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站在無邊無際的曠野上,在蜿蜒的小溪前,在雲霧繚繞的高山上,我們看著寧靜的天空,聽著天籟之音。
這種感覺會有多安靜,多舒服。妳想想,這時候來個搖滾會有多沮喪啊!壹點都沒意思!
自然無語,崇尚自然的人也無語。
性格內向沒有錯。如果可能,我們希望世界的另壹半能夠理解。
內向是壹種正當合理的性格。這個世界上有兩種合法的性格:外向和內向。
內向不是神經癥。
內向的人並不比其他人更容易患精神疾病。
內向不是反社會。
內向的人不是不會說話。
內向的人更善於傾聽。
壹個人沒必要跟別人道歉。
內向的人不是失敗者。
為因內向而被誤解的孩子伸張正義。
當妳在讀壹本好書時,不要讓健談外向的人打擾妳。
內向和外向是人格的壹個維度,沒有好壞之分。內向和外向是壹個連續體,在這個連續體的兩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用到這個連續體的兩邊。就像有網友問“為什麽我有時候喜歡說話,有時候卻不喜歡說話?”其實這就是在另壹個場合用壹邊的東西,用另壹邊的東西。我們對這壹方或那壹方有天生的偏好。如果我們更傾向於外向的壹方,我們就是外向的人,傾向於內向的壹方就是內向的人。有人比較外向,那麽他的外向性就比較明顯;有人比較內向,所以他的內向更明顯。同樣的,有人會在這個連續統的中間是對的,也就是他的偏差會各占50%。並不是說壹個內向的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是內向的。他在某些時候、某些場合也可以是外向的,但在大多數時候、場合是內向的。再比如,其實內向和外向就像我們的左右手。生活中我們的左右手都要用到,只是我們更習慣用哪只手。如果妳是壹個外向的人,那麽外向就像妳的右手,內向就像妳的左手。就像有時候要用左手壹樣,有時候也會內向。同樣,如果妳是壹個內向的人,那麽內向就像妳的右手,外向就像妳的左手,就像妳有時候要用左手壹樣,妳有時候也會外向。上面的例子假設我們都是右撇子。
盡管關於世界上是外向者多還是內向者多的爭論由來已久,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美國人中,內向者和外向者的數量相等。
-
大多數外向的人不了解內向的人,因為外向的人總希望世界是開放的,人與人之間可以交流。當面對自己無法理解或者需要付出更多才能理解的人時,往往會選擇放棄。
作為壹種社會性動物,內向的人往往想融入社會,但又缺乏各種手段或者無法克服自身的壹些缺點。外向的人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和認可,往往更容易處於更高的位置,而內向的人往往難以獲得群體的認可,從而產生挫敗感。
這時候就形成了壹個有趣的現象。內向的人經常被貼上“失敗者”的標簽。作為壹個群體,就像殘疾人壹樣,因為自身的缺陷而受到歧視。不同的是,殘疾通常被認為是不可改變的,而內向則被認為是自身原因造成的。這種歧視在女性選擇男性(或者男性選擇女性)時最為明顯(這又是壹個大話題,這裏就不描述了)。
內向型人格形成的原因非常復雜,不是壹句“由許多錯誤的解決方法形成”就能解釋的。最直接的說法是,內向和外向是相對的,總有壹半人比另壹半人“更不外向”。他們經常被稱為內向者(當然我承認這不是壹個好的說法,也有其他說法,但我不認為那是問題的本質,所以我不想提)。
我是壹個內向的人,但這並不妨礙我表達自己的觀點。我覺得我在某種程度上比外向的人更了解人的想法。我覺得人性本善,我也能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但是我更喜歡謙虛的表達自己,可能會被認為不夠自信。我不認為別人故意冷落我。雖然被冷落了很多,但我壹直以為是因為自己表現不夠好。的確,我寧願自己承受壓力,也不願告訴別人,但這僅限於私人領域。
壹直有壹個很大的誤會。我記得曾經有人問我,如果妳們這些內向的朋友坐在壹起,難道妳們不會盯著對方很久不發壹句話嗎?說實話,在我的印象裏,和他們在壹起的時候,我應該是爽朗而不是健談。內向的人心裏不是沒有主見,內向的人心裏也不是沒話可說,內向的人可能缺乏幽默,內向的人可能缺乏勇氣,但心裏永遠是豐富的。
拒絕內向,妳不壹定會變得更好!但是肯定會有更多的人覺得妳優秀!