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活著:生活艱辛,但他感受到更多的愛和幸福。

活著:生活艱辛,但他感受到更多的愛和幸福。

余華說:“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指責,不是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貴。”

這裏說的高尚,不是單純的美好,而是理解了壹切之後的超脫,對善惡壹視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世界。

正是因為這樣的價值觀,讓他在聽到美國民謠《老黑人》時深受觸動。老黑奴壹生受盡了苦,家人都比他先死,但他依然仁慈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壹句怨言。

於是,他決定寫壹部關於人們對苦難的寬容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的小說。所以,活著就誕生了。

《活著》發表於1993。主人公徐福貴壹生跌宕起伏,歷經磨難,但他壹次又壹次地承受著不幸,認真地生活著。

面對命運,他虔誠地活著;在家人面前,他用心感受。他沒有引人註目的大智慧,卻能勇敢的活在當下,用心感受愛,付出愛。

1.生活用痛苦親吻我,但我用歌聲回報它。

傅貴出生在壹個地主家庭,擁有百畝良田,是有名的富家少爺。他的妻子賈珍是城裏米行老板的女兒,也是個富家子弟。這樣的組合在當時是比較貴的。用傅貴自己的話說:有錢人嫁給有錢人,就是把錢堆起來,錢就在上面流。

作為徐家的獨生子,從小就任性。小時候在私塾不好好學習,欺負老師。長大後,我愛上了嫖娼和賭博。

沈迷賭博的人對壹件事很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贏。

天真的傅貴不僅希望在賭博中賺錢,還希望贏回父親年輕時失去的100畝良田。但最終,他失望了。他不僅沒有賺到壹分錢,還失去了所有的財產。直到爸爸氣極了,才發現壹直在管教他,被他視為最討厭的老人,是他的主心骨,是他的依靠。現在主心骨沒了,他像瘟疫壹樣虛弱。

無奈,債主來收房,他只能和母親、妻女搬進茅草屋。看著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同自己壹起受苦,傅貴很不高興。他毅然選擇扛起生活的重擔,租了五畝地開始種地。

傅貴真實而樂觀。種地的日子又苦又累,卻讓他更安心。他以為徐家總有壹天會靠自己的努力重新崛起。

壹天,傅貴在為他母親請醫生的路上被抓住了。當兵的生活很辛苦,但幸運的是我遇到了兩個可以互相鼓勵和幫助的朋友。當兵的日子裏,他無時無刻不在想家人,想見他們。

離家兩年左右,當他終於回到日夜思念的家時,得知母親病逝,女兒失聰。

命運有時喜歡和人開玩笑。妳想過平靜的生活,但它卻執意要在妳的生活中興風作浪。

平靜的日子過了幾年,兒子有慶在給縣長夫人獻血時,因抽血過多死亡。悲傷的傅貴看著通往城市的蜿蜒小路,但他再也聽不到兒子赤腳奔跑的聲音:月光灑在路上,像是撒了壹層鹽。

接下來的日子並不太平。我的女兒夏風死於難產,我的妻子死於疾病,我的女婿死於建築工地事故,我的孫子死於吃豆子。最後,只剩下他壹個人。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壹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熱愛生活。”

傅貴不是英雄,他只是普通大眾中的壹員。他勇敢地生活在這個動蕩的社會中。即使這輩子生活沒有善待他,他還是懷著內心的善意與這個世界相處。

在他的晚年,傅貴看到了市場上等待屠宰的老牛的可憐,花了兩年的積蓄贖回了它。日子過得苦,孤獨,他也能唱出“皇上招我做女婿,我不會壹路走來。”民謠。

生活帶著痛苦親吻我,但我可以用歌聲回應。這種人生態度,世間少有,但也是我們在困境中最需要的。

面對諸多磨難,我願活在當下。

稍加留意,不難發現我們身邊很多人總是對生活有不滿。如果工作量大,就會隨地吐痰;如果情話崩了,妳就想死;即使在外面吃了壹頓難吃的午飯,也可以聊很久。

感覺他們總是活在自己的情緒裏,情緒裏總是彌漫著哀慟的味道。壹年前發生的事,今天提起,也能讓他們氣很久。

另壹方面,傅貴經歷了常人難以承受的磨難,但她依然堅強樂觀,總是向前看。

我認為他有壹種特殊的能力,總是活在當下。

這是壹種生活態度,也是壹種人生智慧。

有壹個關於曾國藩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有人問曾國藩:“妳什麽都忙,軍務政務,在學習上還能做得這麽好。妳是怎麽做到的?”

曾國藩答道:“讀書時讀書,無心見客。”見客見客,無心讀書。壹旦妳有了它,它就是私有的。精神無物,物來符合,未來不符合。那時候不混,不愛也不愛。"

物來符合,未來不符合。那時候不混,愛得太多了。對生活有多麽透徹的理解,對於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要驚慌和逃避,順其自然;不要過分擔心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活在當下,不要懷念過去。

傅貴有活在當下的智慧,這是他與生俱來的。

當了富家少爺,出了名的驕橫任性,萬濫賭。

當他失去了所有的財產,為了養活母親、妻子和女兒而被迫務農時,他的內心是平靜的。

書中有壹段他心中的獨白,寫著:人如果累得壹天都沒有力氣,就不會去想它。租了隆基的田後,壹上床就睡著了,沒時間想別的。說起來,生活很苦很累,但心裏踏實。我想我們徐家有只雞。再這樣下去,過不了幾年雞就變成鵝了,徐家總有壹天會重新長大。

活在當下,弱化對過去的聯系,對未來的擔憂,心情變得平靜。

但如果不能平靜的接受現在,痛苦還會繼續。

祥林嫂是魯迅作品中的經典人物。因為兒子被狼叼走,她壹生陷入自責,走不出來。她把自己不幸的過去告訴了所有人,最終所有人都敬而遠之。

我們無法阻止命運的齒輪。我們唯壹能做的就是調整自己,不去想過去,不去害怕未來,清醒的活在當下。

3.只有學會感知幸福,才能擁有幸福。

我第壹次讀《活著》的時候,曾經以為書裏的故事真的是余華在鄉下旅遊的時候聽到的。他真的遇到了壹位名叫傅貴的老人。得知《活著》真的是壹部小說,其情節是虛構的,我感到相當驚訝。

余華認為,生活是壹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不是壹個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

因此,他沒有用第三人稱來講述故事,而是用第壹人稱讓傅貴講述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余華欣賞傅貴。他說:傅貴和其他農村老人完全不同。他喜歡回顧過去,談論自己。似乎就這樣,他可以壹次又壹次的過這樣的生活。

在別人眼裏,傅貴的壹生是痛苦的壹生。除了痛苦什麽都沒有,但我在傅貴自己的敘述中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母親無條件地愛他。當他失去所有財產的時候,他媽媽經常對他說的話是:“人只要活得開心,就不怕窮。”賈珍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無論生活如何起起落落,她都堅定地在他身邊,毫無怨言。兩個孩子懂事善良,女婿老實可靠,孫子聰明可愛。甚至那頭名叫傅貴的老牛也給他帶來了溫暖...

本·哈沙爾在《幸福的方法》壹書中指出,幸福與狀態無關,幸福是壹種能力,而幸福的能力就是對幸福的感知。

我國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許淵沖曾經說過:“人生不在於妳活了多少天,而在於妳記住了多少天。”

毫無疑問,傅貴感知幸福的能力是出眾的。家財萬貫,親人過世,白發人送黑發人。這些人類的痛苦壹個接壹個地發生在他身上,但他回憶起這壹生更多的是愛和幸福。

這種能力值得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