以“情感”為出發點。情感因素是情境體驗的首要因素。
三是強調對師生生活的關懷。“在經驗的世界裏,壹切物體都是有生命的,都充滿了生命的意義和感悟”,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強調對師生生命的關懷。
四是強調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建構。
五是強調教與學的互動影響和活動。
四、論述題
1.學生自主學習需要老師嗎?如果是,請說明原因,並指出教師應該做些什麽。
學生的自主學習當然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參與。
所謂“自主學習”,講的是學習的質量,是相對於“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人學習”而言的。新課程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主張教育要“註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實踐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有個性地學習”。
自主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主動性。這種主動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在參與意向上,學習者可以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規劃自己的學習進度;第二,在學習策略方面,學習者有積極的態度和符合自身特點的個性化思維策略,願意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第三,在情感輸入方面,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來自於自身,他們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第四,在自我調節方面,學習者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能夠在認知活動中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新的變化。
目前有些老師有壹個錯誤的認識,認為只要把學習時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學習,就是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應該認識到,自主學習的初衷是讓學生去探究,學會探究。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自主活動的核心因素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應從四個方面實施,即:壹是興趣的引導;第二是目標的導向;三是評價的激勵;第四是競爭的促進。
其次,要註意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
2.老師為什麽要寫教學反思?P50
什麽是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的意義是什麽?
3.如何實現團隊合作追求實效,防止流於形式?P42
什麽是團隊合作?
大眾團體合作的現狀
策略
4.討論“探究”和“教學”。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對探究的定義是:“探究是多方面的活動,包括觀察;提問;通過瀏覽書籍等信息資源,了解知道哪些結論,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證據評估現有結論;用工具收集、分析和解釋數據;提出解決方案、解釋和預測;並傳達結果。探究需要確定假設,進行批判性和邏輯性的思考,並考慮其他替代解釋。”
什麽是教學?當學生在學習中迷茫,想明白卻聽不懂,想說卻說不清楚的時候,老師用自己的觀點、經驗、積累去啟發、啟發、指導,這就是教學。
我們的課堂既需要學生的探究活動,也需要教師的講課。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對象(學生的水平和學習材料)來決定是設計探究活動還是講座活動。當然,很多時候,探究和教學是相互滲透的,在探究活動中需要教師的教學,在有效的探究活動中也需要教師的教學;同樣,老師的教學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5.教師應該如何對待教材?P9
教材是課程實施的文本資源,是師生對話的“話題”,是介紹,或者是案例,而不是整個課程。
教師應該以教材為範本。
教師要以數學思想為主線。
教師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選擇內容來重組教材。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重新組織教材。
6.新課改需要教學模式嗎?為什麽?P25-28(紅色)
教學模式在本質上應被視為壹套實施教學的方法論體系。作為壹套“方法論體系”,教學模式的要素應包括理念基礎、教學目標與原則、教學程序、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技巧、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了壹定的教學模式。相對穩定,但同時又呈現動態開放的特點。
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數學教學模式需要體現以下基本特征:
第壹,學習主體的積極參與和有效互動。
二是學習主體的情感體驗和活動建構。
三是學習主體的合作探究和個性發展。
第四,加強學習者與生活世界的聯系,鼓勵他們大膽創新。
改革進程中的幾種新型教學模式
(壹)以自主活動為特征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二)探究問題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
7.新課程為什麽要倡導合作學習?P38—39
(1)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並根據小組整體表現給予獎勵的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
(2)合作學習的優勢:
有利於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有利於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有利於魚形成正確的評價,培養良好的品質;
有利於課程目標的實現。
8.什麽樣的“問題”才是好問題?P81(紅色)
第壹,要清晰具體;
第二,要有思考價值;
第三,要註重多維教學目標的達成;
第四,問題要有情景功能。
9.寫教學反思,妳覺得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1)P50所謂教學反思,就是對教學過程進行再認識、再思考、再探索、再創造。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他人)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他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提高參與者的自我意識水平是促進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
(2)反思P51
(3)如何反思P53
10,妳認為問題設計應該註意哪些問題?P88-89(紅色)
要為學生問題意識和質疑能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給學生提供壹個成功的體驗,正確對待學生的每壹個問題。
動詞 (verb的縮寫)個案分析
1,案例描述
兩位老師上了壹堂“認識圓”的課。
在講授半徑與直徑的關系時,A老師組織學生測量並制作表格,然後引導學生發現“在同壹個圓內,圓的半徑是直徑的壹半”。
B老師在教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是這樣設計的:
老師:妳通過自學知道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嗎?
生1:同壹個圓裏,所有半徑都是直徑的壹半。
生2:同壹個圓裏,所有的直徑都是半徑的兩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就是d=2r。r=d/2 .
老師:這是學生通過自學獲得的。妳如何證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生1:我會用尺子量直徑和半徑的長度,然後考察它們之間的關系。
老師:那我們壹起用這個方法來測試壹下。
……
老師:還有別的辦法嗎?
生2:通過折紙可以看出他們的關系。
……
思考問題:
(1)兩個案例主要有哪些相似之處?
(2)妳真的了解學生的出發點嗎?
(3)從線性和非線性角度分析兩種教學方法。預測兩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
案例研究:P25
兩個案例都註重學生的實際操作,通過動手操作了解直徑和半徑的特點和關系。
b教師設計是學生不斷激活“記憶”的過程。建構主義非常重視個體經驗,所有的個體學習活動都是以經驗為基礎的。讓學生充分調動和展示自己的經驗,是師生高效對話的前提。我們不僅要充分承認學生不是壹張白紙,還要盡力去了解學生已經具備了哪些色彩。
顯然,第二位老師為學生創造了壹次成功的數學活動,我們可以預見,這樣的活動壹定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這種魅力,壹方面是因為它傳承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學生覺得數學簡單、日常、好玩、自信、有學習興趣。另壹方面,學生通過多感官活動,探索這些親密有趣現象背後的原理,建立壹定的數學模型,培養壹定的數學能力,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持續的動力。
2、案例描述:
教“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時,原來的內容是某糧店3月份賣了674袋面粉,每袋25公斤。壹家糧店賣了多少公斤面粉?這樣的例子讓學生覺得離自己的生活太遠,離自己不是很近,所以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按照原來的例子,學生肯定會覺得沒意思。所以,我們聯系學生的生活來延長它。開始上課時,讓學生猜壹個滴水的水龍頭每天會白白流掉多少公斤水。學生們壹聽,就很感興趣。有的猜5斤,有的猜12斤,有的猜20斤,還有的同學課後看到內容說是12斤。老師接著問,照這樣算,壹年要流失多少公斤水?學生們馬上算出來,平年是4380公斤,閏年是4392公斤。隨著計算結果的出現,同學們都很驚訝:“哇!這麽多!”看著學生們驚訝的樣子,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妳們家住的那棟樓有幾戶?”如果按照壹個水龍頭算,壹年要流走多少水?"
思考問題:原題目和修改後的題目有何異同(包括與學生生活的聯系、目標的維度、教學效果)?
案例研究P51
“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是壹個相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習題,但其中也包含了豐富的過程學習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提供具體有趣的材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獲得“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的學習經驗,掌握“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的理論。
從上面兩個場景可以看出,第壹個場景,由於學生缺乏真實的經驗和材料來吸引學生,學生很難有學習這本教材的熱情,也不可能很好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許多專家指出,“教科書只是教與學的工具,絕不是唯壹的資源”。大膽地、創造性地處理教材,甚至重新組織或改編教材,是教師的職業權利。於是,在第二個教學場景中,老師進行了大膽的替換和改造,換成了學生熟悉、感興趣、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素材。在上面的片段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了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世界,並且在這種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感受到了數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3、案例描述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送車》教學片段;
(1)出示問題:假期我們班組織25名優秀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夏令營,學校安排兩種車接送。其中,每輛面包車限載8人,每輛車限載3人。如果妳是老師,妳會怎麽送車?
(2)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3)學生報告:
生1:送面包車2輛,轎車3輛,公式:2×8=16(人)3×3=9(人)。
老師:鼓掌!
生二:派四輛面包車,留七個座位放行李。公式:8×4-7=25(人)
生3:派五輛面包車。
老師:說說妳的理由。
生3:每輛面包車坐五個人,留三個座位放行李。公式是5×5=25(人)。
老師:沒關系!
生四:送六輛面包車,其中五輛面包車各坐四人,壹輛坐五人,有放行李的空間。
……
學生回答的方式多種多樣,老師也不管學生怎麽回答都壹壹肯定,以顯示教學的民主性,體現“鼓勵解題策略的多樣化”20分鐘後,當學生們拿出11個派車方案(其中八個比壹個車座位多)時,老師總結布置練習:同學們真能幹,想出了這麽多方案,每個方案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加上四個老師,有29個人,妳會怎麽派車?
……
案例分析(從解題策略多樣化應註意的問題角度);
解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幾十個人解決同壹個問題,並不是要求每個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壹個數學問題。所以對於學生個體來說,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學習能力低的學生只需要用壹種方法解決問題,而學習能力高的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壹個問題。
過於追求算法多樣化,往往會導致學生對每壹種算法缺乏了解,思維只停留在橫向比較的層面。現在普遍強調算法優化,是為了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縱向深入的發展,同時算法優化也有利於更好的完成壹節課的教學目標,比如這節課的“求租車各種方案”的目標。由於最優化方法往往被認可,適合大多數學生掌握,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學生只有在掌握最優化方法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熟練的技能。
4、案例描述:
老師:(呈現壹個長方形和壹個正方形)這兩個圖形是什麽?
生:左邊的是長方形,右邊的是正方形。
老師: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
老師:(壹邊比劃壹邊)妳可以通過測量來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的特征。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能發現什麽?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和規定的方法,四人壹組進行探究)
生1:我們組發現壹個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老師:妳是怎麽找到的?
生1(邊比劃邊):用直尺和折紙測量,發現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邊相等,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測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發現四個角都是直角。
老師:有什麽不同嗎?
生2:我們組用繩子測量的方法發現,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邊相等。
案例分析(從問題質量的角度):參考:作文中什麽樣的問題才是好問題?
第壹,要清晰具體;
第二,要有思考價值;
第三,要註重多維教學目標的達成;
第四,問題要有情景功能。
5.【案例描述】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的教學片段:
1.教師安排學生獨立思考:我們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變換成面積公式已知的平面圖形來研究它的面積公式?
【案例分析】(主要從問題的目的性和開放性角度):
我們老師在設計問題時,首先考慮的是問題的開放性,在數學探究的過程中,設計了大量具有壹定思維空間的開放性問題。但這些問題也有目的性不強、回答不切題的缺點。學生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有這樣那樣的答案,老師只能對他們的答案做壹些合理的評論。然而,學生的回答和老師的點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離我們理想的數學課堂越來越遠。因此,我們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僅要充分考察問題的開放性,還要考慮設計問題的目的。妳設計的問題要清晰、具體、可測量,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到比較正確的答案。(參考場景2。
某校四年級六班有56名學生。在教學實踐課“秋遊計劃”中,老師在讓學生算出秋遊需要的物品和錢數後,又設計了另壹項活動——乘車買票。“壹輛公交車可以坐50人,每人300元;壹輛中型客車能坐30人,每輛200元。個人票10元/人,團體票8元/人(10人為壹個團體)。”根據老師提供的數據,學生討論如何租車、如何買票比較合理(第二次合作學習中,壹部分學生繼續計算買哪種食物,另壹部分學生在互相擺弄計算器)。
場景三。
壹位老師在教二年級數學課“克和千克”時,讓小組合作說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小組匯報時,壹個學生說:“我叫單簧管,它的重量是8克。”老師問:“是8克嗎?”坐在旁邊的學生提醒我,“它的重量是85克。”這個學生終於給出了壹個合理的答案。
問題:場景1的配合缺少了什麽?場景二在第二次合作學習中,壹些學生繼續計算買哪種食物,而另壹些學生則在互相玩計算器。主要原因是什麽?為什麽第三場第壹次是8克,第二次是85克?案例研究:P63(紅色)
案例研究:
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教師指導下的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地被動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壹個自我生成的過程,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它是由內而外的成長,而不是由外而內的,是基於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
奧蘇貝爾有句名言,“如果我能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學歸結為只有壹個原則,那麽我就壹言以蔽之:影響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唯壹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的東西。我們應該發現這壹點,並據此進行教學。“老師的教學沒有考慮到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經驗水平,這使得課堂上的探究活動顯得枯燥乏味。我們必須認真理解新課程倡導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