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關於大運河的起源和故事。

關於大運河的起源和故事。

春秋末期,吳國開鑿了三條運河:徐希、漢溝和荒溝。徐希發掘完成後,吳人可以從東起太湖,西沿徐希河,然後在今天的蕪湖附近轉入長江,再渡長江,沿柞水北上至巢湖,北入淮水。夫差是春秋時期吳國最後壹個國王,他的運河開鑿起到了開拓作用。他是大運河“第壹鏟”的挖掘者。

隋唐大運河的開通是在地方運河的基礎上形成的。沒有地方運河的開鑿,就沒有隋唐大運河的開通基礎。割據時期,地方政府為大部分開鑿了壹些地方運河,客觀上為隋唐大運河做了準備。

隋文帝開的廣通渠(又稱富民渠、永濟渠),實際上是漢代對河道的疏浚。黃凱四年(584年),隋文帝利用漢朝留下的溝渠,命宇文愷率水利工程開通廣通渠(又稱富民渠、永濟渠),位於渭河以南,近南山,東接潼關,與黃河相連。隋文帝七年(587年)下令開瀆,是吳的漢溝舊路。

延伸信息大運河作為中國水上運輸的重要通道已有65,438+0,200多年的歷史。清中葉以後,山東東北的運河淤塞。道光五年(1825),江南的糧食、大米通過海路運到天津,再運到北京。1911年,津浦鐵路通車,大運河逐漸廢棄。至1949,山東境內河段及中運河已不能通航。

李運河水位不穩,經常決堤成災。1949後,對李運河進行了綜合整治,修建了船閘、水閘,並開辟了新的河道,將河湖分開。李運河南段開辟瓦浦至六圩港新水道,縮短了與江南運河的航程。運河也得到擴建和重建。

為了方便徐州煤炭南運,微山湖西側新建了壹條水路。江南運河最初是從鎮江城入江的。因為河道窄而淺,所以從諫壁口改到江口,在那裏修建了大型船閘控制水位。

京杭大運河作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在歷史上起到了“半天賺錢,知道是這條路前進”的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海城市的快速發展。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